APP下载

标语口号宣传研究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标语时期媒介

李 源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标语口号宣传研究

李源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历来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标语口号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改进宣传工作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标语口号;标语特点;功能特征

一、建国后标语口号的历史考察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正值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但是由于党内“左倾”思想迅速发展,逐步违背了中国国情,“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标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时全国各地竞相放出“卫星”,浮夸风盛行。而这种情形的出现,与各省各地互相营造的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由于当时信息媒介还不发达,各地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介“放卫星”,广大群众处于报纸广播营造的信息环境之中,虽然这些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信息,但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却受其影响和制约,忽略了真正的客观现实,逐渐变得兴奋癫狂、不知所措,极易信任并接受大众媒介所提供的信息。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内“左倾”思想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标语口号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特点。在这一时期,个体意识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无意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受“左倾”思想影响,在政治决策方向上出现了误判,逐步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国家经济建设停滞不前,阶级斗争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标语口号有:“以阶级斗争为纲;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

(三)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国内的政治风向发生变动,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开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相对于之前的宣传工作,国家的政策动向逐步开放明朗,宣传水平逐步提高。例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中国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时的标语口号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创新性,并且迎合受众利益需求。但是此时标语口号也由带有命令性、强制性的色彩演变为迎合受众利益,扩大标语口号影响,以求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二、标语口号的特点

(一)激励性

标语口号具有激励鼓动的特点,人们常常在口号的激励下,做出一些超乎寻常能力的事情,使人们的潜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心理学上认为,人们的情感强度会在某种持续刺激的激励下迅速攀升。例如,歌曲《从头再来》本是为激励20世纪90年代下岗员工再就业而创作,“看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利用优美的旋律,振奋的歌词,一遍遍在大街小巷播放,对大众的内心情绪以至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歌词催人奋进,直达人心,对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针对性

标语口号的发布主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制作相关标语口号,以最大限度达成预期效果。标语口号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汶川地震时期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发展建设的“一千斤指标、二千斤措施、三千斤干劲”。

(三)多样性

标语口号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载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标语口号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标语口号借助墨水或者漆刷在墙面上,还利用木板等载体分发各地,扩大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就是标语的海洋,各种大字报、红色标语充斥在社会中,并且那时的口号特点是简单粗暴、红白差异、爱憎分明。现代社会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媒介丰富了标语口号的传播途径,也为标语口号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三、标语口号的功能特征

标语口号的传播都是为了利用标语口号的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多少年来,标语口号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传播,具有强大生命力,正是凭借其强大的传播效果。

(一)理解记忆

由于人民群众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标语口号一定要简单易记。在制作标语口号时要注重语言词汇的甄选,语言要生动活泼、准确鲜明,还要做到平易近人,避免艰涩难懂的词汇,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又富有文采的感觉。一般而言,标语口号都张贴在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内,经过日复一日的接触,人们逐渐理解了标语中的内容,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其中一些词汇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脑中。标语所写的内容会变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的目的。

(二)权威警示

标语口号还具有权威警示性,有一种标语口号属于公共权力,与其他类型的标语不同,警示型的标语简短而具有威慑力。它们的内容多是传达一些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底线,让人们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警示功能的标语一般都含有如下的关键词“禁止”“不得”等,还有一些带有警示性的其他词汇,如“严禁随地吐痰”“严惩酒后驾车行为”。但是如果这些禁止性词汇使用过多,就会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反而达不到警示的作用。并且由于人们的逆反心理,使得越是禁止越感到好奇,越是想做,使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1] 毛克明.“文革”时期的“红色圣歌”[J].石家庄:社会科学论坛,2004(6):85.

[2]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J].北京:出版参考,2004(35):37.

[3] 龚文庠.标语的传播功能[J].成都:新闻界,2006(2):32.

[4] 韩承鹏.标语口号文化透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39.

[5] 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18.

D261

A

1674-8883(2016)13-0066-01

猜你喜欢

标语时期媒介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