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话语权建构与舆论引导的分析
——以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舆论西藏

左 乐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西藏高校话语权建构与舆论引导的分析
——以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为例

左乐

(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每年3月份,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西藏高校在舆论引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及传播的内容等舆论引导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现状及问题。

西藏高校;话语权;舆论引导

西藏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环境,青年群体作为新生力量,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思想的能力较强,对国内外许多重大舆论热点问题的关注也会受到主流媒体的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这使得校内媒体的传播力度较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它对青少年的舆论引导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对网络建设加大了投入。微信、微博等新的网络平台的普遍使用使人们进入了“微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这种开放式的公众话语权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西藏高校因其独特的“身份”始终受到国内外的特殊关注。因此,西藏高校在话语权的构建和舆论引导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研究西藏高校的话语权构建和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加强话语权构建和采取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式,对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引导藏族及其他民族学生形成良好的舆论素养和文明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3·14”事件,国外敌对势力在3月份时常通过舆论事件来制造事端,丑化中国和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形象。因此,在“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进行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舆论引导是长期进行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对西藏高校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的舆论引导现状

历史上,3月曾发生过很多对西藏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例如,2008年3月14日,“藏独”分裂势力在拉萨公然进行打砸抢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在国内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西藏高校的学生而言亦是如此,网络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校园媒体分布上来看,在“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西藏民族大学通过西藏民族大学校报、西藏民族大学官方网站、二级学院网站、校园宣传栏、民大电视台、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同时利用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微博、各校园组织微博、《笃学》杂志等组织媒体为校园信息和校园活动等助力。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舆论领袖。所以不难看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的舆论引导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但传统媒体所占份额已经明显不如新媒体所占份额。

通过对以上媒体发布信息的研究,笔者发现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存在三个主要的报道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主要集中在3月的前一周,这个时间段是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时间,学生陆续返校。这个时间段学校陆续召开会议,对“民族团结宣传月”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学院和大学生组织策划组织的活动预告也不断涌现。第二个时间段主要分布在3月10日前后,这个时间段里,学校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民族团结”等关键词上。第三个时间段是3月28日前后,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在报道的内容上,学校的传统媒体更多地倾向于学校大型会议和大型活动的报道,以及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而新媒体以“快速”和“便捷”的优势将校园每个角落里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快速发布,并发挥其互动性,展开积极的舆论引导力。此外,各二级学院还以年级或者班级的形式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通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者召开主题年级大会、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校还以召开学术论坛的方式,邀请学术专家到学校进行学术探讨、举行学术讲座。这些传播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在校学生的舆论引导产生了作用。

二、“民族团结宣传月”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专题策划

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西藏民族大学依托三个阶段进行专题策划。在初期阶段,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学校新学期的“民族团结宣传月”的工作,从学校党委到各二级学院、学生组织,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报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思政教育。中期阶段,学校则主要以“春之华”校园文化节为载体,通过各学院、学生组织策划组织的活动,依托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微博等关注度较高的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并推出如“感动民大回顾”“我为民大代言”等专题报道和“校园资讯”“民大聚焦”等短讯播报,将民族团结的典范和校园新闻及时快速地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最后一个阶段,学校通过举行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大型活动,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LED大屏幕播放新旧西藏对比视频、举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将“民族团结宣传月”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二)主要的传播内容

笔者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官网、西藏民族大学校报、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微博等校园媒体在“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所发布的内容进行研究发现,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围绕“民族团结”“春之华”“3·28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关键性词语进行了宣传报道。例如,在2015年“民族团结宣传月”的报道中,西藏民族大学官网和西藏民族大学校报上先后以“学生工作处召开会议传达学校党委工作指示部署新学期工作”“二级学院召开新学期安全稳定教育大会”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和民族团结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等以“民族团结”为主旋律的新闻主题;在“3·28”期间,“西藏民族学院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6周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暨‘春之华’校园文化节开幕”“西藏民族学院举行升国旗仪式隆重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6周年”等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再次成为西藏民族大学官网的热点新闻。

而在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微博等新媒体上,则组织策划了如“感动民大”“我为民大代言”“新旧西藏对比(图片)”等系列报道。在“感动民大”回顾的报道中,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了在往届“感动民大”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致力于民族团结的获奖班级和个人,再次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报道和宣传;“我为民大代言”则对西藏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校生进行走访,报道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对民族团结作出的努力;“新旧西藏对比(图片)”这一系列的报道,通过网上转载图片,更加切实地展现了新旧西藏的状况,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上所述的系列报道,迎合了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宣传月”的宣传主旨,在学生中间也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和思政教育的作用。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在3月27日推送了一条名为“你知道3.28的由来吗?”的信息,这条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条消息,采用了图片搭配文字的形式,图片使用西藏民族大学本校学生设计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海报,文字信息也简洁明了。此外,西藏民族大学官网在3月27日发布的“西藏民族学院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6周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暨‘春之华’校园文化节开幕”这条新闻,在短短一天时间内,浏览量就突破1000。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团结宣传月”舆论引导的策略

(一)提升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学校对于舆情变化、对现实状态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计和把握,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关键在于舆情汇集和技术建设。一方面,要做好舆情汇集的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保证能及时搜集准确的舆情,为各阶段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此外,还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热议话题,实现舆情汇集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抓好舆情监测的技术建设。利用新媒体监管技术对校园热点进行跟踪、引导,对学生的情绪、热点关注频率、热点传播速度、热点发生进展实时监控,最终形成舆情快报,帮助决策层全面掌握舆情动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提供科学分析依据。虽然西藏民族大学的“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很大的反响,但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的舆情预警机制,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参与其中,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或者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发布的信息准确地进行传播。

(二)建立“意见领袖”的培养机制

“意见领袖”是指在一些受众心目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容易得到多数受众认同的特殊人群。“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群密集的地方,他们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于普通学生有天然的亲切感,他们的意见容易得到其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并形成统一且强大的意见流。因此,建立“意见领袖”发现培养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在论坛、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学生意见领袖,要积极主动与其沟通,让其成为学校和学生交流的有效纽带。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师群体中有意识地建立起一支政治强、知识广、热情高的“意见领袖”队伍,旗帜鲜明地树立舆论领袖,培养权威意见。

(三)加快传播形式的多元化

通过校园网络“民族团结宣传月”的宣传报道和大学生网络话语传播,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月的传播效果不断提升。校园活动又和校园网络传播形成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实际体验。这样的传播方式在整体上提高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但学校现有的关于“民族团结宣传月”的传播形式还较为单一,因此应该不断创新传播的形式和策略,适当调整传播的内容,使其适应学校青年群体的心理,吸引学生对民族团结内容的关注和认同。例如,校史讲解、宣传海报的制作、歌舞表演以及其他活动等,这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西藏自治区成立到今天,长期的民族团结宣传在西藏社会的变迁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今后仍然要坚持民族团结的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和策略,实现广大群众对民族团结的支持和认同。

(四)提高内容质量,以民族文化为支撑,青年群体为主体

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于与自身现实状态,如地域、文化、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的新闻会表现出集中选择和认同的趋向。凡是与读者地理位置、心理距离接近的新闻,读者会更为关注、更感兴趣,因此新闻传播必须兼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基于这些因素,校园媒体应多发布与青年群体身心相符的内容,增加青年在阅读时的心理认同感,开设与青年就业、招聘信息相关的版面。设置评论版面,对青年的某一行为进行评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少数民族高校校园媒体来说,必须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文化背景。青年群体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加强对新闻的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对青少年的舆论起到一种引导作用。

此外,增强双向传播意识,注重新闻受众的信息反馈,对于促成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少数民族高校校园媒体传播的内容应向信息传播、文化娱乐、教育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适应社会开发的需要,使报纸从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变革,以读者需要为归宿。丰富报道的内容,符合读者的需求,就很容易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四、结语

作为少数民族高校校园媒体,它们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关注青年工作,对青年话题的采访力度较强,因其特殊的文化环境,民族特色是其独有的文化符号。西藏民族大学在“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素养和文明的网络行为,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西藏高校应加强关键时期的舆论引导建构话语权,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6-158.

[2] 丁柏铨.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J].新闻界,2002(5):56-60.

[3] 喻国明.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J].编辑之友,2008(4):19-24.

[4]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180-200.

[5]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125-146.

[6] 陈红.由突发事件看微博的传播机制[J].传媒观察,2010 (5):45-46.

G206

A

1674-8883(2016)13-0017-02

基金课题:本论文为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藏族大学生舆论引导机制研究”(14XZZ013)阶段性成果

左乐(1992—),女,陕西铜川人,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舆论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民族团结之歌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