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凯歌电影中中国文化的写意表达与困境

2016-02-28刘平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期
关键词:写意中国文化

刘平阳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陈凯歌电影中中国文化的写意表达与困境

刘平阳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摘 要:第五代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他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发掘和探索直接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近年来,第五代导演对于中国式电影的讲述方式陷入到了极大的困境之中,中国式视听元素和文化符号的表达和当前的市场与资本的运作环境产生了冲突。以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陈凯歌为例,分析其将中国特有的戏曲式写意手法融入视听语言的特殊表达,以及近些年来中国符号在电影中运用产生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陈凯歌电影;写意;中国文化

提起第五代导演,影评人通常会更多聚焦于他们对民族意识和文化的表达和探索。可以说,这是一批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文化断层之后的电影人,他们年轻并且充满激情,能够感受到这些年轻的电影人他们扎根于土地之后,渴望走出文化困境唤醒民族意识的激情和冲动。笔者要谈的导演,就是一个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情怀的导演——陈凯歌。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文人导演”。他对中国特有的传统意识和文化符号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始终将之作为自己的重要诉求和表达。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始至终一直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情怀,但是,他因这一腔无法释怀的情怀纠结于当前的电影商业环境之下,受困其中,无从下手。以下将选取几个陈凯歌的电影,从中分析陈凯歌特定时期的文化表达及其对电影本身的影响。

1 影片《黄土地》的写意表达

陈凯歌第一部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影片是与张艺谋(摄影)合作的《黄土地》。当时,作为第一批文革后走出的电影专业的大学生备受社会期待,而当时的社会环境(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艺气息氛围相当浓厚的时代,给了《黄土地》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影片以良好的创作环境。从故事文本的角度来说,《黄土地》讲述了外来搜集民歌的八路军无力改变黄土高原上村民们愚昧落后的观念,其戏剧性特征并不突出,因此《黄土地》产生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插曲:剧本曾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退稿。然而我们看到的《黄土地》从视听语言上,呈现给观众的完全是另外一种震撼。导演在开篇就将红喜事极有民族特色地展现,黄色的土地,鲜红的花轿,破落的院子,扎眼的红色。这种对于传统习俗的展现包含了导演对这篇土地的极致表达,同时也为观众传递出这种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气氛。它极美好,是黄土地极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极压抑,传统中那些拒绝新事物的部分也如这片土地一般岿然不动。导演常常以大全景并且用黄色的土地和天空写意地表达环境对人的压抑,能够感受到导演对原始的传统习俗的把控和展现,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又在召唤着改变的故事,它并不依赖于戏剧的强情节,而是以虔诚的中国式表达回归到了电影本体——视听语言之中。

2 影片《霸王别姬》的写意表达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导演艺术的又一巅峰之作。他在此影片中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写意表达和处理几乎无处不在。导演对整篇故事的表达方式都紧紧围绕着中国元素的运用和处理,处处充满了中国式“谶语”和“象征”的味道。以下分析陈凯歌作为导演在影片中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处理:影片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写意”的表现方式,有着非常浓厚的戏曲方式的表达倾向。比如就小豆子向女性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影片开篇时艳红为送六指的小豆子入戏班,剁掉了多余的手指,从此象征着小豆子向性别错位走出了第一步,割指等于阉割。同时,在听觉语言上,在小豆子唱错思凡被师父打烂了手,小石头劝他“当自己是个女的”小豆子宁可泡水残废了手也不肯。此时,外面传来“磨剪子”的吆喝声,暗示着进一步的心理阉割。接下来小石头因为小豆子《思凡》的唱段中对自己女娇娥身份的不认同而用烟锅捅他的嘴,小豆子带血的嘴唱着“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表示他正式向女性身份转向认同。这种认同是在小石头的“性强暴”之下促成的,所以在后来小石头没能“从一而终”的时候,他一直在说“是你成全了我”。

3 写意表达在其作品中的延续

这样的写意的表达方式在《百花深处》中被陈凯歌最大程度的运用。他用了一个疯(冯)先生搬家的故事,表达了对被摧毁的老北京文化的追悼,以及对其破坏者的指控。不仅导演手法是写意的,而且主人公冯先生更是一个在生活中“写意”的疯子,他是一个消失的时代的化身。《百花深处》所表达的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主题困境正困扰着陈凯歌本人,他将这种困境用视听语言的方式表达给观众,然而同时也似乎不再能够把握这种困境之下的文化表达。比如后来的《无极》《梅兰芳》《道士下山》。他所惯常的对于中国传统的写意表达正在寻找一个落脚点,不知“何安下”。

4 结论

这种困境并非是陈凯歌一人的困境,也是当下许多导演——尤其是第五代导演面临的困境。冯小刚的《私人定制》中那个“大导儿”是许多导演受困其中的代言体,在商业与文化两个阵营中,似乎观众们纷纷向前者站队。然而笔者相信,观众不是已经拒绝文化,而只有在一个好的故事,流畅的叙事作为载体和前提下,才能接受在此之上的哲学写意表达,这是讲述中国元素故事的前提。

作者简介:刘平阳(1990-),女,山东济阳人,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创作理论。

猜你喜欢

写意中国文化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