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舆情的积极影响探究

2016-02-28何明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科学决策公共事务维权

何明敏

新媒体舆情的积极影响探究

何明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新媒体舆情的影响力被不断放大。新媒体正重构舆论生态,推动了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进程,促进了科学决策。

新媒体;舆论;积极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逐步成为公共事务解决的场所,公民可以进行个人权益的申诉,同时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之中,促进了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同时,网络舆情的发展也改变了公众和政府信息占有不平衡的局面,促进了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打造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1 公众参与

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践带了机遇与挑战,国内外学者对此早有论述。1996年,美国学者格雷姆·布朗宁分析了美国的电子民主,并坚持认为可以用互联网来改造美国政治。他指出,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对传统的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更为全球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1]2013年,中国学者谢新洲指出,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唤起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以及执政者对网络政治的重视;二是提供了落实公民权利的机会和平台,使虚拟空间内的行为产生了改变现实的力量。

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舆论对公众参与的影响更为突出。在传统媒体时期存在诸多因素的限制,让公众不能顺利直接地表达意见,即使表达出来后也不能传递到主流媒体上,这样的公众意见很难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门槛降低了,舆论意见的主体一方面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以本来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参与到社会和政治活动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在互联网上以各种或虚拟或真实的身份在各种论坛、社交媒体等网络场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使舆论在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成为了可能,最终推动舆论的公共化。中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利用互联网来提高政治民主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电子政务工程,目前已经建立纵横两向的电子政务网络。1999年,国家又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2011年后,各地方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2013年前后,又紧接着开通政府官方公众账号来服务公众。因此,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政务的进程。

2 科学决策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决策的信息可能有着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舆情监测上的广泛运用,政府所收集到的舆情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还可以进行实时的舆情监控,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长期以来,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党和政府的信息层层下达,群众的意愿层层上传,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局限。而通过新媒体舆论表达舆论,公众的意见是去中心化的,只要具有高传播价值,就有可能形成社会热点舆情,使意见到达相关部门以促进事件的解决,更好地促进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利用新媒体,建设透明政府,是实现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网络维权

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发展不但对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意义重大,而且对个人权益的保障更是意义深远。在传统媒体时期,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微薄的,普通公众利益受损后一般难以与组织抗衡;但新媒体打破了这一困局,个人可以通过网络舆论的压力,个人的正当利益会受到成千上万网民的关注,将私人事件升级为社会公共事件,迫使相关部门不得不及时采取措施,以维护政府和企业的形象。新媒体维权兴起,原因比较复杂。新媒体的便捷性,让网络维权能够跨时间跨地域进行,时效性强,简便易行;新媒体的低成本性,暂时避免了高昂的司法诉讼费用,省时省力;新媒体的高效性,通过新媒体引发舆论后,可以迅速引发相关部门或者组织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实现维权的目的。

新媒体维权事件的形成实际上是政府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介议程之间的互动的结果。公众、媒体和政府就成了网络维权事件传播的主导力量,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每个主体都可以按照自我的立场来传播信息,最终形成议题的互动。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参与者采取了不同的参与策略,其舆论诉求的对象有不同的互动,而这些参与和互动又影响着下一轮的参与和互动,利益主体间这种相互叠加和循环进行的参与和互动,影响着事件的最终走向。由此看来,公众通过新媒体维权方式,推动了不同主体议程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最终推进事件的解决。但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网络维权个案事件一般很难推进制度的改革,新媒体只是呈现出一种工具特性,实现公开表达的功能。如果没有相应的公共政策出台,协调各方面利益,那么个人维权案件就不能对社会的治理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同一类型的纷争矛盾将会持续不断地出现。

[1]S Stephan.Browning,G.:Electronic democracy-using the Internet to Transform American Politics[J].Poiesis & Praxis, 2003(4).

猜你喜欢

科学决策公共事务维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维权去哪里?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科学决策 英勇善战 全力支前——莱芜战役胜利成因探源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