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文化与生活间的阅读命题

2016-02-27伍福常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迁移教材生活

摘 要: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让文化走进试题,展示人文之美,尽显语文的韵味;让热点走进试题,展现社会生活的精彩,彰显语文的宽度;让教材走进试题,紧扣试题的根,让复习有迹可寻。整个阅读考题既大气大雅又实在实用,显示出很高的命题水平。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材;迁移

阅读能力的检测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即:“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以及“选择材料的能力”。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文化走进试题,展示人文之美,尽显语文的韵味;让热点走进试题,展现社会生活的精彩,彰显语文的宽度;让教材走进试题,紧扣试题的根,让复习有迹可寻。具体说来:

一、展现语文“两味”:文化味与人性味,凸显语文“两感”:唯美感与厚重感

试题要展示出语文的韵味,这是命题的基本要求。2015年全国各套试题中都有体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亲情友情、讴歌人性的善良等民族美好道德及情感的基本取向。

1. 传承传统文化,展示语文魅力。试题的阅读材料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展示文化魅力。如江西南昌卷《<汉字书法之美>自序》以童年时练习书法的经历,感悟汉字之美及书法蕴涵的品德修养。山东聊城卷《素颜如雪》中展示了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北京卷《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直言: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湖南株洲卷《军机处:在帝国的夹缝中》带我们走进神秘的宫廷要害之处军机处,感悟博大的宫廷文化。

2. 感悟文化之美,考查文化功底。命题者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以文化作为思考的切入口,品味文化,检测文化功底。如:

例1.(2015·湖南长沙)借助文中介绍的相关知识,具体说说下面链接材料中长沙人喜欢吃辣的原因。

【链接材料】 长沙人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所谓“长沙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压扁爆炒的灯笼椒、牛角椒最令人垂涎,被称为“送饭菜”。红辣椒往往晒成干椒,再碾成粉,使用方便;或剁成辣椒酱,拌入蒜头、刀豆、豆豉等,再倒入适量的酒和麻油,可长期保鲜,四时皆备。据研究,长沙人嗜辣与嗜苦的原因如出一辙。

例2.(2015·四川成都)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例1关于饮食文化,例2关于传统礼仪文化,都散发着厚重的文化气息。题目直接考查对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检测文化知识的底蕴。

3.品味语言之美,体验唯美情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是语文审美的重要方面,各地语文试题中处处可见踪影。如:

例3.(2015·湖南长沙)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这类试题主要通过学生对题中语言或者修辞的赏析,挖掘出文字背后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来一次审美的感悟与熏陶,体味语文之美。它考查学生品味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检测语文欣赏能力及综合素养。

二、聚焦了语文“两点”:热点与正能量,关注了语文“两性”:科学性与思辨性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1.聚焦生活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郴州卷《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关注了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的紧迫性。衡阳卷《聚焦“PM2.5”》关注社会焦点环境保护问题。邵阳卷《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关注社会热点食品安全问题。长沙卷《幸福的篮子》关注快生活节奏下的都市情感问题。北京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注社会大事件南水北调工程。重庆卷《我的暖,一寸长》、杭州卷《继父》都是讴歌了父爱的伟大,弥漫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暖与爱的力量。一般来说,实用类作品阅读展示当今科技的最新成果,文学类作品阅读涉及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美好的人性。如长沙卷“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黄冈卷“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这些考题都要求考生在理解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悟。

2.了解前沿科技知识,在人文熏陶的基础上培养理性的思辨思维。如娄底卷《“超速高铁”比飞机还快》,广州卷《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荆门卷《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韶关卷《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益阳卷《让阅读回归为享受》,黄冈卷《“看脸社会”的悲哀》,重庆卷《怎样的“水土”才养人》等,选材与命题都围绕着前沿科技及理性思维。如:山东济宁卷问题“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风。答案“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明确告诉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要寻找多角度思辨。

三、紧扣课后“思考与练习”:巧做知识迁移与题目变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贯通起来,联在一起。以课后“思考与联系”题为母题,对知识做迁移与变式又是一大亮点。

例4.(2015·浙江湖州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静,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例5.(2015·湖南衡阳卷)请赏析第⑨段的划线句。

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例6.(2015·湖南益阳卷)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教材之中找到相对应的母题。例4题对应人教版9年级下册第10课“思考与练习”第二题品味语句题,都是考查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例5题对应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课“思考与练习”中“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这两个人物性格?”都是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例6题对应语文版7年级下册第8课《少年爱因斯坦》“思考与练习”第二题“下面句子在课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两题都是围绕句子在全文中的结构来设题。据统计,很多中考真题都能够在“思考与练习”中找到对应的母题。

针对以上的命题特点,我们从以下这些方面做好准备,轻松应对2016年中考阅读复习。

一、研究语文考试说明与样卷,准确把握命题范围与题型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它对命题范围,考点及能力层次,试卷结构及难易程度与分布,题型等做了具体的要求。对考试说明要做纵向的对比与分析,明确与上一年比较的变化之处,以便准确地做好复习的针对性。如2015年长沙考试说明与2014年长沙考试说明相比,变化如下:“积累与运用”部分增加了“传统文化常识”和“综合探究”的考查,“阅读与鉴赏”部分调整了古诗词、文言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题量与分值;“写作”部分调整了分值。样卷是考试说明的进一步细化,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研究样卷以考点为基础对它进行变形演练。对必考点、常考点、易出错考点多花点时间巩固,对新考点多加以练习。这样,对复习备考教学的方向就十分清楚了。

二、以课后“思考与练习”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的迁移

我们要对7至9年级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分文体、分知识点、分答题方式等做归纳整理,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通过课外材料的练习,做好迁移,融会贯通,这样就能够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了。

当然,上述方法只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只能解决一时之急,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要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这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简介:伍福常(1976—  ),男,湖南省新化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考命题研究。

猜你喜欢

迁移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生活感悟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