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主 文言并举

2016-02-27高培存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2期

摘 要:以《逍遥游》教学为例,重点阐述在音读、意读、赏读中,明句读、通义训、悟哲理,有效实现文言并举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操作问题。

关键词:文言教学;以读为主;文言并举

众所周知,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并举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如何实现文言并举,至今难有令人满意的答案。近日施教《逍遥游》,颇有感触,希望本人“以读为主,文言并举”的尝试,对同仁有所启迪。

一、音读:正字音,明句读

音读的主要任务是正字音,明句读。音读分为三步,先是教师配乐朗读,其次为学生领读,最后是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借助一体机,采用“我能读字音”、“我来说通假”、“我会读节奏”等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强化训练,突出文言重点。

朗读是教学的艺术,也是打开文言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朗读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轻音乐《碧涧流泉》的优美旋律中范读课文,以情激情,以情传情,点燃学生朗读的热情,愉悦学生求知的心灵。接下来的领读堪称一绝,教师豪情满怀,学生情趣盎然,智慧在朗读中闪光,情思在朗读中飞扬。

教学中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使学生初步感知散文的色彩和意蕴,了解散文汪洋恣肆、开合有度的特点;然后以句读节奏为载体,语感训练为目的,强调句首虚词的停顿,重点进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断句训练。音读板块,以读为主,文言并举。

二、意读:疏字词,通文意

意读的重点为疏字词、通文意。教师借助一体机,出示整个文段,把重点字词、句式以不同的颜色标注,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然后逐一落实。以《逍遥游》为例,考查虚词“之”和“其”的用法,将“言”的问题落到实处。教师特别强调了文中“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中“其“的用法。教师全面出击,重点夯实文言基础,遵循文脉思路,在朗读中还原情景,领悟文章内容。

言应是文的基础,文应是言的肌体,言如果不能有效落实,文可能就会成为折翼的天使。文的本质的思想意蕴是藏在言之中的,正确理解言才能有效传达文。文言文的学习就像一座大厦的建筑,应该从基础开始。言是砖木是水泥,文是框架是支柱,朗读则展示了大厦的神韵与风格。意读板块,以读为主,文言并举,强调散文“气”与“势”,展现鸿鹄之志,彻悟逍遥之理。

三、赏读:谈感悟,明哲理

《逍遥游》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作者思接千载,神游八极,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人拍案叫奇,又令人掩卷沉思。教师立足文本,以读为主,文言并举。以问题引导赏读,在赏读中明悟哲理。教师巧妙设题,点拨启发:1.大鹏硕大无比,变化神奇,气势壮美,文段中如何体现?请品读赏析。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思想是没有疆界的,鲲鹏的巨大与神奇完全在我们的想象之中,朗读则是它的媒介,“气”与“势”则是它的垂天之翼。教师一次次指导学生赏读品析,每一次赏读品析都是鲲鹏形象的完美展示,都是向庄子思想更高境界的冲击。2.大鹏和学鸠的活动有何共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大鹏和学鸠的活动说明万物皆有所待,只是有大小区别罢了。3.情景朗读有关蜩与学鸠的语段,说说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次情景朗读,胜过千言万语,将我们带进美妙的寓言故事,开慧益智、悟情明理。不做学鸠斥鹌,畏缩而可怜;学做大鹏借助伟力,成功自己。4.《逍遥游》属于寓言故事,明在叙述,暗在说理,请品读文中说理的句子。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⑵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⑶此小大之辩也。教师在赏读中说理,在说理中赏读,《我要飞》的歌声再次响起,引导学生的思绪飘向万里。

是谁折断了文言教学的双翼?为何不让朗读为我们寻找出路?读中明句读,读中通义训,读中悟哲理,以读为主,文言并举,是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大鹏的壮美,蜩与学鸠的可怜,以及庄子哲理的深邃,是不是在读中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呈现?熟读精思子自知。读字词、读句、读哲理情思、读文脉意气、读内蕴主旨……文言教学,若夫乘朗读之正,何愁文言不能并举。

教学是艺术,愿君三思。

参考文献:

[1]刘昌来.漫谈文言文朗读节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9).

[2]刘钊彬.从宇宙观角度解读《逍遥游》[J].语文教学参考,2003,(15).

作者简介:高培存(1974— ),男,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