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领袖的春节

2016-02-27刘火雄曜歌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章士钊邓颖超毛泽东

刘火雄 曜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节俭廉洁过节成为新风。其实,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关于春节也留下许多佳话,值得领导干部品读学习。

毛泽东:过年很简单

曾在中央警卫团担任武装警卫员20多年的毛尚元回忆说:“主席的年过得很简单。他很少有时间出来娱乐。最多有时候跟周围的人聊聊天。深居简出,有团拜会的时候,也多是周总理代表。主席很少讲话,喜欢安静,并且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看很多书。过年对于他来说,与平时没什么两样。”

1929年,打欠条收集百姓食物过年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年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

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圆,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

刚刚过了翻身年,新的困境接踵而来。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转战来到瑞金北陲十几里人烟稀少的大柏地。战士们身上大都只有两件单衣,可谓饥寒交迫。部队在名叫前村的村庄停下来,军部住进了村中的王家祠。

领军的毛泽东心情沉重,无论如何,也得让战士们吃上一顿年饭。毛泽东将想法告诉朱德,叫人找来军需处长范树德,交代了一个重要任务,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范树德与十几个司务长商议之后,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凡是食物全部过秤登记。

1940年,被长枪连请去吃年饭,敬酒改为敬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对军队的指挥地位。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比长征时期安定了一些。1940年春节前夕,老连队杀猪宰羊,而组建不久的长枪连家底薄,只买了20斤猪肉。管理中央首长生活的同志抬着半扇猪肉送到连里,并说:“昨天小灶杀了一头猪,这是毛主席叫送给你们过年的。”实际上,当时的中央首长平素也见不到荤腥。于是,连队决定要请主席吃年饭,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指导员张久厚。

毛泽东听了来意后,告诉张久厚:“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你回去就说,我祝大家新年愉快!”张久厚一听主席说不去,坚决说道,“不去不行。”听了这话,毛泽东笑笑说:“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随后,他又说:“光请我一个不好,能不能给我点儿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

除夕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泽东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又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稍停,又道:“我们常讲同甘共苦,共产党人说得到做得到,言行一致群众才信服。”开饭后,没有酒,大家热情地向毛泽东敬肉。他看了看周围说:“能者多吃,互相帮助。”说着,用筷子把肉分开,放到周恩来碗里一块儿,自己吃了一小块儿说:“怎么样,这回行了吧?”

1957年,在颐年堂宴请与会者吃肉末挂面

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过春节的一大特色。据多年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回忆,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点,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填饱肚子再开会。”颐年堂地方不大,摆40多把椅子已经显得很紧凑了,根本无法再加桌子,大家只能端着碗站着吃。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的饭来招待他们。

惊奇之余,大家也体会到:能在颐年堂与毛主席一起过年,同吃热乎乎的肉末挂面,是难得的幸事。40多人的一顿早餐,用时仅10分钟就解决了,很契合毛泽东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其实,毛泽东经常晚上在颐年堂开中央常委会议。时间晚了,常委们的脑力和体力消耗较大,难免感觉饥饿。这时候,毛泽东总会对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说,该吃肉末面条了。厨房于是赶紧给每人做一碗。大家很自然地坐在沙发上端着吃,吃得又快又香,之后,或继续开会研究,或散会回家。

连续十年大年初二向章士钊“还债”

1963年初,毛泽东对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早在1920年,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等事宜,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圆,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

这次,毛泽东要章含之转告章士钊:“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五十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十年还完。”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父亲。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送来了2000元,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对此,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圆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泽东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周恩来的“年夜饭”

周恩来生于淮安楚州,对淮扬菜情有独钟。红烧狮子头便是他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

“文革”爆发前,每逢过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必要请工作人员一起吃顿“团圆饭”。每次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要亲自下厨,做几样拿手菜。而周恩来最拿手、每次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红烧狮子头。

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坚持不吃肉、蛋、鱼类食品,红烧狮子头便再也上不了他的餐桌。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完全好转了,他才又允许厨师为他做红烧狮子头。

1960年春节从家里带酒和花生米与演员联欢

1960年春节,周恩来和邓颖超、李先念、陈毅、王震等一起来到首都剧场的三楼宴会厅,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职员们一起过年。

那天,剧院做了最大的努力,也只准备了一些茶水、糖果和职工自己做的冰糖葫芦,请来宾们品尝。陈毅吃了一口便问:“你们是从哪里搞到这样好吃的东西啊?”剧院的演员们解释说,这是有关部门为剧场特批的白糖和红果,做好以后在演出休息时卖给观众吃,每张戏票只能卖两串冰糖葫芦。陈毅听了哈哈大笑:“我晓得了,观众是为了吃到冰糖葫芦才来看戏的!”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然而,周恩来却没有笑,他看了看大家轻声说:“这是说明粮食不够吃,肚子里空,群众饿啊!”一句话让大家都停止了笑。

那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所以周恩来从家里带来了一些酒和花生米分别摆在休息室的各个桌子上,面对这些当时很珍贵的食品,大家连动也没有动。周恩来发现后,一再说:“来,来,大家都吃一点儿嘛。”可是,仍然没有人肯吃。后来,一位青年女演员鼓足勇气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坐在旁边的一位老演员赶快用胳膊碰碰年轻人,青年女演员顿时涨红了脸,觉得窘迫得很,急忙要把花生米送回盘子里,却被周恩来给挡住了。他说:“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嘛,花生米就是留下来让大家吃的。”

1961年年夜饭是小米稀饭和包子

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最盼过春节,因为辛苦一年的总理,只有春节期间才能睡两个好觉。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能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机会并不多。周恩来的侄子周保章,1961年曾在西花厅和他过过一次除夕,对总理吃年夜饭的情况印象很深。

那天,周恩来把在京的亲属、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了西花厅,连大人带孩子把西花厅挤得满满的,足足摆了三大桌。人都坐好了,只见工作人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小米稀饭。除夕宴就这样开始了。一阵掌声过后,周恩来笑容满面地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一年的辛勤劳动。宴会主持人邓颖超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今天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包子呢?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为什么吃包子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够吃到肉包子,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邓颖超的话刚一说完,大厅里立即响起了掌声。

大年初一中午吃饭时,工作人员端上桌的是一盘窝窝头,共四个,三个在下,一个在上,都是玉米面做的。仔细一瞧,做法也和普通老百姓家一样:圆圆的,好似一座小山头,底部有一个圆圆的孔洞,只是个头比民间的要小一点儿。周保章感到奇怪:“大新年的,‘宰相家不包饺子却吃窝窝头?”没有多想,伸手就去拿窝窝头。邓颖超立即用筷子将他的手拨开,说道:“慢,这是我和你伯伯吃的,你是客人,请吃客饭。”她随即用手一指,“去盛大米饭吃吧。”周保章还想说,自己是晚辈,该吃粗粮。周恩来好像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向他投来慈爱而又不容争辩的目光。周保章只好照他们的意思办了,可是那顿饭他却没吃好,每一口米饭都难以下咽。

(摘自《文史参考》)

猜你喜欢

章士钊邓颖超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与陈独秀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新媒体技术在复原陈列中应用的探索——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例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