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大雾发生时段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2016-02-27王丽娟张立朋李季涛
王丽娟 张立朋 李季涛
摘要:利用惠民县2004-2013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惠民县大雾天气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惠民县11月大雾发生前后主要气象要素的数据,通过趋势线得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更有利于大雾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惠民县平均年雾日为26天,多发生在8月份至次年1月份,02-07时是大雾生成的主要时间段。大雾发生时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气压缓慢上升后下降;相对湿度较大为90-100%,且较稳定;风速较小为0-2m/s,雾散时风速明显增大。
关键词:大雾 惠民县 气候特征 气象要素
1引言
大雾是气象灾害天气[1]之一,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农作物生长和电网安全等构成“隐性危害”, 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针对大雾天气的研究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研究方向以大雾形成的原因及危害、一次持续性大雾的过程分析和大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等为主。本文通过对惠民县2004-2013年大雾灾害发生前后的气象要素值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本县大雾灾害发生的演变规律及大雾灾害发生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力求取得对本县大雾灾害事件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
2大雾日数年月日际变化
2.1大雾日数年际变化
通过统计分析惠民县近十年大雾日数得出,年大雾日最多的年份达50d,出现在2007年,年大雾日最少的年份为10d,出现在2005年,平均年大雾日数为26d。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分析惠民县年大雾日数的变化趋势,根据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惠民县除2007年年大雾日数偏多外,年大雾日数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2.2大雾日数月际变化
将2004-2013年每月的大雾日数累计分析发现(图2),大雾天气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近十年,大雾天气多发生在每年8月份至次年1月份,占全年大雾日数的75.3%。3-7月份大雾生成日数较少,只占全年大雾日数的18.1%。
2.3大雾日变化
统计大雾生、消时间[2]可以得出,02-07时是大雾生成的主要时段,而大雾消散的时间主要集中在09-10时和12-13时两个时段,14-22时基本无大雾的生、消。根据近十年大雾的生、消时间统计大雾的持续时间发现,惠民县大雾持续时间较长,其中七成以上的大雾持续时间大于8小时。
图1 大雾日数年变化 图2 2004-2013年大雾日数月累计
3 大雾天气气象要素特征
大雾形成受到天气系统、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成分等诸多条件的影响[3]。根据大雾的形成条件及分类,从2004-2013年每年的11月大雾数据中,选取一次具有代表性的大雾日,统计大雾发生阶段及其前后各四小时的温、湿、风、压四个要素数据,分析大雾发生时段各要素的演变特征。
3.1 温度
分析温度随大雾发生的演变规律得到图3。从图3的温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除少数大雾日存在大雾发生前温度降低,发生时持续升高的变化外,多数大雾发生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升温较快。对于11月份而言,大雾的发生对温度的要求不高,-5℃~15℃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形成。分析原因,气温过高不利于辐射冷却或冷却不到水汽凝结的程度而影响大雾的形成,过低时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也不利于大雾的形成 [3]。
3.2气压
对气压数据进行分析(图4)可以得到气压随大雾的变化规律,随着大雾生成,存在气压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偏小。惠民县11月份大雾主要集中在1015-1025hPa的气压范围
内。
图3 大雾发生前后气温变化规律 图4 大雾发生前后气压变化规律
3.3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反应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雾的形成。通过对大雾发生前后的相对湿度数据进行统计(图5)发现,大雾发生前都伴随着湿度的上升,大雾发生阶段相对湿度多为90%-100%,且在雾散前都保持稳定,当大雾开始消散时,相对湿度下降迅速。
3.4风速
风对大雾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当的风力更有利于大雾的形成[1]。分析大雾发生前后风速的变化(图6),雾多发生在0-2m/s的风速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风速大于3m/s时大雾出现的频率很低。大雾发生阶段风速的变化较小,而雾散时,风速开始增大,变化幅度也增大。
图5大雾发生前后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图6大雾发生前后风速变化规律
4 结论
利用2004-2013年11月份的地面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大雾发生前后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得到:
(1)惠民县平均年雾日为26天,多发生在8月份至次年1月份,02-07时是大雾生成的主要时间段。
(2)多种气象要素在大雾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大雾发生时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气压缓慢上升后下降;相对湿度较大为90-100%,且较稳定;风速较小为0-2m/s,雾散时风速明显增大。
参考文献:
[1] 毛冬艳,杨贵名. 華北平原雾发生的气象条件 [J],气象,2006,32(1):78-83.
[2] 滕卫平,杜惠良,项云法,等.浙江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浙江大学学报[J],2009,36(5):594-601.
[3] 郑劲光,余嵩云,蔡小琴.抚州市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33(4):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