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室室内温湿度测试及其舒适度评价

2016-02-27王海滔陈雪宋军杰黄慧君高菁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舒适度湿度测试

王海滔 陈雪 宋军杰 黄慧君 高菁

摘要:高校教室是教师教学、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研究教室环境品质的现状并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品质,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工作学习效率意义重大。本文以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个不同方位、楼层的专业教室进行实验测试,分析比较各教室的室内温湿度差异,进而进行教室舒适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温度;湿度;测试;舒适度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居住、办公建筑的探索,对大量存在的高校教室的室内环境问题却有所忽略[1]。在众多的高校教室中,建筑学专业教室利用率较高,根据建筑学院教学体制,学生在专业教室内学习的时间长达8-12h,教室已成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因此,教室内热舒适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监测及改善教室室内热舒适度环境显得极为重要。

影响建筑学院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环境辐射以及师生的衣着、活动强度等[2]。由于已有研究对苏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专业教室为测试对象,选取温度和湿度作为研究热舒适度的重要监测因子,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教室的温湿度,建立对热舒适的客观评价,有助于未來的建筑节能设计,改善目前对空调的依赖和能源的浪费。

2 测试方法与目的

2.1 测试方法

采用仪器测试法,实验设备为HOBO温湿度记录仪,可测室内温度、室内湿度等热参数,通过相关软件处理,计算温湿度变化曲线。为保证测试对象具有代表性,实验依据相关规范,将温湿度记录仪测试高度定为0.7m,测试点选择教室内四角和中部位置,测试时间为连续性测试,从早上8:00到晚上8:00,选取有代表性的四个教室同步开展测试。

2.2 测试环境

实验对象为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南部教学区的部分设计教室,选取其他条件相同,楼层和方位不同的教室,分别于三楼中部的1303室,五楼西部的1509室,中部的1503室,东部的1505室放置记录仪(图1)。教室长16m,宽8m,单向采光,共四扇窗户,窗墙比为0.8,教室内共有30个学生座位,课桌椅均为钢材。测试过程中受试者所处的环境门窗关闭或自然通风,由于教室为单面开窗,测试期间平均空气流速较小,受试者在测试期间内均为静坐休息状态。

图1 测试教室及HOBO仪器分布图 (图片来源:笔者制作)

2.3 测试目的

苏州地处北纬31°.3′ 东经120°.6′。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上下,年降水量1300 毫米左右,无霜期230 天左右,日照约2000 小时。苏州气候表现为冬季温度低,相对湿度低,夏季温度高,相对湿度高,人体感觉不够舒适,主要通过门窗自然通风和空调调节达到室内舒适。5月份的苏州温度和湿度均达到人体舒适度要求,因此,在自然通风的状态下,分析比较不同教室和单个教室室内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有助于判断室内热舒适度,为监测和改善室内环境提供依据。

3 测试过程与数据分析

测试过程:测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温湿度的分析对比,即同楼层不同方位、同方位不同楼层、同教室不同测点以及某测点情况。

3.1 同楼层不同方位的温湿度分析

根据1509、1503和1505三个教室中五个测点的平均温度值、湿度值对比分析,绘制折线图表如图2所示。分析结果显示:

图2 1503、1505、1509教室温湿度折线图(图片来源:笔者制作)

(1)8:00-20:00,三个教室内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缓,最高值出现在14:00-15:00左右。温度变化主要受光照影响较多,与教室的通风情况也有一定关系。其中,8:00-11:00,1505教室温度较其他两个教室高,1503教室最低。三个教室在11:00时温度达到统一,均为24.1℃。在之后的11:00-20:00,1509教室温度显然高于其他两个教室。分析原因可知,1505教室朝东,在8:00-11:00接受到的光照显然高于其余两个教室。而11:00,太阳位置逐渐发生变化,处于朝西方向的1509教室西晒情况增强,温度也随之升高。处于中间位置,朝南的1503教室相对温度则较平稳,受光照影响不大。

(2)8:00-20:00时间段内,三个教室内的湿度变化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与教室受光照情况、温度以及通风情况等有关。其中,11:00时,三个教室的湿度达到统一,为47%。11:00以后,1509教室的湿度显然低于其他两个教室,主要与1509教室朝向为西有关。

(3)三个教室的温度与湿度关系密切,温度升高时,其湿度相对降低;温度降低时,其湿度相对升高。

3.2 同方位不同楼层的温湿度分析

根据1303和1503两个教室中五个测点的平均温度值、湿度值对比分析,绘制折线图表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显示:

图3 1303、1503教室温湿度折线图(图片来源:笔者制作)

(1)8:00-20:00,两个教室内的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向平缓,最高值出现在14:00-15:00左右。其中,8:00-11:00,1303教室温度高于1503。两个教室在12:00时温度达到统一,均为24.1℃。在之后的12:00-20:00时间段内, 1503教室的温度显著高于1303。主要与太阳高度、太阳照射,以及师生的进入有关。12:00后,1503教室人流开始增多,体热也对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2)8:00-20:00,两个教室内的湿度变化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主要与教室受光照情况、温度以及通风情况等有关。其中,9:00时,两个教室的湿度达到统一,为53%。9:00以后,1503教室的湿度低于1303。主要与1303教室楼层较低,空气流通缓慢有关。

(3)两个教室的温度与其湿度关系密切。一般温度升高时,其湿度相对降低;温度降低时,其湿度相对升高。

3.3 同教室不同测点的温湿度分析

选取1303教室,测试12小时内整点时刻五个测点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本数据,经整理可绘制1303室内不同测点间的温湿度对比,如图4所示。通过测量对比发现,同一教室五个测量点在相同时刻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各异。具体情况如下:

图4 1303教室温湿度折线图(图片来源:笔者制作)

(1)室内温度介于23.0-25.7℃之间,平均温度为24.4℃。随着日出后测试时长增加,测点温度均呈上升状态,测点3先于其他测点变化,呈较快上升趋势至11:00,随后平缓下降,其余测点则呈平缓状态至17:00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测点3温度波动最大,平均温差为0.2℃,而测点2与3位置相似,同靠南窗且正对两扇出入门,但由于测点3处出入频率小于测点2,空气流动较小,使得局部空气积聚,温度更易于升高。测点1、4位置相似,均为北向靠门处,但由于测点1出入频率大,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温度较4高。除测点3外,其他测点几乎处于同一温度变化幅度范围内,除测点5于17:00后温度有小幅度迅速增长而高于测点1、2外,其余时段相差不大。

(2)随着日照时间与日照强度的增加,五个测点所测湿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并于14:00降至最低。由于测点3靠南窗处,受日照影响较大,区域内空气温度较高且不流通,致使其湿度值最低,平均为45.0%,而测点1、2、4、5湿度值相差不大,平均湿度值为49.5%、51.3%、49.7%、51.3%,但测点1、4湿度较测点2、5低2%左右,测点1、4处于门口位置,测点2处于正对门口的靠南窗位置,测点5处于教室中心位置,由此说明空气流通导致湿度减小。随着日照强度降低,空气温度下降,室内湿度略有上升,但在14:00-17:00时间内保持稳定。至17:00后,伴随着日落,空气渐冷,所测室内的湿度值呈直线上升趋势。

(3)总体而言,受太阳直射影响,教室内南部方位处温度高于北部方位、湿度低于北部方位,室内中心区域位置温度高于北部而低于南部;而在同一方位情况下,受人员流动而导致的空气流通影响,出入频繁处温度明显高于不频繁处温度,湿度则较出入不频繁处湿度低。

3.4 某测点的温湿度分析

选取1505教室中间节点位置的10号测试点分析其温湿度变化,经整理繪制温湿度变化状况如图5所示。分析结果显示:

图5 1505中间节点10温湿度变化图(图片来源:笔者制作)

(1)测点10处室内温度介于22.9-23.9℃之间,最低温度为8:00时22.9℃,最高温为16:00时 23.9℃,平均温度为23.9℃。由图看出,8:00-16:00,温度基本处于上升状态,16:30左右,开始下降,至17:00时基本保持恒定状态,随后由于在18:00后,教室内人数陆续增加,且出入频率逐渐增大,空气流动较为强烈,故而温度趋于下降;而在19:00后,教室内人数固定,人员活动范围趋于稳定,于19:00-20:00间温度又有所回升。

(2)测点10处室内湿度介于23.0-24.4%之间,最高湿度值为8:00时24.4%,最低湿度为16:30时23.0%,平均湿度为23.7%。由图看出,随着太阳升起,温度逐渐增加,室内湿度呈平缓下降,至16:30左右降至最低。而后,随着日照强度减弱,室内外温度降低,空气湿度逐渐增加,室内测试点湿度以较快的速率呈直线上升,于19:15时趋于稳定,湿度值为24.3%。

(3)测点处温度和湿度,在8:00时分别处于测量时间段内最低值与最高值,而在16:00时又分别处于最高值与最低值。故而得出,日照时间与日照强度对于室内特定点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此外,教室内人员活动对温度值影响较大,而对湿度值的影响效果不明显。由于18:00时测定教室内人数的增加,且进出教室频率较高,导致室内空气流动加快,使得温度有下降趋势;待教室内人数稳定、人员活动范围固定,温度又逐渐上升至正常室温。

4 结论

学生在舒适度较差的环境中学习,会感觉不适或出现厌学现象,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实验表明,在室温为22℃~25℃、相对湿度为40%~60%RH的环境下进行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本次实验测试中,温湿度处于舒适范围内,而由于建筑朝向不同,形成的温湿度变化对学生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不同高度与朝向对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高度越高,湿度越小。朝西的教室于午后温度显著高于其余朝向教室,处于其中的师生舒适度较差,因而不适宜长期作为学习的环境。

(2)统一教室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情况也不同。西南角的温湿度变化较其余位置较大。在进行室内座位布局时,应避开西南角位置,将其用于其他功能使用。

(3)一天之中13:00~14:00太阳能辐射热量最大,室内的温湿度也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应使建筑物方向尽量为南偏东5°~15°,以降低太阳辐射对室温的影响,提高环境热舒适度。

此外,室内的温湿度情况与通风情况、人流等方面也有一定关系,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张樱子,刘加平. 湿热气候区典型中学教室室内热环境[J]. 建筑科学,2008(10):43-46+68.

[2]霍小平, 葛翠玉.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02):79-82.

[3]杨晓敏. 高校教室环境品质实测与评价[D].南华大学,2013.

[4]谢东坡. 室内环境监测与舒适度评判系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09.

[5]王洪光. 西安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作者简介:王海滔,男,汉,江苏无锡,研究生,苏州大学,城乡规划。

陈雪,女,汉,江苏盐城,研究生,苏州大学,城乡规划。

宋军杰,男,汉,河北邯郸,研究生,苏州大学,艺术设计。

黄慧君,女,汉,江苏无锡,研究生,苏州大学,风景园林。

高菁,女,汉,河南平顶山,研究生,苏州大学,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舒适度湿度测试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幽默大测试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