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籍留日学生对清末河南社会影响的历史考察

2016-02-27葛凯丽宋丽丽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清末

葛凯丽 宋丽丽

摘要:清末之际,豫籍留日学生逐渐登上了河南历史舞台,他们创办刊物、建立团体、发动起义、收回利权,逐步扫除晚清河南社会的现代化障碍,积极推动着晚清河南社会革新的新局面。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险恶以及留日学生自身不足等因素,他们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他们为近代河南社会现代化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关键词:清末;留日学生;河南社会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主要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晚清之际,因交通滞后及社会风气尚未开放,河南海外留学事宜发展缓慢。新政之際,为向西方学习,一方面,晚清政府下令在国内各地广建新式学堂,引进西学;另一方面,直接派遣或鼓励学子海外留学,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因此,留学逐渐成为晚清政府学习西方、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五(1901年9月),清廷谕令各省:“务择心术端正,文理明通之士”,出国“学习一切专门艺学,认真肄业,竭力讲求”[ ]。此外,清廷也大力提倡民众自费出洋游学,还颁发命令:“如有自备资斧出洋游学者,著由各该省督抚,咨明该出使大臣,随对照料……准照派出学生一体考验奖励”[ ]。由于中日距离较近,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再加上日本的“突然”崛起,因此,赴日留学成为广大学子的主要选择。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下令对留学日本的所有中国人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其中豫籍的留日学生就有7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河南公派的留日学生有120多名。此后,清政府还派遣官员专门负责办理豫籍留日学生的相关事务。与直隶地区、南方诸省相比,河南留日学生群体虽然数量较小,力量微薄,但在清末民初的河南社会这个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 创办刊物

由于外省留日学生创办了许多刊物,且效果不容小觑,受此影响,河南的留日学生掀起了一股创办报刊热潮,先后创办了《豫报》(1906年)、《河南》(1907年)、《中国新女界杂志》(1907年)、《武学》(190□年)等报刊。

1906年,豫籍留学生于东京创办了《豫报》,以“改良风俗,开通民智,提倡地方自治,唤起国民思想为唯一目的”,“促黄河流域一部开化最早之民族雄飞于世界”[ ],“专供我河南父老兄弟批阅,作扩充见闻之用”[ ]。但由于报刊内部人员成分复杂,政治立场不一,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有人主张开展武装革命,《豫报》逐步走下坡路。1907年12月20日,朱炳麟、曾昭文、刘积学等同盟会员着手编辑发行《河南》杂志,自此《豫报》被取而代之。

《河南》杂志的作者、编辑多是河南留日学生,并且都是要求践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会成员,如张钟端、刘积学、曾昭文等人。《河南》杂志所表达的论点新颖独特、态度果敢鲜明,因此刚一发行就引人注目,正如时人所言:“出版未久,即风行海内外”[ ],“此报鼓吹民族民权二主义,鸿文伟论足与《民报》相伯仲。时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湖南《游学译编》等月刊停刊已久,留学界以自省名义发行杂志而大放异彩者,是报实为首屈一指。出版未久,即已风行海内外,每期销流数千份。”[ ]1908年12月,“驻日清使以其言论过于激烈,特请日政府代为禁止”[ ],对于清朝驻日公使的请求,日本警察厅予以接受并出面敕令其停刊。《河南》杂志是由豫籍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发行并出版的,其中大部分杂志都输往国内,又大半畅销河南。因其民族立场、民权立极其鲜明,因此,它的输入对国内特别是河南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著名爱国实业家王锡彤于其《抑斋自述》中讲到:“时河南乱机四伏,留学日本回来之学生无一不主张革命者。”[ ]

与《河南》杂志几乎同一时期出版发行的还有《中国新女界》杂志,该杂志提倡道德,鼓吹教育,宣传女权思想,提倡结团体和参加革命,销售国内外20余省,在当时成为兴女学、传播新思潮的重要刊物,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由于《中国新女界》杂志宣传妇女革命以及暗杀手段,最终被日警勒令停刊,共有6期得以出版。另外,留日学生还创办了《武学》杂志,这为学军事的有志青年提供了一个抒发革命报复的言论平台。

创办刊物,是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工具。通过创办这些刊物,不仅向广大民众宣传了革命思想,而且也锻炼出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进人士,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无所畏惧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在河南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 汇集革命力量

自1906年起,在创办报刊的同时,河南留日学生开始建立各种革命团体,并联络社会名士,准备汇聚武装力量,发动反清革命。1906年,在豫籍留日学生的长期筹备下,同盟会河南支部在东京正式成立,它以推进河南境内革命运动为主要职责。在同盟会河南支部的指导下,1909年,杜潜等留日学生秘密返回省会开封,以开封、洛阳、信阳、卫辉等城市为中心,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反清力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革命网络。其中,豫东以开封为中心;豫西以洛阳为中心;豫南以信阳为中心,并在各个州县均设立同盟会分会。与此同时,各种学生团体也在各个学堂中设立开来,如开封半日学堂设立了“学会”、开封高等学堂设立了“体育会”、信阳高等小学堂设立了“学生自治会”。此外,开封境内还出现了“河南学会” 等,“自是同盟会势力渐蔓延于河南全省”[ ]。

为了更多地集聚反清武装力量,留日学生广泛联络河南境内的各种社会力量。1907年,返还河南的留日学生刘纯仁曾计划游说军界人物,以此争取反清力量,但不幸遇挫失败。次年,留日学生王庚先、周维屏等人仍将军界作为争取目标,希望能够说服省城军警使其转向反清大营,但最终未果。经历过多次挫折后,1910年起,留日学生把争取的革命对象从军界转向民间秘密会社,希望能够借助民间秘密会社的力量来推翻清政府。这些秘密会社分布于河南境内,主要是豫东仁义会、豫西北在园会、豫西南哥老会等。除了这些秘密会社,一些地区的绿林武装也逐渐成为了革命党人进一步争取的对象。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留日学生在河南相继组建了多支反清革命武装,如联合在园会的武装,在洛阳组建复汉军;联合仁义会的武装,在开封建成仁义革命军;联合青帮的武装,在柘城组成万民团。1910年,革命党人刘积学、孙豪、赵伯阶等,分别奔赴汝、鲁、宝、郏、襄、密等县发动农民起义以策应南阳起义军,不幸因计划外泄而未果[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湖南、陕西等省份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然而,面对独立浪潮,河南却未有所行动。于是张钟端被派回河南开封筹备起义工作,他一方面积极联系军界人物,游说其发动开封起义,另一方面到田间地头,动员农民参加武装反抗。起初,革命党人试图劝说新军协统应龙翔发动武装起义,但始料未及的是,应龙翔最终叛变。于是革命党人转而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号召从各地发动起义,以此逐步推进,最终向省城开封发起进攻。在这样的革命策略的指导下,河南的革命队伍逐渐形成,并发动了开封起义。开封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强烈地震撼了当时麻木不仁、无心时局的河南民众,唤醒了沉睡的河南社会。

三 收回洛潼铁路路权

20世纪初,收回利权运动在全国各地爆发。它是一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矿山开采权和铁路修筑权,要求收回自办,民族富强的爱国运动。在各省收回利权运动中,河南是比较激烈的省份之一,其中收回洛潼铁路路权的斗争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以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方式攫夺路权,作为陇海铁路起始线的汴洛铁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比利时公司接办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卢汉铁路已经开工,当时的负责督办铁路总公司的盛宣怀奏请朝廷将开封府(汴)到河南府(洛)的支路统一交付铁路总公司,由其负责筹款接造,将其作为卢汉铁路的培养线。其实,比利时公司很早就企图可以染指承办,后来因义和团运动而暂时搁置。1903年,盛宣怀和比利时铁路合股公司在上海签订了《汴洛铁路借款合同》。根据合同第二十三款规定:“倘日后比公司确能一一遵照本合同所订各条款,将开封河南铁路工程办理完妥,毫无间言,中国总公司如奉国家准由河南府接展至西安府,督办大臣可以应允先尽比公司按照本合同章程妥商议办。倘中国国家自行籌款,或召集华商股本,接展此路,比国公司不得争执。”[ ]据此,在筹办汴洛铁路的下一段——洛潼铁路时,河南上下积极呈请筹款自办,以免路权外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河南巡抚陈羹龙奏请朝廷称:“至洛撞一路,东起洛阳,西接潼关,计长四百八十里……虽道路崎岖,经费浩繁,兴工不易,而远通关、陇, 近达京、津,必须事先绸缪,以杜外人窥伺。”[ ]当年,河南铁路研究会在河南留日学生的发起下成立,并订立章程,且得到官方批准。章程规定该会由学界发起,选举李敏修为会长,为谋本省自办铁路而设,“以联合同乡劝谕父老俾能力肩巨任,竭力出资为宗旨。”[ ]同时,外州府县也相继成立分会,力求本省集资自行修筑铁路。

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巡抚袁大化再次奏请朝廷请求铁路自办,终于获得清政府批准许可。1908年,河南境内成立河南铁路公所,并公推刘果为总理,袁克定、王祖同为协理。铁路公所联合留日学生,在全省范围内劝股募集资金,不止一次在开封召开各界拒借洋款和劝认路股的大会,印发传单,发动城乡抵制清廷出卖路权的行为。“省府以外的一些城市,绅商学界也纷纷组织集股拒款会,广泛募集路股,杜绝帝国主义凯觑。”[ ]留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河南著名士绅王锡彤的日记中写到“洛潼铁路者,由河南士绅争归自办之路……也未成铁路公司,先立铁路公所, 萃全省士绅,合之海外留学者与之协谋。大抵非余老友,即令弟同学,或敷儿同学、颁儿同学,固余之追逐其后,俨然家业实业者,耗去岁月不少。”[ ]可见,河南士绅和留日学生在这场收回路权运动特别是募集路股方面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四 结语

河南留日运动在清末开始兴起,这期间豫籍留学生在日本接受并向省内传播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他们创办刊物,组建团体,发动起义,收回利权,对地处内陆腹地的河南来说,推动了近代河南社会的近代化,在晚清河南社会革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留日学生自身的弱点和局限,再加上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权和地方士绅对河南社会的控制和主导,使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均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代表当时社会进步力量的留日学生的不懈奋斗是值得赞扬的。

注释:

猜你喜欢

清末
“西学东渐”一词始于清末而非民初
清末书院改学堂
简述清末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论清末粤汉铁路风潮对粤港地区报业的影响
清末陕南地区的书院改制
论清末留日学生译书活动的原因、内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