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庙儿沟一带煤岩煤质分析

2016-02-27王强李斌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期

王强 李斌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疆庙儿沟一带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西山窑组,其庙1井煤以半光亮型为主,有机质组份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不含壳质体,不含半镜质体,可用作火力发电、工业锅炉用煤及民用煤。

关键词:庙儿沟;西山窑组;煤质分析

调查区位于天山北坡,庙尔沟-后峡山间盆地中,范围东至后峡北10千米处,西至呼图壁河,北起乔希喀勒萨依,南到克泽勒萨依,行政区划属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县管辖。

1.煤层分布特征

调查区整体为宽缓的大型向斜构造,轴向北西—南东,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在5°-10°之间。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但八道湾组含煤地层没有钻孔控制,煤层分布不清。

调查区内西山窑组可采煤5-22层,可采厚20.47-48.78米(表1)。向斜南翼煤类以气煤、肥煤和焦煤为主,少量的中粘煤;向斜北翼以不粘煤为主,及少量长焰煤。

2.煤岩煤质分析

2.1 煤储层的煤岩类型及特征

2.1.1 宏观煤岩特征。调查区宏观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型为主、次为光亮型和半暗型,少量暗淡煤和丝炭。煤层视相对密度为1.36-1.58t/m3。

2.1.2 显微煤岩特征。煤层中有机质组份以镜质体为主,惰质体次之,不含壳质体,不含半镜质体。镜质组分含量在64.9-71.35%之间,镜质组分主要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表1),次为均质及结构镜质体,形态较完整,表面光洁。反射色为灰-深灰色,反射率较高,形态呈碎片状或条带状分布。惰质组分含量在22.65-35.13%之间,主要为半丝质体,次有一些丝质体,形态呈碎片状或条带状分布。

表1 煤层显微煤岩组分及煤岩类型

矿区名称 显微组分 反射率 视相对密度

镜质组 惰性组 壳质组

孔喀依萨依勘查区 66.65 18.55 5.35 0.43 1.58

阿苏萨依勘查区 71.35 22.65 1.8 0.55 1.36

孔萨拉勘查区 0.707 1.41

西庙尔沟勘查区 64.9 35.13 0 0.66 1.38

2.1.3 煤的变质阶段。煤层镜煤反射率在0.55-0.707之间,变质阶段为Ⅱ阶段,属低变质阶段。

2.2 煤储层的化学与工艺特征

調查区煤层:一般水分1.41~6.15%,属低水分煤;灰分15.31~21.45%,属中-高灰煤;挥发分37.51~38.18%,属高挥发煤;煤层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平均值在25.16—27.56MJ/kg之间,属于高热值煤。煤中碳元素(Cdaf)含量74.58-82.57%,属高固定碳煤;煤中氢元素(Hdaf)含量为4.41-5.18%。煤类分布呈带状,向斜南翼煤类以气煤、焦煤和弱粘煤为主,少量中粘煤和肥煤;向斜北翼一带以不粘煤为主,少量长焰煤(表2)。

表2 西山窑组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特征表

矿区 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份(Vdaf) 发热量(Gr.d) 碳元素(Cdaf) 氢元素(Hdaf)

孔卡依萨依 6.15 21.45 37.51 25.16 74.58 4.61

阿苏萨伊 2.82 15.31 37.57 26.6 81.11 4.41

孔萨拉 1.41 18.17 37.53 27.56 82 5.18

西庙尔沟 1.84 18.19 38.18 27.02 82.57 4.87

庙煤1井:原煤一般水分1.37-6.14%之间,平均值2.92%,属特低-中等水分煤;原煤灰分9.58-31.22%之间,平均值20.06%,属特低-中高灰煤;浮煤挥发分在34.52-41.16%之间,平均36.89%,属中高-高挥发煤;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平均值在23.29-31.77MJ/kg之间,平均27.55 MJ/kg,属于中-特高热值煤;煤的粘结指数在62-95%,平均80.80%,属中粘结煤-强粘结煤。煤的变质程度高,煤类主要为气煤和焦煤。

3 结论

庙儿沟一带西山窑组含煤层主要以低水分、中-高灰、高挥发、高热值、高固定碳,并以气煤、焦煤和不粘、弱粘煤为主,对于后期研究煤层气有很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谢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掩断裂区带的含油特点[J].新疆石油质,1990,11(1):1-15.

[2] 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煤田地质学(上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45-50.

作者简介:王强,(1981.09),男,新疆阜康人。毕业于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师,本科,作者单位: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