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血缘生命传奇,15年沧桑磨难见证“父女”深情

2016-02-27惠之

农村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父女宿迁新建

●惠之

超越血缘生命传奇,15年沧桑磨难见证“父女”深情

●惠之

15年前的一次偶遇,让一对本无血缘关系的人成为“父女”,15年间生死不离,叫一声爸爸感动天地。江苏宿迁男子吴新建多年来背着身患罕见绝症的养女四处求医,走遍了北京、南京,上海,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债台高筑,并错过了适婚年龄,一辈子没结婚。“女儿”吴佳妮幼小因病残遭遗弃,被医治康复后与多病父亲相依为命。疾病与苦难不仅没有把他们压垮,反而让他们的脊梁更加坚挺。父女双双获得“感动江苏十大人物”。2015年10月父女俩又被冠以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并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

一次游玩改变命运,代课教师迎来重症弃婴女

吴新建1983年高中毕业,他当时没有回乡务农,而是在临乡新庄中心学校当起一名临聘代课教师。由于工作勤恳务实,教学生动活泼,他很快得到校领导的认可,更获得孩子的喜爱,而吴新建也把教师当作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光阴荏苒,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1999年暑假的一次旅游,却改变了吴新建今后的生活,乃至整个命运。那次,吴新建和同事一起到常州恐龙园参观游玩,可当旅游结束后,他却领着一对陌生母女回了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吴新建在参观时,忽然发现公园的一个角落,有名年轻妇女抱着婴儿蹲在那里哭泣。出于同情,吴新建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位何姓云南籍女子,被男友骗到常州。不料生下女儿后,男友就失踪了。何女士一无所有,悲痛欲绝,欲将孩子托付他人而了结自己的生命。吴新建好言相劝仍无济于事,女子态度决绝。本想离去的吴新建,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直哭,心底人性中最柔弱的那根弦被触动了:不能见死不救!就这样,吴新建好说歹说带着这对母女来到了宿迁家中。

起初,吴新建只是想帮帮这对无家可归的母女,待时机成熟后送她们回云南老家。当时吴新建还是单身,如果长期照顾她们母女俩,传来的闲言碎语不说,自己也要付出太多代价,最起码是婚姻!但让他没料到的是,一个多月后一天,何女士留下一张纸条,竟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吴新建大吃一惊,四处打探和寻找何女士,但哪里还有她的身影。回到家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吴新建在怜爱和矛盾中踌躇。“这孩子既然到了我家,我就要照顾好她,将她抚养成人。”心地善良的吴新建暗自发誓。从那一刻起,只有6个月大的孩子有了一个名字——吴佳妮;34岁的吴新建也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身份——养父。

吴新建像一只蜘蛛,每天在上课、批改作业、家访和安排养女吃喝拉撒睡等杂事编织的“蛛网”上“爬来爬去”、疲于奔波。小佳妮在吴新建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煞是可爱,吴新建心花怒放。忽然,晴天突起霹雳。2004年2月2日深夜,吴佳妮突然腿痛难忍,不能站立。一连数日,在村卫生室配药输液,有时候孩子半夜发烧啼哭不止,他只能去敲卫生院的门。既要照顾孩子吃喝拉尿、看病,又要给学生们上课,其艰辛可想而知。但孩子的病却不见好转。

心急如焚的吴新建不得不请假,抱着小佳妮3次前往宿迁市人民医院就诊,当时竟查不出病因。这下吴新建慌了。在医生的建议下,为了诊断孩子是否患上了白血病,他带着吴佳妮来到了南京鼓楼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经南京鼓楼医院复查,孩子白细胞超正常5倍,被诊断为类白血病,但不是恶性。对于这个结果,吴新建喜极而泣。在医院20多天里,他寸步不离孩子床前,为孩子端屎倒尿。困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这段时间,不仅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了亲友的1万多元债。

本以为治疗一段时间就可康复,可回家后,小佳妮的病依旧复发。无奈之下,吴新建又从同事那里先后借了2万多元,再次到南京为养女治疗。2005年,经南京儿童医院诊断,吴佳妮的病为复应性亚败血症。医生脸色凝重地告诉吴新建:“这种病暂时无药可治,希望家长做好放弃治疗的准备。”医生的话如五雷轰顶,吴新建惊呆了。

深沉父爱泣血救女,生命途中“死神”望而却步

从2005年开始,吴佳妮的病越来越严重。不仅骨头疼痛难忍,而且四肢蜷缩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005年9月,听说淮安有家特色医院可以治疗此病,病急乱投医的吴新建,由于身上只有几十元钱,舍不得坐车,他就背着女儿沿着宿泗路徒步走向淮安。渴了向路人讨口水,饿了啃自带的煎饼,晚上就借宿在沿路的村民家中。靠着双脚,经过三天两夜的步行,吴新建终于赶到了淮安。医生见其双脚磨出了血,了解情况后深受感动,免费给孩子做了检查,可通过一段时间治疗仍然未见好转。

几年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亲戚朋友5万多元外债。2006年5月20日,当吴新建第四次带女儿到南京治疗后还清1.2万元住院费,将仅有的300元钱购买药品后,已身无分文。于是他在中央门汽车站出口处摊开病例,抱着孩子,希望好心人能给点路费回家。看到孩子肚子饿得咕咕响,头上冒汗,吴新建心如刀绞。幸亏宿迁老乡胡翠萍路过请他们吃饭,还给了200元钱路费。

栉风沐雨,吴新建饱受磨难仍砥砺前行。有什么能比孩子好好活着更令他欣慰呢?用吴新建的话说,孩子就是开在他肩头的花,他要用狭小的脊梁托着她,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她。

吴新建的义举和执着感动了上苍。就在他四顾茫然和孩子命悬一线的时候,他一位学生的出现,让这个悲情男人在困境中发生了转机。2007年暑假,吴新建曾经教过一年的学生、正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研究生的王方圆,回家听父母说起吴老师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的事情。来不及休息,王方圆立即赶到了吴新建的家。在向他了解了吴佳妮的病情后,第二天,王方圆就带上吴佳妮的病历返回学校,找自己的大学老师帮助诊断。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仔细研究了吴佳妮的病理状况后,怀疑孩子得的是结缔组织病,建议吴新建赶快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找我国结缔组织病首席专家何晓琥教授会诊。吴新建像黑暗中见到一缕光明,又一次背起孩子启程了。2007年9月8日,在王方圆的帮助下,吴新建和女儿顺利在北京儿童医院住下。已80岁高龄的何晓琥女士听说吴新建为养女治病的经历早已眼眶湿润,她放弃休息时间,亲自接诊了吴佳妮,并确诊吴佳妮患上的是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但同时也告诉吴新建一个天大的喜讯:国内已经研制出治疗该病的药物,吴佳妮有救了。

听到这个消息,吴新建大喜过望,顿时泪如雨下。为了让老师带着孩子安心在北京治疗,王方圆多方联系吴新建曾经教过的学生和自己身边的同事,共同救助吴佳妮,医院也为孩子减免了4000多元的检查费。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40多天,从来时的瘫痪到可以下床走几步,吴佳妮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因长期住院费用太高,考虑到实际困难,医院建议吴新建开药回家治疗孩子的病。

回到宿迁,每星期为女儿注射一次特制的药物,每针477元。但每一个月要到北京去一趟,接受检查和购买药物,随着病情的好转,从2009年开始,每3个月去一趟北京。买回药要为孩子打针,打针要去较远的镇卫生院,既不方便,又担心孩子感冒,于是吴新建自己学习打针。

这么多年,吴佳妮很懂事,从来没有向父亲要过一样玩具、一件新衣、一袋零食、那怕一分零花钱,吴新建也没钱给孩子买什么玩具。只有一次,2007年国庆期间,吴佳妮病情确诊后,父女俩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准备回家。吴新建看到女儿对一个小店中卖的一件头饰多看了几眼,虽然女儿口头说不要,但吴新建最终还是花了5元钱买下了那件头饰。吴新建说,那件头饰外观很像孩子看过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香妃所戴的头饰。拿到头饰,吴佳妮高兴极了,忙着让吴新建帮自己戴在头上。

养女涅槃重生,反哺报恩呵护多病父亲

为了治好吴佳妮的病,近10年间,吴新建5次上南京,3次赴上海,16次到北京,加上数不清多少次到周边大大小小的医院,花费不下于30万元的医药费。为了养女,他义无反顾奔波在治病的路上,不停地借债、再借债;诊断、再诊断,小佳妮带着病痛,忍受、抗争……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有的唯恐再借,拒他们于千里之外。

2007年,为了照顾女儿,吴新建辞去了已有20年教龄的工作;而因为常年带孩子看病,他根本无暇考虑成家的事情,至今孑然一人。

在外出治病期间,吴新建不忘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小佳妮在父亲的背上,学会了简单的算术;在治病的途中,认识了拼音和字词。一次在病房里,她竟背出了几首唐诗。她认真听父亲讲,仔细看医生写,用心地用脑子记……写字困难,她抹去泪水坚持;作业再慢,她也要完成。病魔曾让小佳妮无法行走,她扶着病床一步一痛忍着练习;手指变形,不能拿东西,佳妮就从拿笔、拿筷子练起;无法穿衣梳头,她咬牙坚持练习!吴新建的深沉父爱,给了吴佳妮战胜病魔的无穷勇气和力量。

2008年,身体状况好转后的吴佳妮回到老家,直接跳级就读小学二年级。起初,老师害怕小佳妮会拖全班成绩的后腿,一度拒绝她入学,可她第一次期末考试就考了双百。吴新建欣慰而自豪地说:“女儿特别好学,从上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每学期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

小佳妮站起来了,吴新建却倒下了。父亲佝偻着身躯,皮肤黝黑、眼睛凹陷、头发花白和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让父亲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这让吴佳妮非常心疼。2012年春节前夕,吴新建因肺结核病住进医院。吴佳妮守护左右,为爸爸买饭买药,俨然一个大人。接下来,吴新建先后4次住院,佳妮总陪在父亲身边,并学会了洗衣、做饭,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每天,吴佳妮都要用热毛巾给父亲洗脸,为他准备好一日三餐,并一口一口喂下。看到父亲喘得直不起腰,她用自己仍不太灵活的双手裹着毛巾为吴新建按摩背部……她天天都要给爸爸梳头发,白发增多了,一根一根都牵着小佳妮的心,梳着梳着,泪水常常会“簌簌”往下流……

出院后,吴新建的身体已经不能允许他进厨房了,更不能干重活,13岁的女儿吴佳妮承担起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也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吴新建笑吟吟地说,自从自己生病后,女儿忽然间就长大了,学会做很多事情。

15年来,吴佳妮和父亲心心相连,生死相依。吴佳妮前后治病达十年,花去近30万元。这对于没有一点经济收入的父女俩,简直无法想象!“我们庆幸生活在这美好的社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资助和好心人捐助的。”说起众人的帮助,吴新建会泪流满面。父女俩共同珍藏着一个账本,这个账本记着每一位帮助过他们的恩人的名字,他们收到过的每一笔钱、每一样物品:天津师范大学王欣平4000元;宿迁王老板2000元;浙江孙老板3000元;区政府10000元;民政局大病救助5000元;区红十字会10000元;区慈善总会4500元,区红十字会又援助2000元……

“现在困难已经过去,我们父女俩有政府的照顾,多方面的关怀,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父女生活得很好。我做父亲的,为了女儿,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看到女儿健康快活地成长,我的心头无限欣慰啊!”吴新建感慨万千。在2013年度“感动宿迁”颁奖典礼上,吴新建、吴佳妮父女共同获得了“感动宿迁十大人物”的称号。吴佳妮还被评为“江苏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第二年父女俩荣入“中国好人榜”。

2015年9月吴佳妮进入宿北区重点中学上初一,实现她的梦想。

2016年5月12日,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组赶赴宿迁,面对这对患难父女,栏目组人员热泪盈眶。已是初二学生的吴佳妮则乐观地说,她一定会好好念书,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治好爸爸的病,而且还要学习社会上这么多的好心人,将来也去帮助那些像她这样身患重病的人……沧桑父女已跨过一道道人生坎坷,迎来了命运的春天!

(责任编辑:刘晓)

E-mail:liuxiao317@126.com

猜你喜欢

父女宿迁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梁天父女,头一次朝夕相处40天,烦!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宿迁,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