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教育衔接之课程衔接研究

2016-02-27

信息记录材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中职

徐 璟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中高职教育衔接之课程衔接研究

徐 璟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客观要求,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本文从国内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入手,研读了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方法,分析了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并介绍了作者单位的具体做法。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

中高职教育能否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明确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十个方面的衔接,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程的衔接。因此,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其衔接的思路或方法,为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这对于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

1.1 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方法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也高度发展,职业教育在这些国家已形成了规范的职教体系,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建立了成熟的衔接模式,其中,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

站在课程衔接的角度看,不同国家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下面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国家职业教育为例,谈谈其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方法。

美国建立了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方式。主要方法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达到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即把高中职业课程改为高中后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另外,鼓励社区学院与高中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衔接方案,共同开发实用技术课程等。

英国实施的是单元衔接方式。具体做法是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相邻的教学单元联系较为紧密,确保课程的逻辑顺序。这些教学单元的设计按照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由此避免了课程重复及断档现象,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澳大利亚采取“培训包”模式来实现课程衔接。“培训包”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的体系。”“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的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培训包”的开发与使用促进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标准化。

德国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学制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模式来实现的。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三个层次,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建立模块化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在“操作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为基础,内容逐步加深,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技术提升和技能扩展,且呈阶梯式上升。其课程内容强调专业基础宽泛性、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职业能力的基础性、智能化及创造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层次性和衔接性。

如果要说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现代职教体系已经形成,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通畅,尤其是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都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三是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2 国内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仍有很多路要走,从目前课程衔接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目标的衔接,现实的情况是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含混不清,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有高职院校的影子,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部分雷同,在教材的使用上,不少中职学校使用高职教材,高职院校使用本科教材。

二是文化基础课程内容脱节。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打基础。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利于接受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现实的情况是中职学校由于学生文化素质低,日常教育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求会做,不求融会贯通。与正常通过高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知识差距较大。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与普通高职学生(高中后进来就读)同班学习,由于文化基础课程脱节,接受能力有差异,培养效果不好。

三是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中高职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深度、能力要求等方面应有区别。但现实做法是中高职同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重复率高,中职学生对口进入高职学习后,许多课程存在重复学习的现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中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不完全匹配。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高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应与相应层次匹配,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没有严格区分开来,有些职业资格证中高职院校相同,如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同属中高职院校学生都应达到的资格,按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取得更高层次的资格,如助理会计师资格,但实际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才能通过考试取得这种资格。

2.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对策

2.1 扩大高职对口招生比例,奠定课程衔接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口招收学生比例少,就江西省来说,中职生对口升学主要途径:一是参加三校生招生考试,经正式录取后升入高职就读;二是从去年开始允许参加省级竞赛获奖学生免试进入高职就读。但这两类学生人数很少,就我校来说,每年招收对口升学生的比例不到5%,这些学生进入高职后只能拼入普通高职班,这使得中高职课程难于进行有效衔接。扩大中职对口升学比例,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单独成班,进而根据中职生文化基础和职业素养,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人才定向培养,避免了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打开了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通道。

2.2 准确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

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低向高逐步发展,由简单向复杂过渡。根据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应是与其认知能力差异相适应。中高职学生在年龄层次、身心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而对应的中高职教育也应该有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的延伸递进,中职阶段教育是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或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按照这种递进关系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2.3 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课程体系。由于中高职教育是一个递进关系,高职培养目标是中职的上一级层次,中职是高职的基础,对应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存在上下层次上的关联性,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是依据中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来构建,课程体系的对应课程要相互衔接,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中职课程的延伸,理论深度与难度高于中职课程,两者之间上下比邻,但不能脱节。

2.4 制定中高职课程标准,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衔接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规定,它要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明确职业资格等级,实现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操作型人才,为企业培养基层员工,在职业资格等级应定位于初级。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某领域技术性工作或基层员工的管理者,职业资格等级定位于中级。有了明确的中高职职业资格等级的界定,中高职教育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3.我校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

江西省教育厅在2013年7月1日出台了《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意见表明由高职和中职院校共同实施五年连贯式人才培养,前三年由中职学校培养,后两年直接转入高职院校培养,不需要参加“三校生”考试直接注册就读。这个政策的出台,解决了以往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为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铺平了道路。下面以我校会计专业为例,通过中高职对接实施课程衔接的方法。

3.1 成立中高职对接专业协作组,建立对接专业管理运行机制

江西实行的中高职对接模式是由高职院校牵头,组织中职学校共同申报,教育厅批准后由对接院校共同处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我校具体做法是成立对接专业协作组,协作组由会计金融学院会计专业教研室、对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科及校企合作单位等专业人员组成。制定协作组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对接专业管理运行机制,处理对接专业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的问题。

3.2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中高职两个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中高职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层次性,又要相互关联和衔接。我校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较强操作能力,有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的技术型人才。而将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能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中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会计员或会计助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审计监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3.3 关于课程内容的衔接

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要求对接,既要避免重复,也不能脱节。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文化基础课程则与普通高中阶段课程相对应。而对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力求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主要开设中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审计和行业特殊业务会计等,这些课程中,有些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有些课程名称相同,但在内容上应更加宽泛,更有理论深度,至于文化基础课程则主要开设高中阶段的后续课程。

3.4 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对接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不同的等级,要做到上下衔接。我校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于会计员或会计助理,要求他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续通过学习可发展成为助理会计师。而对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于会计、会计主管或财务经理助理等角色,要求在校期间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后续通过学习可发展成为会计师。

[1] 刘育锋,周凤华. 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0-34.

[2] 荀莉.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 职教论坛,2012,13:47-52.

[3] 朱琳佳,芦京昌. 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 职教论坛,2012,22:57-59.

[4] 刘培琴.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成人教育,2013,02:46-49.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hesion


XU Jing. Tourism Jiangxi Tourism and Commerce College,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100, China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stablish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urriculum is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hesion cohes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in cohesion at home and abroad, study abroad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inking metho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hesion in domestic,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author unit specific practice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Course

G42

A

1009-5624-(2016)03-0042-03

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区域性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Y134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中职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