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道德管理

2016-02-27王小锡

新视野 2016年4期

文/王小锡

论企业道德管理

文/王小锡

摘要:企业道德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以责任为依据的和谐发展式管理。我国企业道德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及其手段,但是,一些企业的道德管理还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要求,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也不相符合,需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关注和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佳协调,不断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实现团队协同一致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持企业战略决策的道德性,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成为企业经营常态,建立企业道德委员会。

关键词:企业道德管理;道德责任;人的发展

特邀主持人:王小锡(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主持人的话:现代经济社会的运行新常态应该是理性、稳定、安全、协调、创新、发展等等。然而,这一切往往取决于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道德建设理念及其道德建设成就,在一定意义上,社会道德建设水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和速度。这就客观上带来一个值得研究和弄清楚的问题,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何切入,又如何解决最紧迫的社会道德问题。本专栏选取三个角度,希冀说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认真研究和建设好与社会生活本身密切相关的具有引领作用的职业道德,才能抓住道德建设的“牛鼻子”;只有解决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带倾向性的社会道德问题,才能将道德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样,在抓住道德建设牛鼻子、解决现实倾向性道德问题的基础上,社会道德建设才能顺利发展并达到预期目的。

企业道德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或管理文化的一个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管理总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道德管理不仅能调动企业上下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能解决和弥补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和缺陷,甚至能提升企业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 企业道德管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企业道德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以责任为依据的和谐发展式管理,它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企业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平等的人、独立发展的人。被管理者同管理者一样,都有自己的作为人的价值、人格和权利”,因此,企业要时刻重视人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和利益。[1]同时,企业经营不仅是为了获利和赚钱,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影响和完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素质。事实上,企业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企业发展就有希望。一方面,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不能不关注人的发展。“没有人的作为‘主观生产力’及其观念导向,生产力将是‘死的生产力’,不能成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2]同时,没有人的道德理念和道德举动,生产力的先进性与高效率就难以充分体现。所以,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完善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靠的是人。人的价值和尊严被重视,在增强了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的基础上,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智慧就能充分发挥,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将会不断引来更多的回头客,将促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及其员工的道德素质乃至综合素质也将随之而不断提升。

2.协调各种人际利益关系。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是均衡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利益,坚持公正分配,合理奖惩,充分调动企业内外的员工或合作者的积极性,形成互助互赢的企业合作团队。人们工作、交往、合作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利益,[3]而各种各样利益的获得,需要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真诚的合作,更需要企业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因为合作好的前提是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链处在理性状态。事实上,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利益的获得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之所在。大凡一个不把利益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它终将失去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3.道德和道德责任要素渗透进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企业道德管理的目的是要将道德要素贯彻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要制订道德化制度,建造道德性环境,制造道德产品,坚持道德销售,实行道德领导等等。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一个直接因素是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售速度,以及企业管理的理性程度。然而,就产品质量而言,企业应该坚持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关注用户的人性需求和社会需求,并由此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社会声誉和产品附加值;就产品销售而言,企业应该换位思考,真正将卖产品变成卖文化,传递真诚和信誉,让消费者放心、舒心,不断增强顾客对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的信心;就管理方法和路径而言,企业应该在各领域各层面考虑,以科学的制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谐的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并进而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

4.承担企业社会道德责任。任何企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道德责任,而履行社会道德责任,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而且能够加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并因此将自己的技能、智力等各种能力自觉奉献给企业和社会。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滋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其本身就内含有应尽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不是正常意义上的企业。所以,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企业应该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绿色生产、不做假账,关注产品的社会评价,关心企业员工的需求及其实现等等。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企业应该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按章纳税,参与捐赠、救灾、救助等活动。

二 企业道德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企业的道德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企业道德管理水平和质量滞后于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和效益,唯有在加强企业道德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增强企业道德管理意识和道德管理效果,并由此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才能加速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企业道德管理的良好态势

1.人本关怀已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4]人本关怀已经成为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度的重要依据和条件。而且,许多将人本关怀作为经营的核心理念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份额的占有上取得明显成效。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企业坚持人本关怀理念和行动的缩影。该公司对内,以让员工有尊严、有乐趣的工作凝聚力量;对外,以各种不同的价格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以清洁、高雅、舒适的环境和热情、快速、周到的服务吸引顾客,最终赢得了快速的发展。1996年创业时只有30平方米的店铺,仅有员工6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直营连锁店最多、跨地域最广、规模最大的水饺堂食快餐连锁企业,拥有覆盖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的200多家连锁店,5000多员工,并已经在国外开设连锁店,经营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数年前就已经跨入十大“中国快餐连锁著名品牌企业”的行列。

2.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要旨。[5]诚信已经成为树立企业形象的根本路径,并且已经作为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外,在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公平交易、互利互赢的同时,注重诚信于顾客。一些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能够真诚地面对用户,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需求,满足用户生活和生产的最佳要求。在销售和服务过程中始终兑现承诺,做到诚信销售和诚信服务,在赢得顾客信任的同时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为了充分体现本企业产品生产中对顾客的真诚,坚持了“六个西格玛”的管理方法。[6]即要求百万次操作只能有三四次失误,即使有失误也只能由企业自身受过。换句话说,对于顾客来说,企业卖出的产品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对于企业来说,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有缺陷的产品是创名牌的“天敌”。当年海尔总裁张瑞敏果断决定由事故责任人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并主动承担责任,扣了自己当月的工资,这无疑是企业表示诚信于顾客的行动,当然,这也无疑会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诚信于员工。在给员工创制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重点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和公平获利。同样在海尔,员工的工资不是上司或领导说了算,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与其工作的诚信度和质量有关系,既要看工作绩效,也要看市场有无索赔情节。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链”。因此,在海尔,利益分配既是诚信标志,也是内外诚信链条。张瑞敏的股东、用户和员工的“三位一体”的主张,即主张通过企业创造价值实现股东的股价要高、用户的产品要质优价廉、员工的收入更高的希望,这应该是企业内部诚信的最好体现。

3.企业员工的道德觉悟在明显提升。企业道德管理首要且最终目标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道德觉悟,这在我国相当一部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有些企业已经自觉地将企业道德作为企业经营资本内涵列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至于有的企业在经营中把道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企业员工也已经充分认识到道德的经营作用。在我们对江苏、河南、重庆等地的企业道德建设情况的调查中,被问卷调查的10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认为企业发展需要道德支撑。在回答“您认为,从根本上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讲道德重要,还是盈利重要”的问题上,有33.38%的认为“当然是讲道德重要,没有道德的企业遭人唾弃,最终也赚不了钱”,有28.93%认为“两者都重要,但讲道德更重要”,这两点加起来达到62.31%。这足以说明,企业员工已经意识到道德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性资源。

(二)企业道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企业道德管理尽管已越来越被各类企业认识和重视,但是,道德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还明显地落后于企业乃至经济的发展要求。

1.道德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含糊不清。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在经济运行中有没有道德内涵是含糊不清的,总认为经济活动就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等,与道德和道德管理无关。在理念上认识不到经济活动一定有道德内涵以及道德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更不懂得如何践行道德管理。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完整、完善的规划,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偏颇,有的甚至基本上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以致于一些企业缺乏基本的道德认知水平,难以把企业道德和道德管理作为企业生产性资源来充分利用。更有甚者,对道德与企业发展的逻辑关系认识不清,在企业出现“苏丹红”“有色馒头”“毒奶粉”“问题胶囊”等缺德赚钱行为,并把自己逐步推向不归路的过程中竟还全然不知。

2.诚信缺失,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一些企业企图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诚信机制漏洞或“短板”缺德赚钱。一度时期,有的“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据有关部门前几年的相关统计,在企业遇到的失信现象中,被拖欠款所困扰的企业占被调查的企业总数的80%,违约的占71%,侵权的占47%,虚假信息的占31%,假冒伪劣产品的占28%,质量欺诈的占13%。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将近60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7]其实,这样的企业害人又害己。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者不懂得企业管理尤其是道德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建造诚信机制和诚信体系,导致缺乏一套诚信监督和约束等管理体系,一旦诚信链出了问题,就会出现诚信的连锁问题,再加上信用风险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预防,许多企业是遇到企业生存危险甚至即将倒闭或已经倒闭才能醒悟过来,往往是后悔莫及。

3.雇佣关系明显,缺乏人格尊重和利益平等。“企业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除非企业能够保障公平对待员工,否则就会出现人心涣散的局面。就形成内部凝聚力的目标来说,除非企业做到公平,否则就难以达到。”[8]而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认为员工就是为钱而来,坚持干多少活给多少钱,有时甚至克扣员工应得的各种经济利益,至于精神、心理等方面的要求和问题基本不予考虑,以致于出现员工频繁跳槽、矛盾不断激化,甚至跳楼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者唯利是图,把人当作生产机器来管理,置员工的人格尊严和正当利益要求于不顾,缺乏道德管理理念和完善企业发展的境界。

4.企业管理者缺乏道德领导理念。如上所说,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把道德管理作为重要的领导方略,因此,往往对员工关怀不够,以至于员工的收入和福利等很不合理,更有甚者,缺乏对员工的人格尊重,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也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不懂得道德是生产性资源,也不懂得道德是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中去,以至于企业其他资产发生作用过程中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管理者缺乏道德和道德管理意识,也就没有感召力,其自身也必然不具有道德分析力、道德组织力,更不会懂得道德在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渗透机制。这样,就必然形成企业发展“短板”,并产生“短板效应”。

三 企业道德管理的原由和策略

企业道德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它将会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关注和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生活、生产积极性来自于对自身所处工作环境的安全存在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等的感受。一个有尊严感、归属感的企业,是留住员工并充分发挥其生活、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一个人人把企业当成家的企业,是不会缺乏活力和积极性的。大凡经营不善、效益不好的企业,往往只是把人当作完成工作任务的雇员,更有甚者,把员工当成获取利润的工具。员工在没有尊严、没有安全感、没有成就感的企业工作,也就只能是被动应付,甚至时刻想着有可能就跳槽。为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落实好员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尤其要关注员工的发展权,让员工在看到人生希望的前提下,最大地发挥劳动积极性。

2.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佳协调。任何企业都有诸如员工、投资者、顾客、合作企业等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并且,企业的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互助。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取各种利益,[9]要使合作成功,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链,让利益能够合理、均衡和公平地获得。唯此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收益不明,利益分配不公,这是不道德的管理方法,最终将会影响甚至葬送企业的发展前途。因此,企业要定期不定期地公开企业发展状况和效益,并要尽可能地关照到利益相关者的应得利益,唯此才能实现最好的合作和双赢或多赢。

3.不断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工作环境既体现在对员工的身心健康的尊重,也体现在对本企业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的重视。大凡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都比较完美,尤其重视最能体现企业文化水准的企业环境建设。这是企业道德管理的重要理念和目标。一个不重视环境建设的企业,也将不会考虑到企业其他道德责任和道德要求,也容易忽视对人性要求的关注。当然,企业环境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诸如企业生产和安全设施配备,生活环境的实用、舒适和美化等等是硬环境建设内容,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等等是软环境建设内容,说到底,环境建设就是道德环境建设。为此,企业环境建设应该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展开协调一致的建设工作。

4.团队协同一致的管理。不管企业是国营、民营还是个体经营性质,企业的道德管理应该是协同一致的管理,这是企业不断获取发展动力的源泉。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团队协同一致就意味着管理是全员管理,即管理过程中充分汲取和集中全企业员工的意见,并成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决策依据和发展举措。国内外一些个体老板经营的企业很成功,其中一个共同的管理理念是,员工是企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元素,是各类员工组成企业发展的共同体,赢得员工的认同、关注和支持,企业发展将凸显比老板一人说了算有更大的优越性。任何企业,如果忽视甚至不尊重企业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就是不尊重员工及其基本利益,最终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甚至最终走向倒闭,其中不乏企业老板独断专行所造成的恶果。因此,按照系统论、伦理关系论和道德管理论等理论和方法,组建成网络结构的协调一致的企业员工团队,是增强企业发展力的根本性举措。

5.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企业管理是由企业主或企业领导集体来操作的,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及其形象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一个企业,可能它的资金、技术、产品和销售等都有优势甚至在业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但是,如果管理者自身素质不好,不能以身作则,那将影响、带坏整个企业的风气,使得企业效益受损,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而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哪怕是个体企业主,能严格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企业员工做出榜样,企业员工从中就能看到希望,就会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劳动能量。近代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私企松下公司总裁,他十分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在一天早上上班时,松下因客观原因迟到5分钟,而后他在一次企业员工集会上向大家作了检讨,他的诸如此类以身作则行为赢得了员工的尊重和学习。松下公司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总能赢得商机,与松下的以身作则的管理品格是分不开的。

6.坚持企业战略决策的道德性。企业经营必然会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而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需要有科学的价值取向来引导,否则,企业一旦决策偏向甚或失误,将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不道德的战略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比一般业务经营战略决策的失误和危害要严重得多。首先,战略决策构成了战术决策的价值前提,一个不道德的战略决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不道德战术决策。其次,由于战略决策一般是由高层人员作出的,不道德的战略决策等于向员工表明,不道德的工商活动是允许的,这会导致员工的大量不道德行为的出现,最终将损害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10]为此,有抱负的企业,一定要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引导,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道德性。

7.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成为企业经营常态。企业管理的道德性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来实现。一是“一切人性,都是后天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人既不是天生就是利己的,也不是天生就是利他的,人利己的道德行为和利他的道德行为一样,都是后天社会关系、包括后天的道德关系的反映”,[11]因此,企业员工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引导,在利己和利他问题上作出正确的辩证的选择,为提升企业道德水平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二是企业要让全体员工真正弄清楚企业道德是什么、企业道德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道德境界与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效益的逻辑关联如何把握、企业道德水准与企业的业务往来的冷和热有何联系等问题,只有通过经常不断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才能比较好地解决,让企业员工与企业经营发展融为一体。三是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要成为企业日常工作的计划和考量内容,成为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精神文化内容,更应该形成企业运营过程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当然,企业还需要结合本企业内涵和社会背景等,凝练符合本企业特点的道德精神和道德行为规范。四是企业应该全面规划道德环境建设,并以此不断推进企业道德氛围的改善,让企业员工在强烈的道德氛围中不断增进身心健康,快乐地参与企业劳动和生活,幸福地实现企业发展之梦。

8.建立企业道德委员会。[13]为防止企业道德管理的“短板”缺陷的形成,以完善的道德管理机制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企业需要建立道德委员会。企业道德委员会应该承担以下主要任务:一是帮助企业不断研讨和完善本企业德性的内涵和表征,弄清楚如何不断改变和提升企业形象尤其是道德形象,如何将本企业与生产经营相一致独特的道德精神渗透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即如何将生产经营道德理念转化成行动方案和操作手段。二是帮助企业处理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类经济问题和道德矛盾,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将矛盾和危机化解到最小甚至消失,并以此培育浓郁的道德情感。同时要研究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道德情感,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利益相关者可能或已经出现的疑虑甚或怨气,促进合作理念的增强,努力实现双赢或多赢。三是研究本企业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的内容和举措,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特别是要明确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取向、道德责任和道德制度等等,并展开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形成强烈的舆论氛围。

注释:

[1]参见唐凯麟、龚天平:《管理伦理学纲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6页。

[2]王小锡:《再谈“道德是动力生产力”》,《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3]这里的“利益”,一方面包括企业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具体来说,这里的利益包括企业发展即企业的物质和精神效益、职工的工资、福利、保障、人格尊严、尊重、安全感、归属感、发展感、获得感等等。

[4]参见王小锡:《经济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96-297页。

[5]参见王小锡:《道德资本与经济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4-328。

[6]迈克尔·D.波顿:《我眼中的中国第一首席执行官——挖掘张瑞敏的管理圣经》,文岗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第391页。

[7]张彦宁、陈兰通主编:《2007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第38—39页。

[8]陈少峰:《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9]这里的“利益”,既有私利,也有公利;既有物质之利,也有精神之利;既有长远之利,也有近期之利,等等。

[10]徐大建:《企业伦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246页。

[11]夏伟东:《变幻世界中的道德建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12]参见王小锡:《道德资本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第286-287页。

责任编辑 喻 匀

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6)04-001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研究”(11&ZD084)

作者简介:王小锡,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市,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