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思考

2016-02-27陈丽凤冈县第二中学贵州凤冈5642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新课标

陈丽(凤冈县第二中学 贵州凤冈 564200)



关于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思考

陈丽(凤冈县第二中学贵州凤冈564200)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不仅仅有利于培养高中生扎实的文学基本知识,敏捷的思辨能力,而且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渗透有机结合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新课标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75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深化,备受国家、社会、教师、家长的关注。高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保障。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人文素与精神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目前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如今的高中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考成为了检验人才培养效果与实效性的唯一标准与杠杆,是应试教育理念与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学的计划与原则都始终以高考大纲要求为依据,有效考察了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渗透具有局限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思想上未能及时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考试的重点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则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学生忽视了对于经典文章中艺术美与人文美的品味与体会。

2.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的进行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与课堂的互动中来,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传递,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最终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实践中,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渗透相结合的重要性与价值。沿袭了传统的只是老师尽情的讲授,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局面与现象,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在高考分数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在课程的设置上,虽然语文学科占据了很多的课时,但是很多教师在安排课程学习时间时, 主要把语文课程划分了课文学习和作文训练两大块。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写作应用、修辞手法以及语言赏析的讲解,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远离了生活实践,没有做好和社会紧密的结合。

二、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对策

1.充实教师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人文思想

教师的职责、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系统文化知识的传递,促使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通过课堂教育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树立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真、善、美的心灵与情怀,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认识到新课标改革中有关对于注重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思想,充实自身的人文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将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通过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熟悉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并将其结合到教学中,将网络上经典的文学作品与课本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丰富和完善人文精神素材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关注课外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教育专家、学者精心选编与挑选的经典文学作品,但是仅仅通过课本上的内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足以有效的培养高中生文学素养与精神,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人文精神素材。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小王子》、《浪潮之巅》等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完后,组织交流与探讨会,对于阅读后的感悟、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对于高三即将面高考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多推荐一些励志书籍,激发起学习、奋斗的激情,鼓励其树立远大的志向与目标,获得学习、前行的动力。

3.开展课堂互动, 营造充溢情感意境的人文氛围

丰富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得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与创新。首先,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选择经典的电影与视频短片,观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影片中的情节,自己的所想所悟进行探讨,以此来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其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组织专门的主题讲座与交流会,拓展学视野业,丰富其人文阅历。围绕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组织专门的辩论赛与演讲比赛,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经典作品,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在丰富了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其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有机结合。

4.借助人文性的评价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思想实现更加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实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不同的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和不同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人文性的评价首先就是对教师评价的态度进行人文性的规定, 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用词对学生的尊重性。教师在评价中多使用肯定的措辞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同时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使得其他学生也愿意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回答或是在课堂上不好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委婉的语言或是细微的动作来提醒学生。

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大为.浅谈对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与实践[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

[2]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9)。

[3]范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研成果集:湖南卷[C],2013。

[4]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5 (04).

[5]殷迅波.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阅读.2011 (11)。

[6]郭长青.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教育[J]. 学周刊. 2016(09) 。

作者简介:

陈丽,土家族,凤冈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