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与共产主义观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02-27朱雪微

学术交流 2016年1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学术会议综述

《共产党宣言》与共产主义观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雪微

2015年11月14日—15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院主办,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协办的“《共产党宣言》与共产主义观念”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研究院所40余位学者就相关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讨论热烈,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1.梳理经典文本中的共产主义观念。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观念正是他那个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是他那个时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探讨共产主义观念,都要诉诸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考察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观念的理解,与会学者对此达成共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从文本出发梳理和辨析马克思本人的共产主义观念是理解共产主义观念的一个最基本取向,离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表述就无法理解共产主义;辽宁大学王国坛教授以劳动为主导线索理解社会主义理论,提出马克思想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

2.辨析概念中的共产主义观念。关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念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或者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共产主义观念的问题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共产主义的概念问题,一些与会学者在共产主义的形上理念和实践运动方面作了澄清和分析。吉林大学王福生教授指出,所谓共产主义是一个学说、运动和社会的统一,共产主义学说的确立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条件,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则是这一学说的直接运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高云涌编审认为要注意考察马克思共产主义观念的运用语境,区分共产主义的指称功能和描述功能、思想语境和实践语境。此外,与会学者还分别从道德哲学的立场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功利主义的问题,从马克思与康德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问题出发讨论了马克思哲学如何面向未来的问题,从政治哲学角度探讨了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原则内蕴的规范逻辑。

3.探讨思潮中的共产主义观念。重新恢复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观念问题的讨论是在当今历史情境下的重要选择,一方面,苏东剧变之后,历史的终结论甚嚣尘上,全球政治迎来了新自由主义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政治霸权处处碰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发生,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也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因此,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探讨现当代社会思潮中的共产主义观念对重新理解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共产主义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北京大学蒋洪生副教授讨论了巴丢在共产主义运动的间歇期间为恢复共产主义的名誉所做的贡献。南京大学蓝江教授主张将政治经济学批判模式和生命政治学批判模式结合起来,并由此出发重新思考了共产主义的根基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主要讨论了齐泽克的共产主义转向。指出齐泽克立足于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提出: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20世纪共产主义实践的失败就断言共产主义最终会失败,因为这恰恰是共产主义的缺失;现代性的终点只能是共产主义,但是需要通过资本主义最终绕道到共产主义。

4.反思现实中的共产主义观念。无论是从文本出发梳理共产主义观念,还是从概念出发辨析共产主义观念,抑或是从思潮出发探讨共产主义观念,我们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当代现实,从现实出发反思共产主义观念。孙正聿教授认为我们对共产主义观念的理解,应做出从理想主义向理想追求的改变。作为哲学学者,要哲学地思考共产主义,哲学作为社会的自我意识,它在自己的批判性反思中总是以历史的大尺度去反省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在价值排序中选择某种历史的大尺度作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引导人类不断地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把理想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