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笋竹娃娃也要节节高

2016-02-27本刊综合

福建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笋干永安市永安

闽笋竹娃娃也要节节高

闽笋以复杂的工艺获得好质量,畅销数百年,三明永安还出现了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笋帮公栈,创下一个个销售纪录。如今,闽笋在新环境下面临新的发展桎梏:人力转移、工多利少、竹林资源破坏……想要突破,当然得找到好办法。

要是排哪个省的人最俗的话,应该怎么都轮不到福建。因为苏轼老先生说“无竹令人俗”,福建人不仅有竹,还有很多竹呢。

这里的竹林覆盖面积全国第一,现有19个属类,约200个竹种。武夷山、戴云山、博平岭和鹫峰山脉中低山地,是中国毛竹分布区自然生产力最高的地方。近年来,福建省竹产值频创历史新高,年产值超100亿元。

竹是个好东西,不仅能用、能看,还能吃。管你是俗人雅人,总离不开吃,这回要说的,便是好吃的竹娃娃——笋。

别拿山珍不当宝

闽笋是“八闽山珍”之一,以用木榨、木炭烤的笋为原料,经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序制成,前后历时约45天。上等的闽笋呈金黄色,有明显的笋花,片宽节短,肉厚而脆嫩,对着光看是半透明的。

作为“素菜第一品”的笋,能炒能拌能煲汤,还是个促消化的减肥良品。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中载:“南人淡干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为盐笋,并可为蔬食也。”

三明的永安、三元、沙县、建宁一带是闽笋的主要产地,曾是福建省的对外出口基地。官南村是沙县远近闻名的毛竹村,全村600多人,人均拥有毛竹林近11亩,其中以大盂自然村的毛竹林最好。这里林地肥沃,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生产的春笋体大肉厚,是制作闽笋的最佳原材料。

以前,春笋卖不完时,竹农就加工笋干,留着自家吃,也送一些给亲友。后来,闽笋走俏,大盂生产的笋干在外面渐有名气。

早些年,居住在大盂村里的30多户竹农,家家户户都有加工制作闽笋的一技之长。每年闽笋开烤季节,很多商贩早早就来下订单“抢”笋干。

“虽然大盂远在深山,但每年清明过后,笋贩就把订金送到家里来了。笋一烤好,马上被一抢而空。那时,家家都有笋榨和烤房,户户以制笋为主业。”大盂村竹农邓火茂说。

在市场上销售时,根据笋质、色泽、外形等差异,闽笋被分成10个等级,各等级价格不同。为何要分得这么细致?原来,外地的消费者对笋干的吃法很有讲究。

“上海、湖北等地办酒席请客,在我们看来一盘不起眼的笋干,往往代表着一桌酒席的档次。正因如此,原本产量不多的闽笋身价倍增。特别是2009年时,一公斤好笋干卖到近60元,被称为‘天价’行情。”邓火茂介绍道。

然而,这样的盛况却开始日渐消亡。在打工大潮中,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背起行囊,走出大山,去寻找财富,有些则举家迁出大山,告别了竹山生活。

“闽笋价格虽然年年看涨,但村里做笋的却只剩三两户人家。很多大客商在电话里一打听,因为量太少,都没多大兴趣到村里来收购。”邓火茂说。

年近半百的邓火茂从小就随父辈学习加工制作闽笋。据他介绍,闽笋的加工过程选料考究,工艺细致,作业连续,规矩严格。

就拿烘烤来说,包括清洗、榨干、上烤、烘干等,步骤繁多,关键是还要控制好炭火温度及笋干与明火的距离。温度应先高后低,先尾后蔸烘至八成干,再平放烘烤,达十足干燥为止。

“一个笋榨的笋烤完,要一个多月。烤笋时,劳力少的家庭看笋的人累得扒层皮。”邓火茂说,“闽笋制作加工一般从清明过后开始,到端午甚至夏至才结束。经过二十几道工序,20斤鲜笋只能制成1斤闽笋。闽笋干传统加工技术从祖上传下来,几百年来从未改变。”

福建人不仅有竹,还很多竹,这里的竹林覆盖面积全国第一。

“制作闽笋是个累死人的活。虽然笋干价格一直在涨,但成本也在提高。这样辛苦半年下来,除去请人挖笋的工资和成本,自己所得的利润并不多。稍有门路的年轻人,谁愿意干这个?”官南村党支部书记吴晋棋说,随着沙县小吃业的发展,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已经成了更为快捷的致富门路,村里没几个人加工笋干了。

很多竹农因为抽不出身来管理竹山,就直接把竹山承包给一些闽笋加工大户经营。可承包者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杀鸡取卵”,掠夺性经营,不注重留笋护竹,严重破坏了竹林资源。

制作闽笋是个累死人的活。虽然笋干价格一直在涨,但成本也在提高。这样辛苦半年下来,除去请人挖笋的工资和成本,笋农所得的利润并不多。

发财,要一起

临近的永安市有另一种做法。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全市拥有竹林102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87.8万亩,农民人均占有面积6.7亩,居全国之首。

2014年2月,永安市建成了占地30多亩、总投资2.1亿元的闽笋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立足于笋产品现货流通,结合“线上”网上交易平台与“线下”实体物流网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着力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流通新格局,推动了永安笋竹产品的发展。

现在,这里已入驻笋商87家,笋产品年交易量10万余吨,年交易额达15亿元,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闽笋交易集散地。

笋商姜明极、姜明建兄弟俩,是永安市贡川镇新发冲村人,做笋生意已有10来年。原先他们把店铺开在北大桥附近,店面加仓储共200多平方米,远远容纳不下收来的货。2014年初,得知永安市专门兴建闽笋交易市场,而且当年还免店租,兄弟俩立马于2月份搬入市场,成为第一个入驻的商户。他们成立的永安市新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整体搬迁,一举拿下11间店面,楼上楼下加起来共900多平方米,还设了办公室,住宿问题也解决了。

“这里位置好,交通方便,离高速路口又近,商户集中,一定能吸引外地客商来采购,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起初,市场内只有他们一家商户,但是兄弟俩相信自己的眼光。果然,两个多月后,同行相继入驻,市场里的60余间店面被“一抢而空”,就连物流公司也配套进来了。

姜明极兄弟俩是市场里最大的商户,从2013年9月冬笋上市到2015年清明节前后,他们销售冬春笋300万公斤,交易额3000多万元。

2014年2月,永安市建成了占地30多亩、总投资2.1亿元的闽笋交易市场。

兄弟俩把永安的冬春笋和闽笋干卖到浙江、江苏等地,杭州、上海、常州的蔬菜交易市场给他们提供了专门的摊位,还提供仓库。在永安笋商中,只有他们一家有这样的待遇。

外地笋商也按捺不住入驻了闽笋交易市场。

三明市的笋干商人林文义,于2014年7月份在这里开起永安分店。在永安收购了30多年笋干的浙江人老赵和老王,也在市场内开起了店面。

“以前,笋商在各个乡镇、街道经营,很分散,运输也麻烦,我们到处看,很辛苦。如今在交易市场内走一圈,就能收到称心如意的笋干,大嫩、小嫩、平湖、下露、尖笋、凤尾、大尾各种等级的笋干应有尽有。”老赵对此十分满意。

近年来,永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全市之力,推动永安笋竹产业发展。2014年,永安竹产业被列入该市“126(一大森林、两大中心、六大基地)”发展战略目标。同年,永安市竹产业创下了总产值41.2亿元的骄人战绩,其中,竹山产值8.7亿元,笋竹加工产值32.5亿元,人均竹业收入达3875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

一系列大动作在陆续展开:2014年,永安“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开工,致力于打造“全竹元素”城市综合体;永安市政府、福建竹天下置业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合作,打造中国竹产业的创新研发及品牌营销中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做法很高明?其实早在几百年前,福建就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啦。

笋帮公栈——闽笋商的精神家园

说起闽笋,不得不提一个地方——笋帮公栈。

这座位于永安市贡川镇胜利巷43号的建筑,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

据传,早在一千多年前,闽越江王李元祥第十六代孙李其洪,举家定居贡川双峰村,从事毛竹种苗种植,由此开启了永安笋竹交易的先河。

明末清初,贡川毛竹笋大丰收,笋农采集后水煮、日晒成白笋干上市。当时贡堡(贡川镇古名“贡堡”,是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有两位学子,一位名叫杨宫,另一位名叫严然,因仕途无望,遂试着收了四五百斤笋干到福州卖,结果一本数利。此后,两人分工,一人回家办货,一人在榕城开设笋干专卖铺。很快,此举被当地和外地老板纷纷效仿。

笋商在收购笋干。

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杨宫、严然联合当地的高、刘、李、陈、张等笋商大户,成立贡川笋帮商会,收股集资,集体经营,风险共担,得利共享。杨宫为帮主,兼榕城笋行总代理,严然为总管。

贡川笋帮商会成立于清顺治年间,曾为福建、浙江、江西、河南、上海等省市笋业商贸组织的中心联络机构,开创了入股聚资、集体经营闽笋干的先河,是当时中原和华东南地区最大的民间笋业同业公会组织。

笋帮老板们在贡川开设了多家笋干收购店,还到笋农家里收购,再利用沙溪水运优势,船运笋干到福州贩卖。他们在福州的台江、仓山、东街等主要闹市区开设笋干专售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清顺治三年(1646年),笋帮老板们在贡川负有盛名的进士街头,建造了笋帮公堂,并题写门匾“笋帮公栈”。

杨宫之子杨机垣为笋帮第二任帮主。在他的带领下,笋帮老板们立足省内,行销中原,在浙江杭州、嘉兴,江苏常州、无锡及上海等地设立笋干营销点,兴建永沙笋帮公栈,由此打开了省外市场。

清道光年间,他们更是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榕城海商会,请日本客商来闽洽谈。闽笋干自此走出国门,销往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笋帮公栈也由此成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笋竹文化发祥地。

“入股自愿,不分贵贱;有利共享,风险同担;股金不定,由人自便;按股分红,年底兑现;以德经营,不损同仁;信誉第一,同守共监。”《笋帮书册》中记载的六条帮规,开创了入股聚资、集体经营闽笋干的先河。

每年的三月廿三为笋帮的颁价日,来自鲁、豫、皖、苏、沪等地客商云集贡川,与笋帮洽谈闽笋贸易,签约订货,笋帮公栈即为商议之地。订货会从当日起到端午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

笋帮成立后,由于分工妥当,经营有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他们没有急于将赢利分红,而是出台措施,让利于民,扩充笋干货源、提升质量。

贡川的双峰、洋峰等高山村庄,因山高水冷,温低土薄,不适合粮食生产。笋帮采取“以粮养笋法”,在贡川主产粮区设立笋帮谷庄,储存稻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给高山村笋农,解决了他们的吃粮难题。

笋帮还无息借贷给贫困笋农,让他们发展毛竹产业,借款则从笋农来年的笋干收入中抵扣。笋农们为此广种毛竹,贡川竹林面积从不过千亩快速发展为上万亩。

熊荆山笋干大户姜林森将“用石压笋”改为“用木榨笋”,兼具形状好、省时节力、易晒干等优点。他还采用木炭烤笋的方法,使笋干清亮透明,久香易存。笋帮向每户补助十两文银,作为置办新生产工具的费用,在笋农当中大力推广此法,并称此笋干为“明笋”,清乾隆年间改唤“闽笋”。

明笋投放省内外市场后,深受顾客欢迎。按照选料和品质不同,笋帮将其分作正牌、副牌、下露、长标、黄笋五个等级来销售。据《笋帮书册》记载,100斤正牌笋干,在福州售价80块大洋,而在上海、苏州可卖至100块大洋。

讲质量、守信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一直是笋帮的交易准则,也是笋帮人做人的准则。

笋帮公栈门厅上方,悬挂着一块“正直无私”的牌匾,这四个字题写于清乾隆年间,意指为人做事正直,没有任何私心。正厅中间有块长三尺,宽二尺的青石板,称为“公平石”,每年订货会上用来公布当年笋价,一锤定音,以示公平。

笋帮公栈位于永安市贡川镇胜利巷43号,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

59岁的邓长健是地道的贡川人,被称为当地历史的“活字典”。二三十年前,他就开始收集笋帮公栈的资料。据他介绍,大厅正上方原本还有一块牌匾,上题“近悦远来”,意思是“使本地人幸福,外地人慕名而来”。

由于笋帮诚信经营,贡川笋业日益兴盛,还带动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活跃了经济生活,吸引了不少异地家族前来定居。自笋帮建立到清光绪年间,贡川人口、物业等最为繁盛。

“乾隆盛世以来,笋帮有‘慈善会’‘助学会’等社会公益机构,凡考上监生贡生以上者,笋帮奖励学金50大洋,凡在贡川辖区内的无主尸体,其安葬费均由笋帮负责……”《笋帮书册》中详细记载了笋帮的这些义举。此外,笋帮还修筑了通往龙岭等村的石头路,每相隔五里修一凉亭,供行人歇脚、避雨。

清末,军阀混战,匪盗猖獗,笋帮走向解体,转为各立商号、自负盈亏。尽管体制变了,“正直无私”却始终是笋帮人不变的宗旨。他们甚至在国家危亡时刻,不惜舍利取义。1938年,以陈广选为首的笋帮人“闽笋填海”的抗日壮举,至今仍为人所传颂。

岁月沉浮,曾名震一方的贡川笋帮商会,早已隐退历史舞台。然而,“正直无私,近悦远来”的笋帮精神却不曾熄灭。

2004年,笋帮公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永安“闽笋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贡川镇政府注册了“笋帮公栈”商标,加强对笋帮公栈的保护。

2014年11月,永安市供销社“笋帮公栈”直营店进驻上海最大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销售冬笋、春笋、笋干、泡发笋等“笋帮”系列产品。目前,首批3家“笋帮公栈”直营店已入沪。

永安市笋业合作协会副会长陈仰德说,在永安,现有200多人从事笋营销业务,他们在全国各地拼搏,成为新一代的笋帮人。仅笋干一项,他们2014年就实现了350万公斤的销售量,销售额达2亿余元;冬笋、春笋的销售额,也达2亿元。

(本刊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笋干永安市永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基于热泵干燥技术的笋干工艺研究
笋干焖黄豆
片片笋干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永安桥 百年永安
富和福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
永安 永安市建成全省首家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