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2016-02-27毛汉硕宋志生
毛汉硕+宋志生
【摘 要】农民工教育培训关系到国家现代化战略的落实、推进,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社会公平与和谐环境的建设。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满足农民工群体量大、素质差异明显、学习需求个性化强等学习要求。文章介绍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意义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有利因素,探讨了实施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2-0049-03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智力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KY2015YB33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人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受众研究与师生角色定位”,项目编号为2014JGA263
【作者简介】毛汉硕(1966—),女(瑶族),广西恭城人,在职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宋志生(1955—),男(壮族),广西平果人,硕士研究生,副校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管理。 从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部署来看,目前的农村人口将会有一部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第一产业;另一部分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的第二、三产业职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身份地位、职业活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在这个再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农民工市民化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结构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农民工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能力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障碍是明显的,他们中大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低,缺少除了农业生产活动之外的谋生能力。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帮助其加速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提高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职业技能,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是由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发展而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现阶段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新时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现代远程教育,使教育培训能够以较低成本将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依托互联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设施,便捷高效地向全社会扩散传输。特别是伴随着基于互联网学习科学的联通主义理论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设计流程的再造以及远程教育资源运动时代的到来、MOOC等微课程的快速流行和传播,为现代快节奏、“碎片化”的学习提供了更多便捷。
要提升数以亿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和融入城镇社会生活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道德素养,单靠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而现代远程教育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途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年龄的限制,随着有支持的远程教育实时或非实时的实现,农民工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地选择适合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开展有支持的学习,学习方式灵活多样,能最大限度地缓解成人学习的工学矛盾,解除农民工因脱产或在规定的时间参加学习培训耽误工作的后顾之忧;现代远程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集成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满足农民工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广,规模效益明显、培训成本低,有利于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满足更广范围的农民工学习培训的需求;MOOC、微课程发展,很好地适应了在快节奏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碎片化”学习的特性。
二、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有利因素分析 1.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是农民工选择远程教育培训的外部推力
国家“新四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的到来,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掌握了必要的先进知识、先进技能和具备文明思维素养的农民工,实现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技术的就业岗位向自动化、智能化、职业化、网络化的职业岗位转型。另一方面,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需要尽快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脱离农耕经济时代的社会束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和框架下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才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新四化”的发展成果,融入城镇生活, 真正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因此农民工有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迫切需求。但由于传统教育培训的局限性,加之农民工生活压力大,经济条件不宽裕,他们中有条件、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全面学习的比率不高,大部分农民工将选择业余学习培训的形式。而有支持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具备的特性,形成了良好的垂直和梯度教育培训结构,从不同的维度满足大规模农民工群体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分散的、学习教育培训需求,为数以万计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养、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技能、学历层次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途径选择。
2.农民工的个体素质能适应远程学习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是农村中个体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具备远程学习的基本技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与留村农民相比较,文化程度相对要高,如2011年,我国农民工中的文盲比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低4%,小学文化程度比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低12.1%,初中文化程度比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8.1%,高中文化程度比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同期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4.6%(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和《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资料整理);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尽管他们也多数只是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但较其父辈受教育程度有明显的增加,职业期望值更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追求也更高。另外总体来看,农民工群体较留守农村的农民平均年龄要低,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个体素质更高。
3.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远程学习
居住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职业的农民工,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对集中、繁华,闲暇的业余时间较农民多,拥有更优越的进行远程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应该更容易形成学习的氛围,易于获得同期学习者的情感支持和激励,让远程学习、自主化学习更富有协助性。据调查显示: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虽然只有少部分拥有能上网的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但智能手机普及率却相当高,尤其是新生代的农民工几乎是人均一部智能手机,具有开展远程网络、移动学习的很多便利条件:一是存储空间大,手机本身内存容量大,还支持大容量存储卡扩展;二是功能多,不单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能播放动画、音视频等;三是支持多种功能软件,如QQ、飞信、微信、微博以及各学科学习软件,是农民工开展远程学习、移动学习很好的交流平台。
4.远程学习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农民工的学习习惯
农民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是提高非农职业技能,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就业创业和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学习内容涉及面较广,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大。由于农民工身处快节奏的城市,他们拥有和熟练掌握了一些现代信息传递工具,如智能手机已成为农民工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要途径和渠道,相对于过去希望通过整体化、传统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不同,他们更趋向于通过“碎片化”、“快餐式”的、无时空限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信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形式正好满足了农民工的学习习惯。
三、实施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实施、推动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探索、构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适切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培训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规模效益明显、资源丰富、实时性强、便捷性、自主性等特点优势,才能满足农民工群体学员量大、素质差异明显、个性化学习需求强等学习特点。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推动力
安排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促进其顺利地就业择业创业,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作为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的各级政府,是农民工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优势、特点及其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纳入到国家农民工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从政府和制度的层面来安排、协调、整合用于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源,加大对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撑、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远程教育培训实施机构的扶持、引导、监管,形成合力推进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是完成新常态下我国庞大农民工群体教育培训繁重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校企结合,实现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水平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及时、有效地大规模地提升企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不仅是企业的需求也是农民工自身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要及时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各职业岗位的需求,结合企业、农民工的实际设定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立足一线,因材施教,因需教学,在远程教育系统机制平台的支持和在企业的监督下,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实现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3.突破传统远程教育观念,运用新信息技术服务农民工远程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其综合性的应用渗透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育服务的形式。对身居城镇的农民工实施远程教育培训,不应仅局限于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的支持、“时空分离”、“以学生为中心”这些传统的远程教育观念,而是要随着学习者学习终端和学习习惯的改变,将移动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理念中,如充分体现“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等特点,提供快餐式的学习载体资源,开发适合农民工学习者使用手机、移动电脑和平板电脑等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的资源,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便捷地开展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单向或双向互动的远程、移动、智能学习。
4.创新学习支持服务形式,激发农民工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兴趣
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好坏,关系到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完成学习的难易。创新学习支持服务形式,是激发农民工参加远程培训学习兴趣和更好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要从教学资源支持、学员自主化学习过程的支持、多媒体的支持和融入城市社会引导教育的支持等方面提供服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根据农民工工作、生活等特点,针对其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等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尤其是要在对其社会认知的引导等方面,给予个体情绪波动、生活需求、情感追求、就业创业等问题更多的关注,帮助农民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尽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课题组.2014年度广西高教教改工程项目广西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开放课题“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研究报告”[R].
[3]冯飞龙.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4,(6):118—122.
[4]杨波,刘成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J].农村经济,2013,(1):111—114.
[5]崔铭香.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3):93—96.
[6]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7—71.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Remote Education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MAO Han-shuo, SONG Zhi-sheng
(Guang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are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and also impa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wo hundred yea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educa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such as the large quantity of the migrant worke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the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nee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for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 distance education training; feasibility; analysis(编辑/徐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