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矛盾与对策分析

2016-02-27朱竞

成人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矛盾对策

【摘 要】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转移培训的低参与率与农民积极的培训意愿相矛盾;国家大力支持与各地培训资源匮乏的现状相矛盾;城市发展对农民工的大量需求与农民工的城市窘境相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对策:夯实信息基础,合理开展转移培训;重新界定政府、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关系,建立一体化的协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农民转移培训实效;理顺市场规则,构建规范合理的培训秩序。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矛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2-0036-04

【收稿日期】2015-10-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新型农民教育及培训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研究”,编号为13BGL077

【作者简介】朱竞(1984—),男,江苏泰兴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在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国家依据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实际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分支,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实现农村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分化日趋明显,同时,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催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实紧迫性。[1]各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速度不尽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差异,这是决定劳动力能否转移及转移质量的关键。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认识,诸多学者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笔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系统化的培训工程,是以促进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为目的的学习培训。非农转移培训可以以就业为界点,分为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引导性培训是指农民除从事农业之外,无其他职业,为改变现状,拓展职业内容,逐步向非农产业倾斜而参加的各类培训。参加引导性培训的农民对农业之外的职业认知比较模糊,职业发展目标变动性大。岗位培训即实际农民工培训,指已经完全或未完全摆脱农业,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非农职业,而参加的培训,参加岗位培训的农民对岗位认知程度较高,参加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和个人素质,适应岗位需求。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趋势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推进农民培训,国家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星火科技、“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系列培训工程,保障措施日趋完备,培训体系日益系统化、正规化。

一是培训主体和项目多元化。由于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庞大需求,加之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助推各类培训机构衍生,除原有职业技术学校外,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培训部门等也都广泛参与培训,据统计,浙江省开展农民培训的机构达1 341个,平均每个地级市有100多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非农产业日益精细,涉及的行业、工种、岗位也在增多,多样化的职业迫切需求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增加。

二是就地转移培训成为重点。历年来,劳动力转移基本以异地转移为主,并呈现西部向东部转移的现象,而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大部分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相继采取措施刺激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东部地区亦是如此,在江苏省的调查中,全省1 799万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选择在本乡本镇就业者达926万,占51.5%。[2]此外,异地转移成本的增长也成为农民就地转移的重要因素。

三是单一培训转移转向综合性培训开发。2006年以后,国家将培训转移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重点支持“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训与发展,以“转移培训”、“以工代赈”等方式,促进农村人口增收。此外,很多地区将农民转移就业与少数民族工作、下山移民工作等相结合,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农民培训趋向“后培训转移”。“后培训转移”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农民的转移培训不再以单一就业为目的,而是要在转产转业的同时,真正融入城市,在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心理等方面适应城市的需求。有两类趋向:一是单一技能型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型培训。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为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转移培训的内容也逐步向综合素质倾斜,即技能和素质的双培训、双重视。二是培训效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政府和企业为进一步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改变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在切实提高农民培训工作质量上下功夫,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矛盾和问题

1.转移培训的低参与率与农民积极的培训意愿相矛盾

此次调查农民1 357人,[3]以“外出打工”为主要工作,即非农兼业(即非农产业为主兼农业),[4]其中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只有9.4%,参加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只占1.3%。可见,绝大多数以“外出打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民并未享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的培训,即使在接受过培训的农民中,享受到与自己非农职业相关的专业培训者也是寥寥无几。然而,在非农兼业农民中,“希望参加培训”的占48.9%,在受训农民中,“自愿参加培训”的人占88.6%,参加培训原因“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占64.7%,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工愿意放弃工作和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而且,绝大部分农民有较高的培训热情,动机比较明确。二者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对培训情况知之甚少。调查发现,在未参加过培训的农民中,有36.2%对培训“没听说过”,有51.4%的“听说了,但不了解”,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惊讶,我国农民培训已开展很长时间,至今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不了解农民培训,甚至没听说过。

猜你喜欢

劳动力矛盾对策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诊错因 知对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