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策略探析
2016-02-26谷秀梅
谷秀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过渡问题也凸显出来。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对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剖析,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顺应时代要求,新课改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然而部分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图形教学中忽略了教具以及多媒体的使用,单纯地传授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开发,过多地依赖课本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想象无法做到全面。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几何图形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生活经验增强认识
一方面,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图片、动画,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另一方面,多媒体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图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点。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无法对平面图形进行较好的想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多联系学生意识经验中的图形加以比较学习。例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粉笔盒、纸箱一类物品,让学生找出自己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像铅笔盒、橡皮等)。而学习角的时候则可以向学生展示表盘、剪刀、三角板等物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将学生生活中的认识引入到知识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二、通过操作获取实践经验
要想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就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苏教版数学教材第八册的教学中,在三角形这一部分就要求学生用小木棍、钉子板等物品摆出三角形的形状。而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征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自己组装的三角形进行稳定性检测。教材中加入有关动手操作的内容,也表明了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抽象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认”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画”。让学生画出几何图形,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检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象。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画法与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图形之间的区别。
三、加强练习,强化应用巩固
由于小学生思维有局限性,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往往并不深刻。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小学生学过的平面几何知识将很容易被遗忘。因此,要加强几何知识的练习与强化。最好的强化方式就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配合课本知识,进行练习。练习强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转换加工的过程。多给学生布置一些类似于“找找你身边的图形”的家庭作业。在学习完长方体部分后让学生课后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家里的家外的都可以。鼓励学生将图形画出来,复杂的物体可以用文字罗列。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也能增强学生的作画能力。
同时可以对教材中单纯求边长、周长等的练习题进行改编,或让学生提出改编方式,自问自答。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测试练习,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形、数据、条件和题干,再将学生分组,让一名学生利用教师给出的条件、数据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出题,再由同组的另一名学生解题。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从身边的几何图形出发,探析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应用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