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育机制下的小学生德育工作分析

2016-02-26金建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机制

金建瑛

在幸福教育机制下,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广大教职人员的职责,更是小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可塑性又比较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育,不仅会导致小学生缺乏必要的是非分辨能力,也会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以下就是一些幸福教育机制中有效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对幸福教育机制的理解

幸福教育机制,可以理解为把幸福作为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一种情感内容,教会学生感受幸福。同时,也可以将幸福教育机制理解为,把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幸福地教,小学生就可以幸福地学。

二、当前小学生德育工作弊端

幸福教育机制下,如果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就容易使“幸福的教育内容”变成小学生的负担,降低德育工作质量。小学生德育工作,要使幸福与教育统一起来,让小学生感受到德育的根本性情感认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理解学生,不仅会降低德育工作质量,也会降低德育工作中师生双方的幸福感,偏离幸福教育机制。

三、幸福教育机制下优化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在教学中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德育工作中,当教师看到孩子做错了事,就要先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使小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进而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只会做错事的小孩。

幸福教育机制下,改善德育工作氛围。小学生群体,不仅有较大可塑性,也极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故此,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要能够秉持幸福教育机制,让小学生在幸福美好的德育氛围中学习生活,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保持对幸福的感知力。学校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可以把幸福教育机制与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并通过典型的故事事例,让小学生去感受学习生活中的善与恶,树立自己的道德观。

小学生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德育工作中,要让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在幸福教育机制下,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面对困难时要不骄不躁,积极的战胜困难。在幸福教育机制下,秉持让小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理念,还应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多举办班级活动,让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之间增进认识,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的表现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基于幸福教育机制,使父母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例如,可以通过家长会、教育讲座等形式,使教师与小学生的家长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小学生德育工作中,也要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制力,使小学生可以主动地去观察周边的事物,主动地去学习课本知识,并可以自觉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使小学生的德育品质得到提升,增加小学生的幸福感。

实践证明,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基于幸福教育机制,应该能够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能够主动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意义,进而在德育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实现德育的实质性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机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