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亿元级法律服务平台来了

2016-02-26闫帅

民主与法制 2016年1期
关键词:案源海深绿茶

闫帅

“叮咚!”

耳机里传来了熟悉的提示音。

小梁意识到“咨询的人来了”,他快速打开了网络服务页面,敲出一行字:“绿茶网值班客服小梁,很高兴为您服务。”

20秒后,来人“说话”:我被叔叔告了。

小梁留意,上述消息由“北京市5221”发出,这位咨询者和以往的很多人…样并没有实名。

过去一个月时间,他接待过几百位咨询者,有合同纠纷、离婚咨询,也有人身侵害案件,他们大多匿名,且浯焉不详。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娴熟的法律功底,很难条分缕析,搞清对方诉求。

“北京市5221”也用了很长时间才描述明白他和叔叔之间的房屋产权纠纷。最后,客服小梁为其在绿茶网的律师库中,挑选了一位有着十年以上执业经验且擅长民事纠纷的律师。

事情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

“北京市5221”委托绿茶网所推荐的律师代理了自己的案子。而该案件也将于2016年1月初宣判。

201 5年12月中旬的一天,正忙活打官司的“北京市5221”,竟然只身找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绿茶网总部,要感谢为自己提供咨询的客服。

当其得知这位客服竟是一位执业律师时,直呼:“绿茶网不得了,连小客服都是大律师!”

“绿茶模式”

就在客户为绿茶网的专业化感叹不已时,律师界却一眼瞅到了该网站的另一个亮点——案源。

11月中旬,贾金勇律师一次性代理了20多个案子。

“别被数量吓倒了。”l2月16日,贾律师笑着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这些案子都是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标的额不大,有的是十几万、几万,最少的仅为几千块钱。

贾律师是怎样把这些小额案件聚拢起来的呢?

“我可没有这么大的精力。”贾律师卖了个关子,道:“案子是我抽奖赢来的!”

贾金勇是绿茶网的一名注册律师。2015年9月中旬,他参加了网站举行的一次“抽奖”活动。一举拿下了5万多元的案源。有业务做,他当然很高兴。不过,他也直言:“如果不是绿茶网铺路,自己或许会对相关案件望而却步。”

就单个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而言,产生的律师费用较低,与高标的额案件相比,其所经历的诉讼程序和诉讼时间几乎一样,产生的经济效益却相差很大。很多经验丰富的律师往往对此欠缺兴趣。不仅如此,此类案件单独受理,也提升了法院的工作成本。

将同类案件集中受理,当事人、律师和法官均乐见其成。

“有需求,便有商机。”绿茶网瞅准各方需求,主动担当起“筛选员”的工作,把在同一法院立案的小额民间借贷纠纷,“打包”委托给同一家律所或同一位律师代理,大大集约了法律服务资源。

此举,受到各方欢迎。熟识的律师将这一做法亲切地称为“绿茶模式”。

为人推崇的“绿茶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有案源。”绿茶网CEO李海深胸有成竹,他说,“案源是绿茶网和法律界打交道最大的特色。”数量巨大的案源正是“绿茶模式”的底气所在。

作为绿茶网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海深在筹备创建网站之初,就看到了小额民间借贷案件所产生的法律服务商机。他鼓励团队在大多数律师“遗忘”的领域,拓展出自己的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绿茶网2015年7月1日创建到8月18日网站正式上线,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储备了两万多个相关案源。

绿茶网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VP张鸿波,是一位执业20年的资深律师,了解律师的从业习惯和想法,认为“‘增量肯定受律师欢迎”。

张鸿波所说的“增量”,指的是绿茶网提供给律师的案源。他介绍,传统律师行业,律师多在律所执业。案件来源相对比较窄,不是熟人推荐就是朋友介绍,靠口口相传打造品牌,费时费力。所来的案源数量几乎都是固定的。而到了互联网法律时代,律师不仅能保有传统时代的“存量业务”,还能收获诸如绿茶网等电商平台提供的“增量”业务,“何乐而不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绿茶网上线之后,迅速吸引了一万多位律师加入其中,各地律师协会及1000多家律所也传递出了合作意愿,“聚沙成塔”效应初显。截至2015年12月15日,绿茶网的注册律师已代理4577个案件,委托人通过绿茶网向注册律师支付了2000多万元的律师费。

亿元级平台

长期关注信贷纠纷的律师严青伍,对绿茶网所取得的成绩也大为赞赏。他分析,作为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的“新兵”,绿茶网能在短时间内便引发国人关注,与其找准了“发力点”有关。

“特色就是竞争力。”严律师说,现如今,民间借贷案件的“绿茶模式”也为业界认同。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深以为然。

12月18日,许教授对本社记者表示,绿茶网借由网络实现了自身法律服务的标准化和批量化,既满足了市场的要求也提高了律师的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事隋”。

绿茶网并不只把业务局限在“借贷纠纷”服务上。在线法律咨询、诉讼案件发布、非诉法律事务委托、法律文书及合同下载等都是其关注的内容。

2015年8月,当绿茶网的巨幅广告在纽约时报广场上“面世”,李海深以及他的团队便向世界传递了自己的主张:绿茶网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法律服务,打造中国顶级法律线上平台。

此后,首届中国不良资产论坛、新常态下法律服务创新论坛、2015年中国小额信贷高峰论坛等会议,绿茶网均参与其中。

敢在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砸下1个亿,“因为我们看到了在线法律服务这片蓝海”。李海深认为,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速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法律服务需求将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有媒体报道,2014年,全国成立百余家“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规模已超千亿元。预计到2017年,法律服务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李海深曾仔细研究过传统法律服务市场,以法律咨询而言,传统法律服务的律师咨询费一般在每小时200元,资深一些的律师收费相对更高,在500元到1000元,或许更多。而向律师咨询后,每10个人,只有1个人选择花钱请律师。

此时,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和经济便凸显出来。

“当事人在正式委托律师前,一定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律师服务信息的获取和法律咨询。”李海深认为,绿茶网使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且把法律服务的价格变得更为亲民。

“为客户遮风挡雨”

很多年轻律师发现,传统法律服务行业,客户在选择律师时,律所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自己初出茅庐,没名气、没经验,要想有好的发展,似乎只有加入一个大品牌律所才有希望。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化,客户有能力从定位律所,升级到定位律师个人。而年轻律师也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作为一个深谙互联网思维的八〇后,律师小赵尝试着在网上“推销”自己。谁知,持同样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同行们纷纷在网上挂出了照片、电话以及业务方向。此番集中营销导致客户就一个事项进行咨询时,网页上竞“跳”出几十个律师推荐。

“这种做法非常盲目,增加了客户选择时间,也没给律师提供更多的案源。”赵律师心想,要是有专门的法律服务平台,能有针对性地为律师推荐案源就好了。

“绿茶网上线了,你或许可以去试试。”2015年8月,美国的一位朋友,看到了纽约时报广场刊登的广告,鼓励赵律师“跳槽”。

恰好这时,绿茶网运营部总监吴海菁正在筹建绿茶网全国律师群,赵律师申请加入。

吴总监是互联网法律平台中的“技术派”,她主张用“社区”的理念来维护绿茶网和律师之间的关系。她把全国的律师召集到绿茶社区里,定期组织会员开展相关活动,以增加成员的向心力。

如今,绿茶网的“智囊团”除了人数众多的律师之外,每个省份还至少有两位法官、检察官和警官。

吴海菁期待,绿茶网不仅可以作为律师的案源基地、委托人的求助平台,还可以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 “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等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为中国法律贡献力量。”

“根据地域特色,未来10年我们争取签约l0万个律师,就像110一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律师一到两个小时之内便可到当事人身边。”李海深如是憧憬。

这个既有人情味又具专业性的团队,深深打动了小赵,她果断选择加入绿茶网。

在工作过程中,赵律师既可以接案子,还可以设计“产品”。她对记者表示,绿茶团队正在推进案源跟踪管理系统建没,该系统在全国尚属首创。

提起案源跟踪管理系统,吴海菁有话要讲。她说,我国大约有27万律师两万家律所,低于l0人的律所比比皆是。小律所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开发案源跟踪管理系统,超级大所即使能开发这项系统,也小会对其他律所和客户开放端口。

而绿茶网即将上线的这项管理系统,会面向全国律所和客户开放。用户在线委托,与律师签订委托合同,律师办案等过程均可实现动态追踪。而案子结束时,该系统还可以帮助律师做深化服务。

吴海菁期望,绿茶网研发的案源跟踪管理系统,可以集专业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为一身,“我希望这个系统成为律师的‘第二办公室”。

吴海菁说这句话时,绿茶网红色的“伞型”标识恰好就在她的正前方。

对这个由“绿茶”两字拼音首字母组成的“伞型”标识,CEO李海深有自己的解读。他对记者说:“这把大伞是我们绿茶网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在线法律服务,为每位客户遮风挡雨。”

猜你喜欢

案源海深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全海深ARV水下LED调光驱动电路设计
基于STM32全海深ARV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北斗定位与通信的全海深ARV回收控制系统设计
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etabolism of Amur sturgeon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GH/IGF axis*
浅析环境监测对环境执法的案源保障作用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案源问题
植物无敌之“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