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6-02-26
5/2016 总第743期
封面反馈
@西瓜要回家:《“三八线”上的爱恋》让我看到过去的时代里简单纯粹的爱情:一旦决定,就矢志不渝,牵手走完剩下的人生道路。相比之下,如今许多人面对爱情,怕是早已在诸多可能性中迷失了。
@中秋月在水里:看多了朋友圈里漫天飞舞的爱情鸡汤,突然品到了真正佳肴的感觉。怕孤独的人,只是离自己太远——林奕华的文章,一下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看到“太子妃”这部剧,觉得莫名其妙却又有些无厘头的好玩。看了文章才知,这样的“网感”是主创团队为“网剧时代”的年轻观众特意定制的,从服装到台词,从剧本选择,都经过了缜密的分析。他们放低了身段,吃透了市场,和观众一起玩,才掀起了一场成功的网络剧浪潮。(魔力)
记者手记
民间融资监管不能止于“投资者教育”
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P2P的风险仅是耳闻,或停留在概念阶段。即使我做完《P2P行业风险清单》等报道,仍然无法描绘,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天马行空。
春节前,一个叫e租宝的公司让我们大开眼界。它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百万年薪的高管多达80人左右,实控人丁宁先后“奖励”女高管张敏5.5亿元。
公司财大气粗、公司老总和骨干挥金如土,是很多P2P公司要刻意给外界制造的印象。
我的一个表弟,在老家一个民间融资公司工作。在亲戚们看来,他不仅工作清闲,而且风光体面。所有关于他的信息,都来自于我妈的描述。比如,他开的车总是在换,前几个月是奥迪,过几个月又变成了奔驰。脖子上戴着很粗的金链子,用的手机总是最新款的iPhone。
不过,他的真实境况又让我妈感到困惑。尽管已经结婚多年,甚至生了两个儿子,他仍然没能够在老家这个三线城市买得起房,生二胎的罚款和上户口的钱,都是跟我们家借的。
直到最近,他终于成了亲戚们眼中的众矢之的。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母亲,四处动员亲朋好友把钱放到自己的公司,并许诺很高的利息回报。一位农村的亲戚,借给他5万元。但除了在借款的时候拿到第一次利息外,此后再没有收到任何利息。最终,这位农村的亲戚和表弟的妈妈大吵一架。但5万元本金,在到期之后能否取回,仍然是个未知数。
农村的亲戚其实并无理财意识,对风险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却有着最原始的获利欲望。他们以为,亲戚的介绍和担保,总不会错。但在民间融资的网络里,熟人网络恰恰会成为最危险和最脆弱的环节,就像传销一样。
这可能就是包括P2P在内的民间融资最吊诡的地方,也是我采访的学者们最担心的问题。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看来,民间融资和股票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投资者的自我教育”,也就是亏钱之后受到教训,这个原则可能适合股票投资,但不一定适合民间融资。
对于民间融资的监管,仍然没有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坏。但对很多老百姓而言,一次失败的投资,却可能让他再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因为民间融资“投资者教育”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详见本刊2016年2月1日出版总第7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