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2016-02-26施开天

关键词:气候规律案例

施开天

【摘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老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所以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笔者在高中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现就探索中的些许体会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 高中 新课程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11-020

一、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最关键是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这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情感的基础。如案例:我们学习《世界气候》的教学目标:

研究主题:世界气候

研究目标:(1)寻找各种气候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规律形成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有关气候问题。

研究方式:独立或小组合作。

研究时间:二课时研究和一课时交流。

制订研究方案并与学生交流,形成如下的研究思路:

(1)掌握各种气候的分布;

(2)探究气候的分布规律;

(3)尝试分析规律的成因;

(4)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分析世界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

其次,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研究。

最后,用一节课时交流。下面记录学生交流的几个片断。

1.在交流气候分布规律时,学生很难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如,学生一总结出“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就有学生说“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同样,“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但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不是热带沙漠气候等。在学生愤悱状态下,这时老师才告诉学生地理科学家在开始研究分布规律时,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但科学家破解这个难题的办法——建立理想地球模型,只研究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把其他因素暂时剔除,这是常用的地理研究方法,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再接下来学生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前提下,总结出了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2.在交流分布规律成因时,大部分数学生能绘制三圈环流图,且能总结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但在分析气候成因时又产生了异议:(1)地中海地区怎么会雨热不同期?(2)热带草原气候是怎样形成的?这个时候,老师在黑板上三圈环流模式图旁边画了太阳光照图,并注明了6月22日和12月22日,请学生研究这两幅太阳直射的位置,且推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位置不是不变的,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会出现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类型。这时,老师的作用在于作适时的引领和点拨。

3.在学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分析、解释有关气候问题,学生感到很有成就。但是学生好像有意回避副热带大陆东岸。此时老师在黑板图上圈出副热带大陆,向学生提出质疑,这时老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经过讨论,学生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对于副热带大陆东岸只能作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分析不清楚。这时,老师提醒学生们注意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理想地球模型,而现在要解决的是现实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根据前面研究的经验,就有学生想到要把理想地球模型还原成现实大陆,即考虑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一高、低气压中心。再下来顺利地进入了季风环流的研究、学习。

(以下讨论略)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作了概括,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研究过程整理出来。

二、课堂教学要重组教材

重组教材即整合教材,把呈现在教材最后的结论前移,作为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研究的话题。如:我们学习《世界气候》,教材“四季的成因”的体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按这个顺序组织教学,那么,只能由老师一步步分析,然后得出“形成四季”的结论。但如果老师重组教材,把教学的顺序作如下调整:

那么,四季的成因这个知识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最后形成一个倒推的知识网络图。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教材基本上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编写的,如,“世界气候”这—节就是从气压带、风带的概念、分布开始,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束;“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区位选择”这—节从区位的概念、影响区位的因素开始,到区位选择结束。但我们知道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一般是从地理现象入手,然后去探究产生地理现象的原因、规律,最后才形成地理概念。

三、课堂教学要改造案例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设置了很多的教学案例研究,大部分教学案例是可以使用的,亦有一些案例,如我们学习:“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引进欧洲冷机型草坪”、“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等,这些教学案例远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就很难对这种案例的研究,老师上课就要适当进行这种案例的改造:方式一是充实案例,即充实案例的背景资料,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案例,教材提供的资料,学生难以进行研究,适当补充目前国际对月球探索的新材料、新发现、新进展;方式二是改编案例,即利用教材上案例探究的思路,但改变案例探究的素材,如:“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引进欧洲冷机型草坪”这个案例,改编成探究学生所在学校草坪的种类、生长的条件、管理和保护等问题;方式三是变换案例,即对案例虽然典型,但时空遥远,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变换,比如,把“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变换成“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体系”;方式四是补充案例,即补充案例阐述基本概念,组织学生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居住地的变迁等案例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气候规律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找规律
巧解规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找规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