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校科研与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

2016-02-26韩仲志邓立苗刘杰熊凯

科技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研创业成果

韩仲志 邓立苗 刘杰 熊凯

【摘 要】高校的社会职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创业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本文在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和高校科研体制基础上,指出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在解决科研投入与产出问题上需要摆正的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关系,求真务实,进而开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创新;创业

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9号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在当前“双创”的大环境下,高校如何进行科研和成果转化,需要客观分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进开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局面。

1 重科研请教学,人才培养缺乏持续性

在目前高校的评聘体制的指导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教学教的再好也不会评上院士”,这导致部分老师上课敷衍了事,不去深究教育教学方法,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大量上课,目的是赚更多的课时费;做科研项目的部分老师,因可在科研项目中拿到丰厚的“提成”,而不愿上课。另外教学评价方面出现了“教条主义”倾向,教学评价不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是以教学过程材料档案为基准,使得教学评估大量造假。由于教学质量的下滑,使得高校的科研不可持续性。

提高国家的基础创新能力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培养,疏通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将企业中具有实践意义的技能带入课堂,教师们到企业多锻炼,学到真才实学应用到教学的课堂中来,科研人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中讲授,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学生团队研发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 高校的科研评价体制落后,亟待改善

高校老师科研体质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官僚资本结合的趋势”,学校的校长、院长、处长、主任往往掌握着大量的科研资本,可称为“科研资本家”,周围聚集了一批人,形成所谓的团队,科研“大牛们”联合多家单位,形成所谓的战略联盟,这些人往往貌合神离,报项目时是一个团队,结题时拼凑材料,中间实施过程再无来往。科学家不能安心学术,甚至不跟踪国内外最新进展,每天忙于应酬,拉项目,跑课题,跑奖励,形成了逆向淘汰的现象,造成了老老实实做学问不如踏踏实实跑关系的科研氛围。课题主持人成了“学术包工头”,课题组成员成了“科研打工者”,出现了“大牛挖坑小牛灌水”的现象。大专家成了“学霸”,在各项评比中占尽先机,大专家不仅官当得好、学问搞得好、课教的好、甚至在“五号家庭”评比中也能评上优秀。专家到处“走穴”,“专家变砖家”、“教授变叫兽”,专家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忘记了专注出真知的道理。另外没有当上学术带头人的高校老师们守成观念落后,求思求变的动力不足,部分青年老师危机感意识不强,知识陈旧,老想走捷径,每天纠结于研究方向的选择,纠结于家庭等事务性琐事。而不能切合实际踏实坐下来做学问,使得整体学术水平不高。

3 高校科研成果离市场转化相去甚远

由于高校科研评价是以论文、专利、项目、奖励、多少为基础,过分重视数量,而轻质量,这使得科研人员粗制滥造大量的论文、专利,促使社会上大量出现代发论文专利的中介机构出现,“项目申报靠沟通,科技奖励靠自吹,技术鉴定靠熟人”,缺乏必要的国际同行评议,技术鉴定拿奖后便被束之高阁,从而制造了大批“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往往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或者条件严格控制情况下的实验室模拟成果。目前高校成果转化成果非常低,原因是根本无真正成果可以转化。高校成果远离市场,成果产业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环境复杂性、产品稳定性、商业残酷性等,高校成果要想转化就不得不不面临着样品试制、小试、中试、试生产、量产、市场检验、售后技术升级等诸多环节。成果研发过程中高校只完成了不到10%,把90%的工作量推给了企业,而普通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来接棒,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的压力。部分企业不得不继续依靠高校科研人员进一步做后续工作,由于高校科技思维限制,使得转化过程无限拉长,企业付出沉重负担。

4 科研投入需要摆正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关系

高校基础科研投入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这个没有问题,但政府过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应用领域就有问题了,政府的科研经费应该大量的投入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公益开发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而应用领域研究是企业的事情,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可以直接产生利润,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他们会自然会投入应用研究,政府和专家们哪里知道哪些应用研究是有价值的?这个只有企业才知道。另外政府不要给企业创新科研的支持,企业创新是企业的原生动力,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你不支持他们也要搞,他们搞不成,这样的企业就应该死掉,这是企业优胜劣汰的法则,国家应该着眼大局,支持节能环保行业,少收税不就行了嘛。税收是国家经济治理的根本把手,对危害环境的企业重征税,不要给他钱去技术改造,税高了自然就不干了。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些家族性企业,新产品开发过分依靠国家投入,创新的路子走多远往往看国家对创新产品的开发支持有多长。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目光短浅,在漫长的过程中看不到科技创新的未来,往往坚持不下去,创新产品半途而废。另外一些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远没有建立,企业中皇亲国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管理的方式比较普遍,这些人员往往缺少现代企业科研研发的思想,往往对研发过程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导致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创新的舆论环境。

5 求真务实开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局面

我国目前的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与民营的结合,目前的企业创新,在一些大型企业创新往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比如淘宝的互联网思维,恒大的电影院线收购等,而缺乏科技上的原始创新,比如像国外的谷歌开发的谷歌眼镜等便携式设备等原创产品。要转变企业科技发展思路,将企业的大量精力投入的原创性的工作中。

创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创业人才需要通晓管理、资本、市场、技术和执着的精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所以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充分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不单是单纯的为创业而创业。

创新创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补充企业科研投入,是切实可行的推进高校成果转化的一大法宝。险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科研经费不足,风险投资作为资本的流动逐利性,往往给社会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韩仲志,赵丹,毕晓政,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元化模式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43-144.

[2]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0-122.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13,2:91-94.

[4]李玉清,许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6,26(4):128-131.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科研创业成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