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如何有“年味儿”

2016-02-26

人民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围炉守岁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游子匆匆归家的脚步,丙申猴年不期而至。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播种和收获即将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把欢乐化作团圆桌上的高歌长醉,去尽情的挥洒祝福,积攒力量。据资料显示,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无论南北,春节是龙的传人心灵图谱里最热闹,最庄严的符号。

但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今天这样,生存于“复杂中国”,徘徊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等数个迥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数千年未遇之变局”中,而今的春节既有让人爱怨交加的旧俗:大扫除的劳累、团圆饭的温暖、压岁钱的攀比……也有花样百出的新风:微信红包的热闹、视频拜年的便捷、出门旅游的浪漫……吐故也好,纳新也罢,新风和旧俗都在这个春天的节日里相逢交织,耳鬓厮磨,扯不断,理还乱,真是别有一番“年味儿”在心头。

有人说,今天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年味儿”越来越杂,过年不如睡觉。其实,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年也还是那个年。作为人生的参照物,年只是光阴链条上周而复始的一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在这个变动不定的多元时代,真正淡去的“年味儿”是我们的感觉,杂乱的是心境。

也有人说,山不转水转,味不变俗变。一个人、一个家如何过年,是这个人、这个家的事,只要无妨他人和社会,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摆家宴对、上饭店也对,放鞭炮没错、不放鞭炮也没错,可贴春联、也可不贴春联,守岁行、不守岁也行……大可跟着感觉走,谁也无资格说谁不会过年、过错了年。

旧也罢新也罢,中也罢西也罢,雅也罢俗也罢,面对庄重温馨的中国年,有些人不免多了几分纠结,几分陌生,几分茫然甚至进退失据。“我这张旧船票,不知登上哪条客船”。的确,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渐渐更替的农耕时代的年俗细节,不必太过伤感,但面对一代人在时代和社会变迁潮流中飘忽的文化困惑,实在是不可小觑的大问题。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春节的作用,本质上更多的是一年一度的提醒: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莫忘文化的血脉根基;在变幻莫测的尘世中莫忘乡情亲情的温暖。所以,今天过春节,我们有必要反思,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是否还拥有足够的自觉和自信,是否还有礼数敬畏,教化人伦?春节的“文化因子”究竟是什么?怎样让其薪火相传?同样,今天过春节,我们也很有必要反思,是否还常回家看看,多呼吸故土的气息,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围炉夜话,“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在心底酿上一樽浓浓的乡情、纯纯的亲情?

诚如斯言,春节实在是天地间的大美,“年味儿”怎么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杂?它留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情感世界里,它在满世界的鞭炮声中发酵,必然会如美酒般香甜馥郁。

猜你喜欢

围炉守岁放鞭炮
围炉话冬日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奶奶今天不接你》围炉点评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过春节放鞭炮
岁寒三九何处暖,围炉而坐品诗词
我的春节日记
我的春节日记
守 岁
守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