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

2016-02-26周冉

人民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可染徐悲鸿齐白石

周冉

李可染也许没有想到,离世20多年后,自己的作品已同那些西画一样,卖出了“大价钱”。在中国嘉德夜场,李可染的革命圣地画《韶山》经过30多次叫价,以1.24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落槌。年秋拍中,他的《长征》曾以1.0752亿元成交,创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纪录。

李可染以传统中国画启蒙,兼学水彩,后又改学油画,转投过多位名师,曾是林风眠的学生,与徐悲鸿关系密切,拜师齐白石,师法黄宾虹。在李可染的心中,没有门户之见。

徐悲鸿牵线拜师齐白石

1907年3月26日,李可染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庭,兄妹八人中排行老三。

1943年,李可染已是重庆国立艺专的讲师。美术界认为,李可染的人物画更胜于他的山水。老舍说:“中国画中人物的脸是永远不动的,像一块有眉有眼的木板,可染兄却极聪明地把西洋漫画中人物的表情法搬运到中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活了。”“他要创造出一个醉汉,就创造出一个醉汉——与杜甫一样,可以永垂不朽。”李可染不善言谈,遇事爱紧张,内心却极富幽默感,那时的李可染和当时文艺界的青年一样,喜欢追求骑士风度,穿着马裤,手臂上挂个手杖,常遭到妻子善意的取笑。

徐悲鸿曾在一次展览中见过李可染的一幅水彩画,画的是金刚坡下的景色,当即托人带信给李可染,拟用他自己画的一幅猫,交换李的作品。徐悲鸿的盛情邀请,让李可染心动。北平是文化古都,不仅有故宫这座艺术殿堂,又有前辈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思考再三决定放弃母校杭州艺专的邀请,北上任北平国立艺专副教授。

在徐悲鸿的引荐下,1947年春天,李可染带着自己的20多幅画来到齐白石家中。齐白石原本是半躺在椅子上看,不久便坐直问:“你就是李可染?你的画才是真正的大写意。”两人一见如故,李可染遂拜齐白石为师。晚年收李可染为弟子,齐白石视之为人生一大快事,曾画《五蟹图》送给可染,上题:“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

变革国画 山水写生

李可染一生尊重传统,鄙夷盲目崇拜西方。上世纪50年代,国画危机论盛行,已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李可染坚决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中国画是“蒙尘的珍珠”:“中国画不强调光,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早上八点还是中午12点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松树的精神、实质。”

李可染刻下两方印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他决心要为变革山水画寻找生路,改变以往画家只观察、速写而不对景落墨的传统写生法,他像西洋画家那样当场作画,又不局限于焦点透视和对眼前景物的模拟。

要写生当然要走遍名山大川。1954年,李可染和画家张仃、罗铭结伴外出写生,一走就是三个多月,足迹遍布黄山、绍兴等江南一带。黎明即起,白天画画,中午也不休息,饿了就啃干粮,晚上聚在一起研究改进。

李可染的水墨写生与旧中国画差别很多,回京汇报时,争议很大。老舍说:“他的山水……很想跳出老圈子去,不论在用笔上,意境上,着色上,构图上,他都想创造,不是摹仿。”但是也有人说“这叫什么中国画!”

自嘲是“旁门左道”

在李可染看来,写生是一个富矿,但要成为创作,还要冶炼矿石,“采一炼十”。他“几乎没有一笔不是极大胆的,可是也没有一笔不是指挥若定的,已经完全是他自己的了”。对李可染画作的争议,即使是在60年代他艺术成熟期,也从未停止。李可染在《午困图》上自题:余学国画既未从四王入手,更未宗法文沈,兴来胡乱涂抹,无怪某公称为左道旁门也。

1949年以后,李可染和同时代的许多中国画家一样面临旧传统与新生活,现实生活与艺术境界等矛盾。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首先针对诗歌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他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

两结合文艺创作方法为五、六十年代的文艺创作指出了一个方向,在中国美术界,毛泽东诗意画和革命圣地画创作进入一个高潮。继傅抱石首开毛主席诗词创作之先河,中国的山水画家如钱松喦、陆俨少、关山月、潘天寿等,几乎人人都画毛泽东诗意山水画,李可染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力,他还刻了一方印章:“为祖国山河立传”。

1963年,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其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成熟之作。画家采用积色法,大量使用朱砂、朱膘,使画面局部产生如油画般的笔触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

“我的画是从生活中来的”

“文革”期间,李可染一直坚持画速写、素描,不能出门去外地,便到香山、潭拓寺、十三陵、颐和园等地画。连家门也不能出时,他就对着朋友帮他找来的年历、画报上的风景照片画。

1973年,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李可染说,齐白石是传统文化的承上启下者,我们中年一代的画家如不向齐白石学习,就犯了历史错误。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因为这番话,李可染很快又以“妄图否定文化大革命,甚至公开进行反攻倒算”的罪名,在中央美术学院和美术界遭到批判。

在1974年2月4日的“黑画展览”上,李可染为民族饭店画的《漓江山水》小稿,被展出示众。李可染惯用黑色表达的风格,被批判为“江山如此多黑”。当时在美院中国画系执教的刘勃舒后来说:“李先生对批黑画不服气,说‘我的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拿出他的速写本给我们看。大家看了非常吃惊。”

“文革”时,山水花鸟画被批判为软刀子,画要“搬掉”石头,只能画满山笔直生长的树木。李可染对于自己70年代中的许多作品是不满意的,认为画面刻板、意境经营不足、个性没有充分的体现。粉碎“四人帮”后,李可染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山水画的石头,他们是搬不动的,因为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一个大石头,他们要搬石头,只能砸自己的脚。”

80年代,李可染的声誉已经很高,总有外界应酬烦扰,让他不能安心作画,有时候烦了,他甚至让家人回复说他去当和尚了。历经“文革”的十年动乱,他只想抓紧时间安于创作,做一个“白发学童”。1989年12月5日,李可染逝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他有一方“东方既白”的四字印章,这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寓意是中国画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猜你喜欢

李可染徐悲鸿齐白石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齐白石买假画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