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的选课管理探析
2016-02-26赵江川刘敏薛文
赵江川 刘敏 薛文
【摘 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许多地方高校引入学分制,笔者从学分制下选课管理入手,以西安理工大学选课管理的模式为例,分析了学分制下选课制的基础要素、保障措施、制约因素等,对当前学分制下的选课机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和措施,力求推动学分制下选课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制;教学管理
1 学分制与选课
学分制是选修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选课制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也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所在。学分制是以课程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量单位,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和学分绩点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培养模式。在学分制下,实行弹性学制,比如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不是必须四年毕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分配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可以提前或者延缓毕业。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当然也必须符合专业学习的要求,可以说选课是实施学分制最核心的内容,也是高校实施学分制最重要的环节。选课制的管理、设计和实施是实行学分制的中心工作。实施学分制必须有科学的、完善的选课制度和操作规程,否则很难体现出学分制的功能。
2 培养方案是学分制选课的灵魂
高等院校中的专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后续进行的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很好地实施。学分制下的培养方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其专业学习的各种课程的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在这些课程中选择搭配适合自己的“营养套餐”,在课程的组合和学习进度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弹性。培养方案的制订关系着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必修课、院级选修课和校级任选课等的课程设置模式,各类课程下面又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这样分类对学生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很清楚地明白哪些课程是必须修读而不能以其他课程的学分来代替的,哪些课程是专业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等,再配以方案中各类课程所需要的学分数,这样学生从课程修读的先后顺序和数量上有所了解,便于为自己搭配组合科学合理的选课清单。
3 组织宣传是选课制的有效保障
选课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步,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及其它部门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绝对不能把这当做形式上的一个环节,否则选课就失去了本质意义。我校学分制培养模式下,选课是决定性作用的重中之重。选课通知在选课开始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发布,除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下达通知外,在学生集中的教学区域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来通知选课工作,比如电子屏,宣传栏,学分制网页通知等。教学院系有电子屏的也将选课通知滚动播出。宣传选课力度的加大不仅使师生了解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师生们知道这项工作的各种政策,而且也能够提醒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选课,不至于影响教学工作的实施。
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率先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本科院校,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一位专业素质高的本专业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及学业等各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对第一次选课的学生,我校为每一位学生下发了“操作手册”、“选课指南”等资料,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选课政策、流程,学会使用选课系统。除了教学管理人员全面熟练地了解选课的各种政策,本科导师、学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也要了解选课各环节的时间和政策,便于解答学生提出发的有关选课等方面的疑问。学分制下选课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活动,一个学生就对应着一种“套餐”,是不可复制的,任课教师对选课政策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学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单向的。例如,随着大陆高校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学生出境学习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就催生了多种教学方式的产生,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应该了解学校对于各类出境交流学生制订的教学政策和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工作。当然出境交流只是对常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种类型,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因此课程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由此产生的教学政策进行了解,保证教学活动稳步有序进行。
4 合理的流程设计是学分制选课的基本保证
(1)推荐课表制定。制定推荐课表也就是根据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计划编排课表是整个选课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选课的关键一环。推荐课表能够很好地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像我校资源相对紧张的地方院校尤为重要。推荐选课类似于一些高等院校的预置选课名单,根据教学计划设定的课程,在系统中设置好推荐专业甚至是班级,以提高选课的优先级和选课成功率。
(2)院级选修和校级选修课程选课。院级选修课程是学生所属学院专业培养计划内当前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也是最能体现出学分制培养本专业的选课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进度等来规划选课套餐。校级选修课程则给学生提供了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选择空间。将这两类课程放在推荐选课后面,能够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从而平衡选课格局。
(3)特殊课程选课。为更好地实施教学,将教学资源更加合理科学地利用,在选课中加以特殊条件对一些特殊课程的选课进行限制,比如我校为海军培养的国防生以及德语教学班的学生,对一些课程加以限定。这些特殊要求的课程或者专业限制的课程对其选修课程的对象进行指定范围加以限制,从而避免学生盲目选课。部分选课较为集中的相关课程,通过任课教师、学院及本科导师对选课加以疏导,避免过度集中或盲目选课。
(4)补改选各类课程。补改选课程一般在学期开学后的2-3周进行。这一轮选课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和给一些未选课的学生比如休学复学、漏选课程等学生提供了修改补救选课机会。
5 规范的选课管理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选课是学分制教学的第一环节,后面的很多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选课基础之上的。紧随其后的教材征订、教学评估、考试等环节的数据信息都来源于选课,环环相扣。若是选课数据有了变动,后面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选课结束后就不能随意变动,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力度来支持。在选课进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选课时间和选课管理规范有准确的把握,学生要对自己的选课认真。选课系统本身在这一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课系统应该要保证安全、稳定、快速运转,尤其是在选课高峰期仍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应用服务。只有这样选课才切实有效。特别切忌出现服务器瘫痪的情况,否则会对选课产生不良的影响。选课结束之后,应当规范教学管理,禁止对选课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再变动,否则,环环相扣的后续教学环节都会受到影响,教学管理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吴云鹏.中美高校学分制与选课制关系的历史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1).
[2]辛向仁.高校学分制选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教育,2009(7).
[3]周继香.高校学分制选课、排课模式的研究[J].高教研究,2006(2).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