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溢油事件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2016-02-26刘彩云

科技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究

刘彩云

【摘 要】本文总结介绍了3种应用于海洋溢油事件中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并比较研究了这些评估方法的优势与缺陷,以期为今后修改和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生态风险的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件不断发生,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污染的超级杀手[1]。海洋溢油事件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浅水岸线、码头工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何对海洋溢油事故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寻找适宜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风险评估主要研究各种灾害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的可能影响[2]。目前可以应用于海洋溢油事件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暴露-反应法、污染指数法、R=P·D模型等。本文比较研究了这些评估方法的优势与缺陷,以期为今后修改和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生态风险的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1 应用于海洋溢油事件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1.1 暴露-反应法

暴露-反应法是对一系列连续暴露浓度产生的某种效应及数量进行定量估测的方法。首先建立曲线或模型,然后根据曲线或模型,估计受体在某一暴露浓度下产生的效应,这些效应可能是物种的死亡率、产量的变化、再生潜力变化等的一种或数种[3]。暴露-反应曲线或模型一般在危害评价过程中专门建立,并因污染物的种类、毒性、受体的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完整的暴露-反应曲线可以估测风险,如根据污染物浓度估计对农作物生产力影响的区域和程度[4],是一个由浓度估测效应风险的例子。

1.2 污染指数法

污染指数法是用数学公式归纳环境的各种质量参数,并以简单的数值综合表示环境污染的程度或环境质量等级的方法。

计算方式为:Pi=Ci/Si[5].

式中:Pi——第i种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Ci——第i种污染物实测浓度(mg/l);Si——第i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mg/1)[5]。

1.3 R=P·D模型

其中,R为生态风险,P为风险源发生的概率,D为风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时,根据研究需要,运用适当的函数关系式把R=P·D模型具体化[6];选用模型具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指标,计算风险源发生的概率P和风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D[7-9];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时,对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以及空间异质性[10]。生态损失度指数法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于R=P·D模型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11],其数学表达式是,R=P·D

其中,D≈YSi=Ei·CRi

式中,YSi为生态损失度指数,Ei为生态指数,CRi为生态脆弱度指数。

2 三种评估方法优缺点比较

2.1 暴露-反应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多种目的的生态风险评价,如建立不同级别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优先权,进行风险管理分析等。暴露-反应法在农作物减产、鱼类数量减少等研究中应用[12]。

暴露-反应法的缺点是难于获得污染物和受体结合的暴露-反应数据资料。一种暴露-反应曲线或模型只针对一种情况,而不能反应对自然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

2.2 污染指数法的优点是能以简明的数值综合反映环境质量,便于进行各地区环境质量的比较,因而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污染指数法的缺点是在分析多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其中对多种污染物综合作用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所应用的各种污染指数值只能是大致地反映环境质量。

2.3 生态损失度指数法是一种以R=P·D模型为基础进行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11]。它是将一般风险评价的原理运用到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常采用景观生态的各种指数表征损失度。

生态损失度指数法的缺点是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时指标不一致,使得实验结论无可比性。

综上可得,当海洋遭受石油污染时,需要为其建立不同级别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时,适宜选择暴露-反应法;在对遭受石油污染的海洋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时,对不同海洋溢油事件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时,适宜选择污染指数法。

3 展望

(1)海洋溢油事件给海洋环境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可广泛接受的模型或方法[13]。在处理海洋溢油事件时,应结合实际的评价目的、评价地域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2)生态风险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同时缺乏生态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同时生态风险评价在评价模型的验证、评价结果敏感性与可信性检验方面仍不是很成熟,因此亟需加强对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生态风险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传远,贺世杰,李延太,等.中国海洋溢油污染现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J].海洋科学,2009,33(6):57-60.

[2]EP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Guidance Proposed[J].Environ,Sci.Technol.,1996,30(11):472-473.

[3]张永春.有害废物生态风险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81-183.

[4]Norton,S,etal. Re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M]. EPA/230/10-88/041,Washington,D.C.,(1988).

[5]马虹,屈宜春,刘仁伟.污染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在水质评价中的运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8(3):164-165.

[6]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67-270.

[7]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8):1480,1484.

[8]彭羽,刘雪华,张爽,等.基于综合生态损失度的顺义区生态风险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3):367-370.

[9]丰江帆,滕学伟,伍耀东,等.基于GIS的造纸企业生态风险评价初探[J].环境工程,2006,24(5):72-75.

[10]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11]马喜军,陆兆华,常志华.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4):80-84.

[12]蒙吉军,赵春红.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4):983-990.

[13]李娜,王珍珍.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浅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23:11-12.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