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02-26李晓梅于深

科技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有效性

李晓梅 于深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听障生“知识传授”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内化吸收”即知识建构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出,在听障生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听障生;有效性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特殊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近20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残疾人,尤其是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者,大多是在专门的特殊教育学院进行学习的。如何教好残疾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必要的知识,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时刻面对的问题。

对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提倡的是个别化和个性化教学。而个性化,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改变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角色,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课堂的实施

2.1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听障生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分为知“知识传授”和“内化吸收”两部分。长期以来,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都是在探讨如何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究竟怎么运用则缺乏必要的关注,最终学习结果仅由考试成绩体现。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由于需要手语沟通,课堂上学生偶尔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后边的内容无法跟上,造成知识传授不到位。而且,很多时候,学生课上表示听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更是难以应用到实践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愿望会下降。期末成绩虽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该门课程已经结束,作为结果性评价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一下记录而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把“知识传授”阶段放在课前,利用带字幕的微课教学视频和相关电子课件等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次反复学习,以保证知识获取环节的完整性。课堂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从而抓过程,促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听障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分好多类,有些学生完全依靠手语,有些学生习惯于读唇语,更有一些学生喜欢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形成习惯后,往往很难适应别的形式。为了兼顾各类学生的求知特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往往是手语和文字并用,并配以夸张的口型说话。即使这样,只要学生稍微不注意,或者低头记笔记错过了部分信息,后边的内容就很难继续跟进。一堂课下来,师生往往都觉得疲惫不堪,教学速度还是难以和普通学生的课堂相比。教学进度达不到预期,最终靠简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要求来弥补。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教师要讲的内容提前录制成微课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自学。视频中,教师可以按正常的速度讲课,下边配字幕和手语翻译窗口。每个听障学生都可以迅速的捕捉到有效信息。而且,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一旦学生有漏看的内容,就可以后退回去重新学习。这样,听障生的各种接受信息方式都可以被兼顾和尊重。这样,就保证了“知识传授”阶段的有效性。

另外,听障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疑问更多。很多时候,教师认为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很难理解。这是沟通不畅造成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上解决。学生们自愿分成几个小组。把自己的疑问组内提出并互相讨论、加以分析。很多时候,听障生之间的沟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他们独特的视角往往能使教师受益。而且,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给同学讲出自己的理解,无论对错,都可以有效的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们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从而保证听障生所学知识“内化吸收”的有效性。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听障生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

2.3 学生的反馈

为了验证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我们分别选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高等数学、概率论和大学物理课堂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平均成绩大幅提升,赶上并略微超出了本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平均成绩。而且,成绩中等学生的进步尤为明显。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各任课教师后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3份。其中,学生们选择“非常喜欢”或是“喜欢”这种授课方式的比例合计占到100%。课上使用的微课视频约有80%的学生表示愿意反复去看,既用来预习,也用来复习。在被问到“你认为这种授课方式的利弊”时,在“利”中,超过半数同学认为“内容精炼”、“学习时间自由”、“可以多次学习”,而“教学内容比传统课题丰富”在听障生看来并不是主要的。在“弊”中,选择“不习惯”的学生约占72%,而“视频像电影,做不到同步思考”、“速度太快”,合计只占到28%。说明此种教学模式在初期应循序渐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

3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要求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磨合,才能逐步的彼此适应,达到预想的效果。

3.1 教师方面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我认为,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真正的驾驭课堂,让学生认可。简单来说,教师应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3.1.1 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听障生的学习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网上众多面向大众的微课视频并不一定能适合听障学生学习。所以,具备独立设计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是在听障生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独立设计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编写微课视频脚本,进行教学演示,手语翻译等。

3.1.2 和学生快速沟通的能力

翻转课堂中,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就必须掌握与听障生快速沟通的能力。学生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时常出乎教师的预料,但又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手语熟练、眼观六路等,以便和学生迅速的沟通。

3.1.3 课堂凝聚力

长期以来的师传生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听障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凝聚力。教师通过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教学手段,甚至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学生的心凝聚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把教学任务高效的完成。这才是保证听障生学习效果的基础。

3.2 学生方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可度和有效参与度。

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主观上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愿意配合;另一方面又不习惯这种自主学习方式,管不住自己。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初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3.2.1 自主预习能力

预习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听障生只有具备了自主预习的能力,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具体来说,这需要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整体的规划,计算出每周有多长时间,哪些时间段可以用来预习;这些时间怎么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课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效率。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持之以恒。

3.2.2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真正难以理解的内容再去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本领,并逐步的去尝试解决,才算真正的会学习。而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在适应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

3.2.3 有效沟通的能力

有效沟通的能力,指的是听障生小组讨论时,大家可以把不同的观点清晰的表达出来,并逐渐达成一致的能力。只有这样,小组讨论才能有效的开展。由于听障生班级人数较少,学生的成绩差距又很大,所以,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并引导学生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如何去质疑。

总之,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把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听障本科生的教学,目前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9):3~8.

[2]高佳乐.浅析微课程支撑下的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教育装备,2013(10):93~94.

[3]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1):9~11.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