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2016-02-26周建琳
周建琳
国务院2015年9月30日印发《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原则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批复》要求,苏州工业园区要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并积极复制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好地培育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国际先进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此次批复同意的《方案》明确,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为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五大平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行政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和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完善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服务要素和人才要素,更好地参与国际创新竞争,更好地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要求,依托中新合作优势,拓展市际合作、省际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辐射推广园区经验,更好地践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为了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对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进行全面研判,苏州工业园区特邀请国内外社会、经济、法治等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建立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机制(简称联席会议),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问诊把脉开方”。
2016年1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18位知名专家联系国内外投资与贸易、科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前沿性政策动向,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出谋划策,为开发区转型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抓住“创新”这根生命线
商务部原副部长、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主席马秀红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不是最早的开发区,却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开发区。园区在不同时期面临很多困难,但都是依靠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园区在困难中、在矛盾中、在风浪中能够不断地前进,取得今天的成绩。创新就是园区的生命线。
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旗舰合作项目,园区将原先的一块低洼地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新城区,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合作的成功范例。更为可贵的是园区在开发开放中,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的意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现在工作重点就是组织实施。这个总体方案,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建设五大平台,涉及的面非常广,特别是五大平台,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可以根据分类纳入到这五大发展平台。园区要更广泛的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做法,以创新的思维就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研究,前瞻性的发现问题。
24个字概括总体方案
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用24个字来概括: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示范先行、体系构建、成果共享。对园区发展,他有以下建议:
第一是抓重点。重点是要完成国家给予园区的战略,探索和总结园区的发展路径,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第二是找突破。要构建能够支撑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新的价值链。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到现阶段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要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体制结合起来。
第三是谋求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是和新加坡一起共同建设的,园区在新一轮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新加坡的经验,利用它国际平台发展的经验、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等,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第四是探规则。国家给了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政策,园区要据此找出适应于国际新规则的演变趋势。
2016年1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
不妨来个“新加坡+”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创新驱动往哪个方向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从中国范围来看,有两个方向要避免:一是要避免单一加工模式导致转型升级乏力。腾笼换鸟不能笼子空了,新的鸟没进来;二是要防止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经济取代实体经济。现在提倡“互联网+”或者“金融+”,他本人只同意一半,对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可以这么提,但是对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应该提“+互联网”“+金融”。
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园区应当坚持当前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方向。自主创新并不是自己创新,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更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创新。园区的开放创新应该更加国际化。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借鉴新加坡经验很重要,但是应当来一个“新加坡+”,比如“新加坡+日本”“新加坡+德国”。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平台,苏州可以好好学习,但新加坡只是一个城市国家。所以,未来园区的国际化应当借鉴新加坡的模式。比如在国际化平台建设上学习新加坡,在推进制造业发展上学习日本、德国。
紧抓“供给侧”改革机遇
中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升级发展,园区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第一,重视制度供给的创新。对于整个制度供给框架应该是有效市场+有为和有限政府。其中,政府简政放权必须要结合大部制和扁平化来推进。
第二,重视规划方面的供给。和整个国土开发相关的各种规划,只能由政府牵头。规划供给上,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
第三,政策供给的创新。园区的政策环境要按照负面清单、正面清单、责任清单的逻辑,瞄准最高标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来做。
第四,注重高新科技的供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五,投融资的供给。园区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以政府财政资金作后盾,争取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贷,支持园区超常规发展。
最后,供给侧改革势必要落到人才的供给。怎么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篇大文章。
人、城、产交融起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全国各类园区很多,但是实话实说真正成功的并不很多,苏州工业园区算一个难得的成功案例。
园区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具有科学性,杨保军第一个建议是由“产城融合”提升到“产城人”融合。园区实际居住人口110万,这是一个大城市概念了,面对这110万人口我们就要研究他们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收入和消费模式,然后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另外,园区成为国际化窗口,有很多外国人才到这里创业定居,我们要考虑有没有国际化社区?园区就要营造一个让他们感到这个地方很幸福,很自豪,把它作为家园,那么就会迸发出创新的热情。园区形成了很多资产,要通过精细化、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来提升,让已经形成的资产升值,光是城市和产业融合好,还没有到顶峰,要把人、城、产交融起来,才能真正的上一个台阶。
第二个建议,营造优良的创新空间。城市就应该把有想法但没钱的人、有钱但没想法的人结合在一起,让他们非常方便融合、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将来的园区要多元、混合,不要太单纯,创新才容易出现。
第三个建议,是要培育创新的氛围,恢复“容错机制”,大胆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