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分析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2016-02-26毛常林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中心学校青海西宁811699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毛常林(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中心学校 青海西宁 811699)



任务分析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毛常林(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中心学校青海西宁811699)

摘要:在课改活动中,根据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应用任务分析教学方法,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科理论掌握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分析法;创新能力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71

一、新课改的意义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看似简单的动手操作,可以让小学生在乏味、逻辑性的知识中,获得一方绿洲,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更易掌握,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推之,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创新思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的教学模式。一则,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有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高高在上之感,导致学生变得唯唯诺诺,不善思考。二来,学生易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故而,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上变得善思勤问,从中孕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任务分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是分析不同的学习类型,分析学科学习的层次性以及学科学习类型与学习条件正相关等三个方面。具体地讲,学习类型存在差异性,大致可以分为言语信息学习、劳动技能学习以及方式策略学习等类型,再细致地划分学科学习的层次性可以发现,在同一学科中不但有简单规则的学习,也存在着高规则学习,学科学习类型的差异性也直接导致学习条件的不同。

在数学课堂上,每个看似熟悉的教学情境,都应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利器。教师对于每个教学情境的设计,每一阶段的任务分解,都应做到引导学生发表自我想法,再以相应的问题为辅,让学生深入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生能力或学习能力倾向的提高,并对学习过程中的影响要素进行具体分析,从传统传授知识转向传授学生高效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任务分析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的实践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的课堂,必然要求较高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任务分析法在小学数学课改中的实践为例,谈一些粗浅认识。

1.分析小学生的起点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学生的起点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水平,即学科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学任务分析法时,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学科认知的整体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水平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点同原有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例如对于百以内加减法教学,根据已经完成的加减法基础教学,小学生基本已经能进行准确的十以内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在了解学生起点能力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百以内加减法运算分解为十以内加减法运算,分解为十位数相加减以及个位数相加减,方便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通过二者之间的联系设置相应的学科问题,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2.分析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是每个新时代教师所需要思考的。在了解了学生的起点能力之后,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出发,结合教育大纲的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讲,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下学生理论能力掌握的预期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阶段性目标,具有可观察、具体、准确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有利于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变为方便运用、方便识别的数学教学结果。例如笔者在进行“分数”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就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了阶段性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定义,然后逐渐向学生教授分数的加减法以及乘除法,最后解读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将教学目标分散到具体的教学阶段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析使能目标

新课程实施以来,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成为现在社会和家长向教师提出的一个课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效课堂”。在任务分析时,同教学目标不同,使能目标指的是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的知识点,是学生掌握系统学科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使能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采用逆向思维进行逆向分析,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设计自身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要想掌握某个终点技能,首先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点,从而将数学理论系统化、体系化,站在宏观的角度不断设问,直到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通过规律性分析,可以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进行数学排列,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4.分析终点能力

根据信息加工分析法,可以将小学数学知识分解为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分析终点能力,不需要分析细小的数学知识点的学习类型或学习层次,只需要考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析数学教学的终点能力,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融入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结论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教授高效的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晨丽.从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看小学数学课程价值的变革[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马金鑫.基于数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李凤茹.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创新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4]张彦宁.浅谈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