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人物分析—宋江
2016-02-26王影
王影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水浒传》之人物分析—宋江
王影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
宋江,梁山水泊一百单八将的领袖,天罡三十六星中的天罡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鄆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官府刀笔小吏。
晁盖等几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才得以逃脱官府追捕。为谢宋江,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与其,宋江的妻室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便趁机要胁,宋江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宋江的一生先是效忠政府,继而又反抗政府,后来又接受政府招安,最终又被政府阴谋害死。这一系列的事件既是宋江人生的悲剧,又是封建政权坚固不摧,残害人民的真实写照。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宋江是在封建政权的摧残和压迫下以一种大丈夫,好汉式的精神不屈从,而死的最为惨烈的一个人,但他也代表了在封建政权的黑暗中为自己找光明出路的人,却也代表了对封建礼教从骨子里进行守护的那种卫道士心里的人。因而宋江本身也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在他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敢于反抗压迫和暴政的精神,也看到了死守封建礼教——“皇帝不可反”的短处,并且为了朝廷的几句离间兄弟关系从而达到各个击破,彻底歼灭他们的“好话”而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这就是封建礼教与政权对人的双重限制与压迫。而宋江则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伟大代表与执行者。起初宋江是一位县城押司,每日恪守法道官德,兢兢业业为官府做事,并且尚无家室,还心地善良最最重要的是他缺少那种为官狡猾,心机深重的性格。却是行事豪爽大度,并喜结交好汉之类的朋友,加之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黑暗压迫,这些正与宋江的耿直不阿,光明磊落的性格形成了反比。又因他忠于封建礼教,严守己身,这一切都为日后宋江的人生改变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1命运中的“转机”
作为一名官府小吏,整日也算清闲,且喜结交好汉。于是宋江的人生转机在不知不觉中来了。
一日晁盖几人在黄泥冈劫了朝廷官员作为生日礼品的财宝——生辰纲,从而受到宋朝政府的全国通缉。宋江所属的山东鄆县府衙也接到上级文件,于是下令在全县搜捕。而晁盖等人皆为鄆县人,平日与宋江私交甚好。此时,宋江思索再三,还是向晁盖通了风声,才使他们得以逃脱官府追捕。而这正是宋江人生发生改变的“导火线”然而没有“火药”是不行的,终难发生惊天动地之事。
在这次事件中,宋江作为一名朝廷府衙官员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向与朝廷做对的对立人物这一方通风报信的。但是宋江不仅做了,而且悄无声息。这是很让人费解的事情。然而事实是在宋江的深层意识里是情大于法理的,而且也存在反抗宋王朝的思想,因而出于和晁盖的深厚交情以及潜意识中的反抗思想导致了宋江做出给予自己完全是敌人本质的晁盖通风报信的举动,这也是他日后上梁山迈出的第一步。
虽为官府中人,却没有那种为官不仁,飞扬跋扈的作风。一日宋江信步于街上,忽闻一女声痛泣不止。上前询问缘由,才知该女之父已死,但无钱下葬,遂到街头打算卖身,以获钱财,葬父入土为安。宋江看该女子面容姣好,且携老母跪于街头,泪水涟涟,内心不禁一阵感动,怜悯同情齐涌心头。当下掏出许多钱财与该母女,让其葬父为安。该女子道谢不止,深受感激,遂葬父。
异日,该女子亲登官府找到宋大人,要感谢他。宋江听得该女子仔细叙说,才知该女子叫做阎婆惜,其父已死,便与母相依为命。当下便说要委身于宋江作妾。以谢葬父之恩。宋江一时不知所措,忙说不可。然而这时才是宋江这个地方充满“火药”的时刻。
在阎婆惜的一再恳求之下,宋江难过美人关,应允取其为妻,并在鄆县购得一栋房子专供起母女入住。不成想阎婆惜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且心计了得。起初受宋江所恩,感谢宋江。但由于宋江为人忠厚耿直,且不解风情。阎婆惜也水性杨花,耐不住寂寞。本为寻常百姓之女,但自从嫁与宋江却日渐染上了锦衣玉食的习气。宋江虽为官吏,日常开销也不拮据,但日日奢侈也入不敷出。阎婆惜又在其母教唆怂恿下不断向宋江索要钱财,而宋江对这一切皆忍之为过。最令人气愤的是阎婆惜竟然公开勾引情夫,日日幽会,而这宋江也忍了。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宋江身上存在一定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就算作为一个男人,对女人要大度,但是此种事情无论发生在何人身上,凡是有点血性之人,皆会大怒。但宋江却实实在在的忍了。就是挑明了骂阎婆惜几句,也是男人作为雄性动物的一种本能反应吧?可是宋江仍只字不提,实是让人不解。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宋江早已看穿阎婆惜的品行不正,只是想直接将其弄死,所以才会忍气吞声,不言不语,以至最终结果是身败名裂,身负罪名。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批评一下阎婆惜这个人?事实是当然要了。宋江身为官吏,不惜下降身份,施财与你,并纳你为妾。放作一般人早已满足了。然而,你阎婆惜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日日挥金如土,不理家事,且不满宋江,要求居高不下。这样一来,我想无论是谁,也难忍其行。
果然,故事发生了转机,“炸药”一引即爆。
这日,宋江正打算去给被官府通缉的晁盖等人通风报信,不巧出门时忘带书信,就返回取信。这时阎婆惜正于家中无事,无意中发现宋江藏于枕下的一封书信,思索片刻,便打开看,一时又惊又喜。惊的是宋江竟然与梁山贼寇勾结一起,喜的是可以此要胁宋江,索取钱财。这时我们就可看出阎婆惜多么可恨,多么毒辣。作为一名妻妾,首先应护着丈夫,何况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然而此刻,她心里只有钱财,早已忘却了宋江其人。忽而,宋江冲进房间,欲夺其手中之信。当下,阎婆惜奸计表露无遗,便以要通告官府宋江勾结梁山贼寇为由,威胁宋江与她钱财。此时,宋江出于送信救人为急之心理本无意与其纠缠,以为玩笑而已。不成想,阎婆惜态度如此“坚定”和“强硬”。瞬间,所有怒气涌上心头,充分表先了一个男人的气概和血性。一番猛烈抢夺之下,心生杀念,或无意中,抽刀将阎婆惜刺死于床榻之上。接着,略一犹豫,便匆忙将书信送往晁盖手中。
事情发生到这一步,我们可能会认为宋江是无奈之下,失手而为,其实也有别论。综合考虑一下,我们会发现宋江此时此刻是将心中的郁闷、愤怒和忍让之辱,来了一个一吐为快。或许早有“造反”之意,但苦于没有理由和牵制,一时之间没有表现出来。此刻终于在繁杂的情感中,快刀斩乱麻,从而理出一条思路,因此走了极端。这既是所谓“天意”,其实也存在些许人为。
2性格特点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忠义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在我看来,这两种说话他都当得。至于孰轻孰重?我想那忠义必然是占着主要地位的,而奸诈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他的忠义罢了。
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这宋江还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2.1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
宋江出生于地主家庭,在地方属得上是一个大户人家,所以很有钱财,第十八回,宋江一上场,就介绍他说“为人疏财仗义”,“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江湖上的好汉投奔他,留他在庄上白吃白住,长时累月,他也好不嫌弃,终日陪伴,临走的时候还给予资助”“平时人人向他求财物也不推托。“”散施棺材药饵,济人于穷苦之中“更是常事。在二十回里面宋江在县城养外宅,”没半响打扮得阎婆惜满脸珠翠,遍体金玉。“如此等等,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是没法办得到的。所谓的“挥金如土”,必得有一堆似土的“金”,这些金从那里来,没有人知道,我也不知道,恐怕一般的地主也是无法奢侈得起的。
(2)仗义待友
宋江私放晁盖,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都是灭九族的罪,但是他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闪失,私放晁盖,为了义气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作战缴获的东西也合理分配,赏罚分明,《水浒传》里面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兄弟而打。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梁山的兄弟被捉,为了救这些兄弟而打仗。这为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反抗统治阶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征缴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兄弟,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没散去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
2.2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孝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宋江因阎婆惜案刺配江州牢城,途中被梁山英雄拥上梁山,众英雄挽留宋江,可宋江执意不肯,他不愿做个“上逆天理,下违父命”、“不忠不孝的人”。就是浔阳楼上的反诗揭发后,宋江也不肯采取行动反上梁山,宁愿装疯卖傻,苟且偷安。直到被判劫法场,救宋江、闹江州、大获全胜,宋江才跟随英雄们回梁山泊后摆宴席庆胜利。宋江杀婆惜而逃亡,浔阳楼题反诗而获斩,几经生死,刚上梁山,不料突然接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死亡的家书,宋江顿时思想波澜陡起,因为心系老父安危,拒绝众人劝阻,独自一人下山到了郓城县。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可见,宋江的所作所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就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
由于宋江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在他的心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反黄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勾当,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甚至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心不负朝廷”,宋江在一开始就只反对贪官,不反皇帝;在他思想中始终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对于皇帝和封建秩序始终抱有幻想,在他受官府迫害时,却也不愿反抗,宁愿忍辱受苦也不造反干“灭九族”的勾当。
3余论
宋江在《水浒传》里一直是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无完人,宋江也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宋江虽是忠义之士,但也有不仁义的时候。他怕自己死后李逵造反,“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把毒酒与李逵喝下。
宋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心机颇重。正应了世人所说的“奸诈小人”。而最能体现出他义气道德下掩盖着无限心机的,就是她如何架空晁盖,做得了山寨之主。第四十一回中,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宣布“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是另行定夺。”而跟随晁盖上梁山的是刘唐,三阮,白胜五人。晁盖明显在人事大权上已经输给宋江了。在晁天王去世前得历次征战中,宋江多次以“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自己带领人马出征。而跟随晁盖上山的旧头领被安排同晁盖一同守山,跟随宋江征战的皆是宋江至交或心腹。这样,晁盖慢慢成为了未出力的山寨大王。宋江却在屡次征战中刻意拉拢人才。每每战胜后,对于战败的头领,凡是好汉的,宋江都会“连忙亲解其缚”,“亲自把盏”。如此下去,跟随宋江的能人越来越多,而宋江在山寨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多。至此,宋江的目的已经达成。
多少年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正面的人,一个成功的领袖者。虽然她为了青史留名,走上了被招安的不归路,毁了梁山,毁了一百零八好汉。可他也是出于为梁山一伙人的前途考虑,不是宋江的选择有问题,而是当时宋朝政治腐朽的问题。所以盖棺论定,宋江确实是一个“忠义之烈”!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68-02
作者简介:王影,渤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