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媒体国家形象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6-02-26胡美春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媒体

胡美春,Абишева А.К.

(1.哈萨克斯坦阿里发拉比国立民族大学)

(2.Казах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ль-Фараби Алматы,Казахстан)



浅议中国媒体国家形象现状及成因分析

胡美春1,Абишева А.К.2

(1.哈萨克斯坦阿里发拉比国立民族大学)

(2.Казах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ль-Фараби Алматы,Казахстан)

摘要:在西方媒体占据主动地位的国际传播格局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所设置的,其中充满了“固定的成见”,本文尝试从多个维度解读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差异,厘清差异存在的原因,旨在为中国形象突破西方国家既有认知、评价藩篱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形象;媒体;认知差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运用各种手段打造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在各种传播方式中,大众传播媒介基于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是所有的政府都密切关注和积极争取的传播资源。利用媒体构建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当今公共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无不彰显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由国际舆论中该国的媒体国家形象决定。[1]

1媒体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树立、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赢得国际舆论的认同与支持,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媒体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认清媒体在其中的角色,不但对于媒体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形象的系统认识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过去近30年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形象”却没有跟上诸多变迁的步伐。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还停留在以前的陈腐的观念中,存在着固执的偏见和一味的恐惧。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向世界展示中国,展现中国的美丽、民主、繁荣与稳定,提高国家知名度的同时增强美誉度,在国际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增加国家的软实力和国家的整体实力。

2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媒体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相对高调进入国际社会,西方主要通讯社和主流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CNN、B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近年来都增加了对中国的报道。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曾对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一项追踪研究显示,美国媒体对中国的1635条报道中,正面报道仅为394条,占报道总数的26%,而负面报道高达1214条,占报道总数的74%,特别是关于台湾、人权和外交三个方面的报道达932条,占报道总数的56%。[2]

李希光、刘康等人认为西方传媒对中国进行了妖魔化报道,提出了“妖魔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西方媒体通过负面的报道形式,建构了一个多少有些邪恶的中国形象:控制言论自由、严格的网络管制、防火墙、电子邮监控、政治迫害、洗脑、贩卖和屠杀女婴、宗教不自由、侵害知识产权、腐败、严重的人权……等等。在一篇篇“真实”外衣包装下的报道中,公众心中形成一幅幅负面的中国图景,一想到中国就将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联系起来,国外受众由于所得信息的有限,就将这些断裂的碎片作为其对整个中国的认知,将其当作中国的全部。由于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片面性,西方许多公众不清楚中国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一些大学的教授学者在内,他们脑海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相对贫困,老百姓可能温饱还成问题,点着蜡烛住大院,男人拖着辫子,女人裹着小脚”[3],这些可以算得上是西方媒体报道的杰作。

3中国媒体国家形象“妖魔化”原因分析

中国国家形象被西方媒体妖魔化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

3.1英语的强势语言地位。在国际传播中英语处于强势地位,其影响远远大于汉语,因此以英语为载体的美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以汉语为主的中国媒体的声音淹没在强大的英语信息洪流中。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性的语言,有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世界上有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都是用英语出版或发布的。[4]

3.2西方媒体向来以第四权自诩,以监督批评为主要模式,因为他们认定这是一个民主社会之必须。所以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有份量的文章多半是批评揭露报道。比如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几乎没有中国所谓的正面宣传性的东西,多是批评揭露性的东西。这种媒体报道模式,使得美国人多看到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虽然也有不少客观、公正的正面报道,但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歧异、某些政治风波的爆发,又随之涌现了大量的‘妖魔化中国’的报道。两种报道的交替出现“导致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忽正忽邪,美国舆论对中国忽爱忽憎,这种左摇右摆,至今仍然未能尘埃落定”

3.3民主宪政国家的繁荣,让西方世界坚信,民主政体是目前人类能发现的最不坏的体制,他们相信普世价值,尊重自由、民主和人权,并以此作为划分你我敌友的标准。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仍然是决策体制不够透明的非民主的国家。2011年1月30日,上海交大与美国杜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联合组成的“中国形象全球调查”课题组曾发布过“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实证调研数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55%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有满足其公众需求的政治制度”,显示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增多,但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美国人缺少认同。80%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限制人权,也说明了中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根本差异。

3.4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力地迅速增长,这引起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紧张。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7月13日发布的全球民调发现,受访的22个国家有15个国家的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已经或终将”取代美国的超强领导地位。而且那些认为中国正在经济上超越美国的美国人,大多对此前景感觉某种惊恐,他们认为这是件坏事。[5]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军费迅速增长,军力迅速提高。2010年2月初,盖洛普就对美国面对何种威胁的问题调查中,美国民意认为中国军力是威胁的美国公众从2004年的39%上升为2010年的46%。上升幅度超过所有其他威胁。即便是皮尤的乐观民调结果,2011年,有79%的人认为中国的军力发展对美国不是件好事。[6]

4结语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一步步走向现代化,走向文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人们有强烈的了解中国的愿望,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借助不同的传播渠道向世界呈现真实的、健康向上的中国国家形象,改变之前在国际舆论中被妖魔化的国家形象。

指导老师:д.ф.н.,проф.Абишева А.К.

参考文献:

[1]郭可.在其《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对媒介国家形象这样定义:媒体国家形象即“一个国家在国际媒体中的形象,是指这个国家的行为、表现、现状特征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在国际公众心目中的抽象反映和国际公众对国家的总体评价和解读。”

[2]吴飞,刘晶.“像”与“镜”:中国形象认知差异研究.新闻大学,2014(2).

[3]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引言第2页.

[4]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8页.

[5]皮尤报告见:http://www.pewglobal.org/2011/07/13/china-seen-overtaking-us-as-global-superpower/另可参见中新社报道:http://www.qstheory.cn/gj/gjgc/201107/t20110715_93279.htm

[6]熊志勇.美国民意看中国六十年—变与不变的趋势分析.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D6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088-02

作者简介:胡美春(1988-),女,汉,新疆,第二硕士学位在读,文学硕士,哈萨克斯坦阿里发拉比国立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文化学。

Абишева А.К.,女,哈萨克族,哈萨克斯坦,教授,博士,哈萨克斯坦阿里发拉比国立民族大学哲学政治系,研究方向:文化学。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媒体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