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纠结,只因你从小没学会作选择
2016-02-26刘磊
刘磊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要自由职业,想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但是呢,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我舍不得离开,而且父母那边的压力也很大,不允许我这么任性。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问题的变种有很多,比如想旅游想换工作想辞职,然后是家里不同意男朋友不同意自己舍不得之类。对这类问题,以前我的回答往往特别简单:要不你就坚持自己,把束缚都扔在脑后;要不你就听别人的,安安稳稳地过,有空看看书,出去玩玩得了。
后来我才发觉,这些其实都是废话,跟没说一样。谁都知道要坚持自己,却都在妥协,找你聊就是希望你能给出个解决办法,或者给点儿前进的动力,我的回答太泛泛了。
于是,当我想要如何给出解决方法的时候,我发现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这儿。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从小到大,我们都不会为自己作选择,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
先说前半句,这个比较简单。我们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宠爱下,并不存在选择的问题,父母对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孩子喜欢,就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满足。所以,无论贫富,小时候的我们面对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要不就是全得到,要不就是全得不到(父母没能力),却很少面临需要选择的境地。于是,这样的我们长大后便自然地不会为自己选择,这算是先天缺陷。
后来,这样的我们慢慢长大,慢慢地被流行价值观绑定。当我们大学毕业时,流行价值观早已将我们的出路分出了三六九等,早些年或许进外企是第一等的出路,而后是进国企,再后是公务员热、出国热,最近则是创业热。我们依着最流行的风向标,努力朝着“最好的出路”奋勇迈进,最后我们或者幸运地成为胜利者,或者失败了,找个还算不错的次级出路安于现状。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自己在作选择,这就是奋斗,这就是人生。
下面是我最想说的部分:如果我们从小就没有学习过如何作选择,那么长大之后,我们就会很快学会一个东西,那就是抱怨。
研究生抱怨没工资,公务员抱怨没法儿挣大钱,工作的抱怨挣钱太慢或太憋屈,出国的抱怨国外也不过如此,创业的又抱怨太苦不稳定。
然后,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我们每次都能找到该为自己负责的对象:比如政府,国家政策,公司垃圾规定,办公室政治等等。抱怨完了,再用所谓的中庸之道说服自己接受现实。
反正不怪自己就是了。
这里的逻辑是:既然这些选择都不是出自我的本意,而我自己又根本不会选,于是我便很郁闷,这就好像小时候妈妈给我买新衣服,我不喜欢,但自己又不会买,于是为了不辜负妈妈的好心,又要装作很喜欢的样子,但是我很郁闷。那么谁该来为我的郁闷负责呢?反正不是我自己,是你们,是买衣服的妈妈。
回到咱最初的那个问题,我简化为:我想自由,但是舍不得工作,或者父母亲戚朋友反对,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本质便是:我想要自由,但又想要保障,我该怎么办?
看明白了么?
你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你不会选择,你像个孩子一样,两边都想要,但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么两全其美的好事儿;你之所以纠结,就在于这次再也没有可以推卸责任的对象了,你不敢为你的选择承担责任。
而真相是,自由当然就没有保障,除非是那些“二代”们,很少有自由职业者从一开始就规划得特别好,把未来的收支盈亏都计算好了才开始。但一无所持正是自由的代价,不安与焦虑常常如影随形,但也如此迷人。
同样,保障全了当然就没有太大的自由,这个不用我多说。
所以,请不要问别人,而是学着为自己作出选择。然后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所选择的,对它带来的一切后果,无论是自由下的动荡不安还是保障下的浑浑噩噩,我都愿意坦然接受,这就够了。(刘谊人荐自2015年11月23日《健康生活报》 图:项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