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样貌和声音
2016-02-26胡竹峰
胡竹峰
我喜欢看胡适的照片,他的样子,比起文章来,更养眼更迷人更舒服。
鲁迅当然有文豪气质,但论风流潇洒,还是胡适略胜一筹。胡适的脸,称得上相貌堂堂。
以貌取人,差不多是传统。郁达夫脸型清瘦,他的样子深沉而缭绕着挥之不去的苦恼。徐志摩是最典型的文艺美少年,浓得化不开的文风正适合他。鲁迅有木刻之美,面带秋寒。胡适五官饱满平和,眼睛大而有神,额头高而阔。张中行生前撰文回忆胡适:“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永远穿长袍,好像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画像不论,以看到的文人照片来说,胡适排第一位。有帧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陈诚一干人等在机场给胡适送行,老先生手拿礼帽,笑容可掬,气质非凡,把周围一遭人统统比下去了。老实说,站在一旁的陈诚,相貌也不俗,但和胡适比,输了文采少了风华。
摄影技术为我们带来鲁迅的胡子,胡适的布衫,徐志摩的西服,郁达夫的长袍,周作人的眼镜,林语堂的烟斗,辜鸿铭的辫子,齐白石的拐杖。摄影技术留下了中国的文人模样,谢天谢地,无缘真容,翻翻照片也是好的。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可再好的文字一涉及相貌,都是望梅止渴。胡适有张大笑的照片,透过纸页仿佛能听见“哈哈”不绝。老先生坐那里笑,像老太太。我心里叹息,快活成神仙了。凡是杰出的男人,晚年相貌都像老太太。沈从文如是,胡适如是,俞平伯如是,张中行如是。我这么写的意思是说,杰出的人不会争强斗狠,不会刻薄刁钻,杰出的人要善良要温和要感受灵敏要内心丰富,这才能保证作品的温暖性、神性和文艺性。
最近看到一段当年胡适纪念北大创办60周年的谈话视频,美国人拍的。模糊的影像里,胡适先生清雅极了好看极了也书生意气极了,大有春风满面与秋月临江之和蔼爽飒之气。老先生声色清正,说一口干净的白话文,不见丝毫官腔,更不沾学术味。
其实说话也是门艺术。鲁迅讲演也是一绝,刚性挺拔,三言两语击中要害,这正是杂文家的修炼。 1932年11月27日,大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大操场上露天演讲,轰动一时,《世界日报》副刊随后刊登了一篇《看鲁迅讲演记》,说那天鲁迅在学生自治会休息时,围住他的青年纷纷提问,有人说:“再在我们那儿公讲一次吧,北方青年对您太渴望了!”他的回答是:“不能了,要走。大家盛意可感得很,我努力用功写文章给诸位看好了,因为口头说并不比文章能生色,看文章大家不要挨挤。”随口的几句话里俏皮有之,幽默有之,妥当得很,真是会说话。有听过鲁迅演讲的学生回忆:“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沉着、有力;他的浙江口音比较重,听起来相当吃力,但是语言简练,大部分能听得懂。”“他不是叱咤风云、锋芒毕露地口若悬河,而是声调平缓地在讲话,像年老的长辈为孩子们讲沧海桑田的生活故事。”(摘自《新一代》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