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2016-02-26刘少华
刘少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真招实策不断推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而中央“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
2012年的12月4日,刚刚履新不足20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那时,它还只是一个篇幅不长的文件,而非中国政治领域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在不经意间,“八项规定”成为中国共产党重塑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利器。三年已过,“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开山之作
分析人士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是从抓作风开始的,而抓作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出台“八项规定”。
“是开山之作”,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过去三年间,人们意识到,“八项规定”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不是走形式,而是许多改革的开始。
自此以后,一系列抓作风的措施陆续出台。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相继开展,配合着震慑官场的反腐败浪潮,使得作风建设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威力。
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从治标开始的“八项规定”,在过去三年间逐渐赢得民心、获得支持,并将一些好的做法与措施制度化。
“官场的风气出现了根本的改变,旧习惯已经破除,新作风正在产生。”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教授认为,“八项规定”代表着我们党希望彻底消除潜规则的决心,而“八项规定”的持续发力,则证明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全力扭转风气。
“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违反规定就要严肃处理,这个属于‘治标;给你制定规则,必须怎么做,形成新规则,这个属于‘治本。”燕继荣认为,尽管新的规则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形成,但苗头已经非常明显。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从“八项规定”开始,随着《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继出台,我们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党风廉政、反腐防腐体系。
过去,许多官员观念里对“三公”消费、大吃大喝等不以为意,觉得这不算腐败,这些思想在“八项规定”等一系列严格措施出台之后,得到了很大改变。“人们意识到,贪污腐败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八项规定管的看上去是小事,实际上对于观念的改变有着很大的作用。”竹立家认为,在这个基础上,才深入改变了许多官员的意识。
“动真格”与“持续动真格”
“动真格”,这是许多人对“八项规定”的印象。而“持续动真格”,则是过去三年中的常态。
从车子到房子,从会风到报道篇幅长度,人们发现“八项规定”事无巨细都要管,更发现这种事无巨细都要管的风格,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鲜明特点。
自2013年起,人们印象深刻的是,每逢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等,中央都会专门出台文件,严刹送礼之风。而在实施三年之后,“八项规定”的力度有增无减。在中央巡视组的一系列整改措施通报中,人们更是发现,“动真格”并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最近发生在北京和湖南的两场婚宴,很能说明问题。两相对比,不守规矩的后果的确“很严重”。
2015年12月1日,教育部党组召开视频会,对近期查处的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三所部属高校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进行通报。引起舆论很大反响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由于为其女违规操办婚宴,而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委员、院长职务。
而在11月17日,湖南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向该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呈送了一份《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礼事后报告表》。这场同样为孩子办的婚礼,只邀请了双方亲戚代表及孩子的部分老师和同学。婚礼当天,从婚庆公司租了四辆车,准备的七桌酒席未坐满,直系亲属以外人员的礼金礼品也全部退回。
“持续动真格”最直接地体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网站上。过去三年间,这个网站每月更新一次月报,从未间断。中纪委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都建立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月报制度,还在官网上设立了专栏,曝光典型案例。
一开始,通报中还模糊掉人物姓名和身份,如今已经实现了常态化的“指名道姓”,从部级领导到村干部,出现在通报中的官员都有名有姓。
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53085起,处理717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646人。而2015年前10个月,全国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27328起,处理3669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951人。
从风气变化到显规则发威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示,应当通过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形成这样的有效机制。在“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之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不敢腐”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八项规定”首先带来的是风气变化。对于许多官员来说,出门自己开车、晚上回家吃饭,已逐渐成为习惯。而在工作中,会议少了、文件少了、接待少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减负。
甚至一些落马官员也感慨,“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措施对于风气的改变作用巨大。
“假如‘八项规定、反‘四风等重大举措早出台三五年,我可能也不至于犯下如此重罪,我受贿额的90%都是发生在我担任副省长后的几年。血的代价和沉痛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从严要求和严格管理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法庭上陈述。
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度中央决算数据显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1.35亿元,下降16.2%;比预算数减少12.71亿元,下降17.8%。“三公”支出创近年最大降幅。
谢春涛认为,这种风气有传递效应。这些措施改变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从而改善了党员的作风,进而对社会风气起到了改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改变领导干部的作风,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他们是‘关键少数”。
这种风气的变化,改善了党和政府以及官员的形象。
不给潜规则留下机会,显规则就能发威了。燕继荣认为,党纪国法一直都有,但很多时候要么太原则,要么没有在实际中得到执行。在现实中都是潜规则在运行,“如今显规则认真了,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上下一气,通过纪律检查,通过群众举报,真正落实到底”。
由“八项规定”开启的净化中国政治生态的步伐,走过三年的时间,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坚定。
(李云贵荐自201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