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充盈传统文化的美

2016-02-25胡培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重阳节传统语文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所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

一、抓住教材深入挖掘,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字面含义,忽视背后传统文化的内涵,势必会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真正地领悟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美。所以,当开展教学时,要充分挖据教材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它所承载的美。

在教学苏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老师们通常就是在学生了解诗人、朝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写下的,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诗文中的“登高”、“插茱萸”特别感兴趣,感到新奇有趣。因为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人们在重阳节不进行这些活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就重阳节的文化进行一番探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阳节。紧密联系课文,引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介绍,便是个不错的教学契机。作为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进行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围绕“重阳节”起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相关的传说、诗词歌赋。由此可引发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热潮,让学生的心灵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感受传统文化意蕴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智慧的结晶,除了讲究物质化的客观事实以外,还特别注重思想上的延存,诗词歌赋便是主要的体现。除了讲解知识以外,教师还要善于打造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沐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而感染学生,感受所带来的意蕴之美。如苏教版《望洞庭》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写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洞庭山水”、“如同青螺”。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美轮美奂,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教学中,借助图画的呈现启发想象说话很重要,可以携领学生走入情景,走进画面,感觉到自己仿佛真的来到了洞庭湖边。其次,有感情的诵读也是一种好的教学策略,抑扬顿挫的朗读能读出诗歌的神韵,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让人宛若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当然,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一定少不了音乐的渲染。教师可以在备课前提前下载或者找一些相关的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背景音乐,在课上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词中意境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音乐艺术的音律美。

三、注重诵读,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诵读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方法,相较于眼观而言,更能够以自身的情感去体会语言的魅力,对于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情感的体会也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苏东坡有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而是诵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通过不断的诵读体验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之美。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诗词诵读的规律,让学生以反复诵读的形式,感受诗歌中得传统文化精神,例如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通过朗朗的诵读明了诗歌内容同时,还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依依不舍的友谊文化。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能够感受到王二小的英勇,更能体验到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四、通过学习实践,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

任何文化形态的形成都源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传统文化是历经无数历史先贤等人物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并非单纯的存在于虚空中,其物质化的特点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显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介绍传统文化内涵、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以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契机,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

例如在学《春联》一文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剪纸、出对联等活动,让学生亲手写一写对联贴在自己家的门上或者送给亲朋好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感受我国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通过实践与学习,学生们能感受到春联这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体会春联文字的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欢欣和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所以,在语文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并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构建充满传统文化之美的课堂,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胡培培,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猜你喜欢

重阳节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重阳节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