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2016-02-25姚建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词语课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语言发展。面对一篇篇或熟悉或陌生的课文,则需要教师要静下心来,沉入到文本中去,沉入到语言的世界里。还要有一双慧眼,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去发现文本蕴藏的教学价值,发现那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如承载的人文意义、文本潜藏的情趣意蕴、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文本的语言习得等等。教学前成竹在胸,教学时才能恰当引导,画龙点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

一、探寻文本承载的人文意义

课文中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透过字面去探寻背后的“秘密”、“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作为语文教材的课文,无论有怎样的理解,在寻求文本思想价值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基础出发来考虑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教育价值——能否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体悟,真切提升学生的思想精神。

如课文《艾滋病小斗士》,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所以,在研读文本时应该将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的范本来读。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启发学生探寻文本承载的人文意义,如“竟然、挺、轩然大波、随时、悲观消沉、坦然、痛切”等,从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文本中读出对学生有用的东西来。

二、体会文本潜藏的情趣意蕴

文本语言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一个词语看似概括,其内涵所包含的生活底蕴、文化底蕴却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句子虽然简短,却隐含着深层义、言外义、象征义、情韵义等丰富的情形意趣。文本中一个句子的表达,一个词语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情感和倾向。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我们则要通过咀嚼、吟咏、揣摩语言文字来触摸和体味作者的心境。

如在《清平乐·村居》中有这样的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整首词浅显直白,如果不抓住词句进行揣摩品味,那么其蕴含的意趣就会消失殆尽。“相媚好”一句,就可以深入开掘。抓住“相媚好”让学生领会“醉”的含义,领会词的意境,就会别有一番情趣——想象“翁”和“媪”当时所说的话,将老两口相互喜爱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感受。

三、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解读和吸收文本的思想价值意义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此,必须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即:首先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回过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语文课不能只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一趟,还要好好地走一走“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更重要的一趟,即揣摩语言形式的特点、作用、效果。

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实践。在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时,引导学生先找出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再围绕“急忙取”和“轻轻吹”这组看似矛盾的动词,细细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活动;最后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使文章产生一种更加撼人心魄的效果,需要教师先于学生去揣摩。

四、关注文本发展的语言习得

语文阅读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最本质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偏离了这一核心目标和本质任务的阅读教学是低效无力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词句精妙生动,写法别具一格的,结构巧妙独特,无不闪烁着作者纯熟的言语智慧,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生长点。教师研读教材,就是要合理把握教材的语言价值,发现课文中多彩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品味、内化、运用、积累,并在训练中学会创造,学会灵活运用,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言语智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秦兵马俑》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文中“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块内容,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兵马俑神态、动作、衣着等词语了解、表现兵马俑的特点。试着运用“有的……好像……”词语,说写一句或一段话。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语言及其表达方法,那就是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姚建华,教师,现居江苏无锡。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