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三个维度

2016-02-25刘凯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雨老桥技巧

汉代杨雄说:“能读千赋则善赋。”唐代杜甫也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该以阅读为中心,还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维度”:广泛性教学维度、深入性教学维度、专业性教学维度等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广泛性阅读教学维度

以阅读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为例。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这一组课文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中规定的阅读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二篇课文,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剖析,甚至采取读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细读深品,而对于《山雨》、《索溪峪的“野”》两篇非课堂阅读教学课文则略而不教或者轻轻带过。对于前者,笔者无可非议,但是对于后者,笔者颇有微词。理由如下:其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组中的4篇课文,均拥有一个同样的主题。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四篇课文均以“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为主题,写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感受以及赞美等。其二,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四篇课文虽然主题相同,但是写法各有千秋:《山中访友》与《索溪峪的“野”》以游记的形式描述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山雨》则纯粹是作者对自然现象——山雨的客观描述,言语之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现象——山雨的喜爱之情。阅读教学时,合理地安排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同一组中四篇同一主题的课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大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上述三种不同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写作技能。

二、深入性阅读教学维度

深入性阅读教学指的是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的技巧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切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寄寓于课文中的情感。总之,要引导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以《山中访友》为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层层解读。以第3自然段“我”对老桥的问候为例,我引领学生如是品读:(1) 作者为什么说“老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朋友”?(2)作者为什么称老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3)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老桥的品格以及老桥对人类的巨大贡献?(4)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对老桥怎样的情感?通过上述层层引导,学生很快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由“热爱大自然”升华到“礼赞大自然”的境界。比如有的学生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热爱、感激、崇敬等,还暗含了我们要保护自然景观与自然生态之意。”

三、专业性阅读教学维度

笔者在此文中探讨的专业化阅读维度,指的是在引导学生细读深品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中诸如散文、记叙文(含小说)、诗歌、说明文、童话、寓言等不同文学体裁的课文授予学生不同的阅读品鉴之法。以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例。我们应该授予学生下列细读深品之技巧:(1)朗读技巧。学生先自由朗读诗歌,教师点评并范读诗歌之后,引导学生总结朗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技巧: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应该按照“2221”的停顿读出这首诗歌的节奏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品读诗歌意境的技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典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江南画面?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前三句写景与最后一句抒情构成怎样的关系?(3)品味“诗眼”的技巧。A.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眼”的定义:诗眼是诗歌中表现力最强和最能开拓诗歌意旨的关键词句,一般由动词或者形容词充当。B.质疑:这首诗歌中哪一个词既形象又生动地描写出了江南的美丽?是否可以将此词换成诸如“吹”或者“拂”或者“碧”或者“到”或者“满”等词?理由是什么?(4)背诵默写的技巧。引导学生明白:古典诗词均是各学期大大小小语文考试时默写的重点,所以每学完一首古典诗词均应该及时背诵与默写:A.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诸如“间”、“重”、“还”等多音多义字的字音;B.背诵与默写时不能多字、不能少字、不能换字、不能颠倒顺序等。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可以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故此,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刘凯旋,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猜你喜欢

山雨老桥技巧
一阵山雨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乌鸦的警告
老桥
王哲勤作品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鹿野骋作品
古村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