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华代表着中国作家养尊处优的现状

2016-02-25朱白

南都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库切学养演讲稿

朱白

老实说,事先并未对余华的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过期望。这本号称余华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跟他之前的长篇小说相比,在出版之后也未引起任何争议,甚至连媚俗和趋利的媒体都没怎么关注这本杂文集。换言之,那些只是渴望从小说中读到当代荒谬现实,或者想知道所谓当代汉语先锋作家又先锋到哪里去了的读者,也许还会对这样一位早就化先锋为腐朽的作家的一本杂文拼盘感兴趣。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并非多么糟糕,之所被列为“失望之书”,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本杂文集真的是非同一般的平庸。

用不忍卒读来形容《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比较合适。印象中余华的散文、杂文虽然不见得就有多么真知灼见或者文笔优美,但至少能看出当代中国一线作家的水准,他谈音乐,谈各种自己喜欢的事物,甚至谈论自己的小说创作前后也比贾平凹之类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更有激情和神秘。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平庸,口水的语言,庸俗的观点,浮皮潦草的气质,让这样一本所谓的中国顶级作家“十年来首部杂文集”看上去就像是一卷长长的聊天记录。

本来我想用“演讲稿”来形容这本杂文集,但发现其实很多的作家的演讲稿也是很耐看的,不仅有学养蕴含其中,真知灼见和一个人的某种独特气质都可以被轻易看到。比如你看库切的讲演稿、看厄普代克的记者访谈、看纳博科夫的讲义,等等,都有作家一以贯之的某种气味和学养在里面。而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却看不出这些,不但用词造句之流俗,观点之老套平庸,连受过文学熏陶并有过经典小说的创作的影子都看不出来了。

我觉得这不是作家技术的转型,也不是水平的下降,江郎才尽之类的说法也不合适,而是反映了中国作家到了某种阶段就会自动变得庸俗而腐朽的客观规律。

对于所谓的严肃文学创作者,一旦成名,身边的杂事也就多了起来,莫言是极端例子,人情世故又是人在江湖的根基,怎么能全然不顾呢?在此大环境和风俗文化的背景下,养尊处优代替了创作上的继续冒险,安于现状、忙于应酬成了忘记继续实验、超越自己的搪塞之物。

在中国很难看到那些成名之后的作家,到了五六十岁时仍然可以拿出媲美自己当初巅峰期的作品。而我们熟悉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库切等等世界级作家,所谓盛名之下的壁垒通通没有。在没有创作心念和状态的时候,又有出版商的威逼利诱,拿出来一部又一部的充数货也就成了常态。

余华在这本书中谈旅行、故人旧友、国家、艺术、写作、文学梦、经典、体育,还有那些日记,皆属于平庸之作,看不出这是曾经的那个先锋作家以及一流小说家的任何影子。跟他上一本没能在内地出版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相比,连一点作家的心气都看不到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虽然从眼前之物得出轻率的观察也配不上作家的段位,但至少还是动用了一个作家眼光和智慧,而《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只能看成是我们作家被养尊处优和自我懈怠懒惰的见证品。

猜你喜欢

库切学养演讲稿
理解库切就是理解自己
阳光住进我心里
库切新作《耶稣的学生时代》首发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库切的“值得”和“不值得”
文献馆员之解读
祖国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