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原的山水画艺术

2016-02-25张良

美术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水画

张良

【摘要】黄原是20世纪巴蜀画坛卓有成就的画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30余年,勤于笔耕、桃李芳菲,为巴蜀地区美术教育和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成就涵盖诗书画印,书法、山水画造诣尤深、令人瞩目。黄原为人平易通达、淡泊名利,如今对黄原的艺术有所重视和探究的人并不多见,笔者试从其山水画艺术论及其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巴蜀地区;山水画;四川美术学院;黄原

黄原(1921-2007),原名黄海儒,四川广汉人。1950年考入四川省艺专,毕业后先后任教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和四川美术学院,长期从事山水、书法的创作和教学工作,1990年创立墨华艺术研究会任会长。黄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有《学书览概》《黄原书画作品集》《黄原作品集》。

黄原先于川西,后来隅居重庆,深受巴蜀地区丰富的自然风貌和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所熏陶。巴蜀地区的自然山川、名胜古迹、风情风物自然就成为黄原所表现的题材,他从小迷恋自然山水,时而自己独自游历,时而带学生采风写生,足迹遍布全国,特别是蜀中山水,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常常自娱自乐,以诗记旅途见闻,以画写沿途风光。蜀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触动着先生的心弦。

看黄原的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幽然、超逸的诗境和灵动、洒脱的画境。画中常见青山幽幽、满目苍翠、林中溪瀑、亭台楼阁、茅屋瓦舍、劳作农夫,真是如诗如画,让读者身临其境,如与作者在山林之中品味大自然纯净的诗情画境。画面充满淡泊、静谧的诗意,尽管有古风古趣,但又是作者亲历亲受之境。黄原论画有言:“画论神彩,画重意趣,形貌关乎技艺,主宰全在胸次,探源务本,自有重轻之别。”可见他的艺术之本,即作画要有意念,有趣、有情,才会生动,才会鲜活,才会感人。黄原有如此超逸的画格与他的性格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是贫民出身,性格儒雅,放达超脱,加之巴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点,孕育了先生自由奔放、超然洒脱的个性,有自娱自乐而不求闻达的士人君子之风。

“以书入画”是黄原山水画的一大特点。黄原的作品,极少拘泥于对物象的精雕细琢,更多的是率意潇洒的即兴书写。自古以来“书画同源”,黄宾虹论画有云:“画之道,在于书法之中,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笔墨之妙,画法精理,幽微变化,全含于书法之中。”黄原早年学习书法,研习北魏、晋唐及宋代各家书体,尤其精于行草,其行草书融入魏碑的堂正静穆和宋书的洒脱流畅、婉约清丽、单纯净洁、刚柔相济等。加之诗文和绘画的滋养,其书风更具“逸格”风貌。

黄原提倡运用书法之功于画道之中。古来引书入画者多以“金石”入画,“篆隶”入画,多以中锋运笔为基本特色,近代以吴昌硕、黄宾虹最为典型。然而,能以行草书入画者却甚少,而且最具有难度。黄原既有学习西洋绘画的背景,又有着深厚的传统文人画笔墨基础,他突破了以书入画中锋运笔的文人画传统笔墨程式,让行草、狂草在画面上驰骋纵横。他用线用笔自由奔放,无论中锋侧锋、逆锋顺锋,无不自由,或勾或挑,或点或扫,变化无穷,将笔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正如他所说:“中锋浑圆,失则肥软无神,侧锋秀峭,失则浮薄,腕底有功力,心中有韵致,无论如何用来,终成高品。”可见黄原的笔墨修养非同一般,无论中锋侧锋各有长短,都能为之灵活运用。看其作品《泉石小景》,画幅不大却简约概括,寥寥数笔便充分体现先生作画用笔之丰富和精妙。画中用笔极富草书的抽象意味和表现力,体会其笔触的运行始转,中锋变侧锋,侧锋变逆锋,笔笔见力,笔笔有味,黑与白、线与点的时常转换,独到而又自由。图中用墨亦颇为丰富,或干或湿,或淡或浓,皴擦点染自如挥洒,泼墨破墨、焦墨宿墨、积墨渍墨相互穿插,与用笔点线的长短、粗细、宽窄有机组合,丰富的笔墨变化犹如丰富的音质和不同的音色构成的一首交响乐曲。他对笔墨灵活运用的观念,是把笔墨精神和笔墨构成的规律看得比笔墨外在形迹模式更为重要,这使得他在处理山水笔墨的时候可以无需套路,更为自由,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黄原的山水画作品风格面貌极其多样。一般而言,画家都会有自己固定的技法程式,长时间难变其画风。但黄原的山水画题材多变,结构多变,意境多变,尤为怪也!从其作品中看不到具体的程式和格法,而是一种博采众长的格局,这也许是因巴蜀山水的变化无穷使然。黄原深受巴蜀山水的滋养,其作品风格面貌多变是因自然之景多变、自己感受多变之故。他时而画大山大水,气势磅礴;时而作小景写生,逸笔草草;时而作唐人诗意,诗意横生。笔墨线条时而翻腾飞舞,时而萧散松动,时而水墨淋漓。在构图章法上,或横截一段,或直取一角,甚至纸张长宽比例都无固定要求,只因心之所需。但无论如何姿肆,黄原对笔墨的处理极为严谨,奔放中见精微,细腻中见豪爽,不论作品大小,题材如何,都会让观者耐人寻味。

书家画画,易得其势而失其质,即笔墨的气势有了,符合物象的画理却丧失了。黄原笔墨自由灵动,用笔用线变幻莫测、潇洒自如,他的作品画境空灵,近看无规律可循,然远观之,山峦林木俨然,韵律节奏彰显,究其缘由,是作者熟知“物理”和“画理”,布虚留白,显笔墨精妙之美,正如他所说:“物各有像,像自有理,理之所在,法据以生,然触物兴怀,赋兴用意既在理法之中,又在理法之外。”作品《雨过鸣清弦》体现了黄原对“物理”的探求,画面构成开张有致,近中远景安排有序,图中雨后泉水一泻而下,树木经雨水冲刷后虽显杂乱,但在画中被他组织得有章可循,整幅画面用笔用墨湿气淋漓、气势酣畅、厚重苍茫、层层叠染,将雨后山林的空潆山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气格高妙超逸、以书入画、笔墨语言丰富和风格面貌多样,是黄原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在艺术上是个孜孜不倦的探寻者,他在大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里勤于笔耕,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精品,他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30余年,桃李芬芳,为夯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学科基础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巴蜀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