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6-02-25徐瑾群
徐瑾群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子宫肉瘤患者40例及子宫肌瘤患者42例的超声影像资料,分别为子宫肉瘤组(40例)与子宫肌瘤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肿块超声影像边界清晰度、回声类型以及内部结构,总结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子宫肉瘤组边界清晰3例,边界模糊37例,清晰率为7.5%;子宫肌瘤组边界清晰32例,边界模糊10例,清晰率为76.2%,子宫肌瘤组肿块边界清晰率明显高于子宫肉瘤组(P<0.05)。子宫肌瘤超声影像大多表现为中强回声,内部多为实性结构,而子宫肉瘤多表现为蜂窝状回声、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子宫肉瘤组血流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血管,血流方向紊乱,可见镶嵌样彩色血流;子宫肌瘤患者影像显示彩色血流多分布于肿瘤周边,血流方向规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子宫肉瘤;子宫肌瘤;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58-03
子宫肉瘤是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或子宫内膜间质以及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结构复杂,发病率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其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常见,育龄妇女发病率高。子宫肉瘤与子宫平肌瘤在发病初期鉴别较难,病理检查是唯一确诊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82例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分析其超声影像差异及特点,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子宫肉瘤确诊患者及42例子宫肌瘤确诊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分别为子宫肉瘤组与子宫肌瘤组。子宫肌瘤组平均年龄为(35.8±7.1)岁,其中病理检查显示子宫平滑肌瘤22例,非典型子宫肌瘤20例;子宫肉瘤组平均年龄为(45.6±6.5)岁,其中中胚叶混合瘤13例,子宫内膜间质瘤10例,平滑肌肉瘤17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年龄,且多数为停经妇女。
1.2 方法与观察指标 两组均采用上海中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SI-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MHz。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肿块超声影像边界清晰度、回声类型以及内部结构。超声检查时均憋尿使膀胱充盈,仰卧位,于下腹部进行纵、横、斜多切面检查。排空膀胱后,再行截石位做阴道超声检查,进一步观察子宫肿瘤的大小、边界、形态、位置以及内部回声强度。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块边界清晰率比较 子宫肉瘤组边界清晰3例,边界模糊37例,清晰率为7.5%;子宫肌瘤组边界清晰32例,边界模糊10例,清晰率为7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肿块回声类型以及内部结构比较子宫肌瘤组无回声2例,低回声3例,中强回声5例,蜂窝状回声30例;子宫肉瘤组无回声0例,低回声13例,中强回声25例,蜂窝状回声4例。两组肿块低回声、中强回声、蜂窝状回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患者内部结构实性9例,蜂窝状31例;子宫肌瘤患者内部结构实性33例,蜂窝状9例,两组肿块内部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肿块血流分布特点子宫肉瘤组血流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血管,血流方向紊乱,可见镶嵌样彩色血流;子宫肌瘤患者声像显示彩色血流多分布于肿瘤周边,血流方向规则。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有包膜肿瘤,也称作子宫平滑肌瘤。它的形成可能与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肉瘤是一类起源于子宫间质、子宫平滑肌组织以及子宫内、外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0%~40%,可见于子宫的各个部位。由于解剖位置和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在早期难以鉴别。并且有些子宫肌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过快,导致血运不足,肿瘤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发生水肿、囊性变、钙化等退行性变,其声像图表现特殊,往往会导致误诊。较长,能够充分弥补厄贝沙坦药效短暂的不足,其与厄贝沙坦合用时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翁德新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对4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单用厄贝沙坦组(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大量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在发病人群以及临床症状方面尚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发现,子宫肉瘤患者大多数为绝经者,而子宫肌瘤患者多数为育龄期妇女,说明子宫肉瘤发病时间晚于子宫肌瘤,两组在发病年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病灶边界的清晰程度与肉瘤的病灶分化级别、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边界越清晰,表明子宫肉瘤的分化越好,病变越轻。子宫肌瘤则是病灶结构与回声类型密切相关。大部分肌瘤内部为实性,呈中强度回声,小部分肌瘤内部呈囊性或蜂窝状,呈低强度回声。本研究中,子宫肉瘤组血流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血管,血流方向紊乱,可见镶嵌样彩色血流;子宫肌瘤患者声像显示彩色血流多分布于肿瘤周边,血流方向规则。子宫肌瘤患者其病灶在超声影像中大多表现为边界清晰、中强回声,内部多为实性结构。子宫肉瘤患者病灶多表现为边界模糊、蜂窝状回声、内部结构呈蜂窝状。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影像差异的原因在于肿瘤本身。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外有包膜,呈膨大性生长,故超声影像中边界清晰,回声强度较高,内部为实性。而子宫肉瘤为恶性肿瘤,其外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故超声影像中边界模糊,回声强度较低,内部多为蜂窝状。故边界清晰程度与回声强度可以作为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在发病年龄方面具有一定差异,超声影像各具特点,结合患者年龄及其超声影像学特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故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