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戏剧作品主题特征探析
2016-02-25范菊凡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范菊凡(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娼是社会的罪恶。
萧伯纳戏剧作品主题特征探析
范菊凡(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萧伯纳的戏剧作品以敢于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闻名于世,通过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来揭露英国社会剥削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社会主义、费边主义、精英崇拜三方面来具体分析萧伯纳戏剧作品主题特征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61
萧伯纳是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判家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以戏剧作品而闻名于世界,为广大读者所推崇,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他的戏剧作品丰富真实地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底层穷人,奢华的上流社会人群等芸芸众生,反映了英国社会的不公、剥削、压迫等现实状况。作者以他那犀利的笔锋,揭露批判当时英国社会的经济衰落、政治腐败,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试图改良社会等主题思想特征。
一、社会主义
19世纪英国经济、工业发展相当迅速,殖民地的扩充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血汗工厂”频频出现,中下层工人生活条件并未因为经济发展而得到改善。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贫困问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城市贫民的生活相当“凄惨”。他在戏剧中深刻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关心,命运的担忧,并揭露了他们受苦受难的社会根源:他认为穷人的悲惨命运就是“资产阶级有组织地对穷人进行抢劫与压迫”的结果,写出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真实画面,将社会问题暴露于大家面前。
萧伯纳的作品蕴含着其社会主义色彩。试图证明收入不公会破坏政治、法律和经济生产的社会平衡。萧伯纳对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英国下层民众凄惨生活的感悟诉诸笔端,满腔的不满流于笔墨当中。《鳏夫的房产》描写体面的中产阶级和贵族青年子弟“正如粪土上的苍蝇,靠剥削贫民窟的穷人来养肥自己。”一个不负责任的青年遇到一个白手起家的英国百万富翁的女儿,他们订婚了。他度假回到轮动后,得知那女人的父亲是个贫民窟的房东。他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不想由于婚姻和那种造孽的钱发生关系。后来他知道自己的收入也是从统一贫民窟产业的抵押得来的,因此他就委曲求全,黯然屈服于“不能避免的命运”了。现实的境遇终于使他回信转意,和那个女人结婚。作者毫不吝啬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来重利盘剥贫民的。
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更加犀利、尖锐地对当时英国的另一残酷的现实:资本主义另一生财之道,进行鞭挞和剖析。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在姐姐引导下由卖淫而开妓院,成了有钱人,供养女儿薇薇华伦接受高等教育,指望她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上流社会人士,并凭借身份和教养找个“有钱、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以摆脱贫穷,跻身上流社会,取得高贵的社会地位。母亲为了她的幸福费尽心机,但她却专为自己打算,冷酷无情地对待她的母亲,当得知母亲的钱是靠开妓院挣来的,她拒绝接受高等教育,并指责母亲通过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赚取肮脏的钱。而母亲则愤怒地反驳道:“生命还值什么钱?一天挣一个先令,给人家擦地板,到后来除了进贫民残废院,没有第二条出路”。作品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同时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
娼是社会的罪恶。
二、费边主义
19世纪70年代,一批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同情劳动人民,希望推动社会改革,但又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前景感到恐惧的知识分子,于1884年在伦敦创立了“费边社”,其宗旨是在英国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费边社提出的社会改革思想被称为费边社会主义。萧伯纳是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英国的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对穷人、工人的剥削之上的。作品中到处渗透着他对费边主义的信仰,即用温和渐进的和平主义和改良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
《茶花女》是萧伯纳最有名的一部戏剧。主要讲述了说话不饶人的语言学家贺勤与友人打赌,要在六个月之内,将满口乡音、在伦敦街头卖花的少女伊丽莎改造成大家闺秀。伊丽莎得知受改造之后有望斩断穷根,便欣然接受贺勤发音及仪态训练。六个月后,伊丽莎成为舞会上的焦点,富家子弟纷纷拜倒石榴裙下,可是她发现自己只是贺勤眼中的赌具而已,遂毅然离开。这正是该剧的核心要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的压迫和剥削。萧伯纳对这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剖析来表明他自己的人生观,传递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理解,揭露社会的不公,鞭笞资产阶级对穷人的压榨和剥削,对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呼吁和担忧。但他只是一位理想主义的社会改良家。常常在剧中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却以没有打中问题要害,未能解决问题而告终。因此,列宁这样评价“萧伯纳是坠入费边主义者中的一个好人。”正是由于这点,他在剧中留给读者的是他永远不熄的“理想之光”。
三、精英崇拜
萧伯纳崇拜社会精英,认为他们是最适合管理社会的栋梁,真正民主的实现只有在人人都是精英的民族中才会实现。
在《孤僻的社会主义者》中,主人公西德尼·卓夫西斯是萧伯纳心目中拯救社会的英雄和精英,对其形象塑造树立了一个有责任心、有良知的资产阶级精英分子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尽管主人公相当富有,极度憎恨自己所处的资产阶级对穷人的压制,对社会财富的巧取豪夺。作为社会精英他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拯救贫苦大众视为己任。主人公试图脱离资产阶级社会,以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改头换面。通过与工人的接触,意识到社会主义的成功不能落在什么都没有的无产阶级肩上,只能靠精英利用其超人的智慧、优秀的组织和政治手段及具有现实主义的思想意识来完成。真正的使命和未来的梦想是将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领袖人物凝聚起来,把改造资本主义的希望变为现实。作品中主人公思想的描述正是萧伯纳本人思想的真实写照:轻视贫民,看重地位,认为只有有知识的社会精英才能担当改造社会的重任。他认为,在英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劳工阶级的愚昧。
作者简介:
范菊凡(196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