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现状、问题及反思
2016-02-25梁盼张彦龙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梁盼 张彦龙(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现状、问题及反思
梁盼 张彦龙(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通过选取西部典型农村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总结,掌握其发展的动向,为更好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关心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地方政府采取改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期待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与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反思;社会工作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50
一、研究缘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近年来,全国经济建设状况良好,西部地区也有较大提升。但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有个较清晰的认识。因为这事关农民是否步入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如何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呢?改善农村的文化生活环境是关键,也是农村社会工作者与新农村建设衔接的良机。通过选取西部典型农村对农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做出一系列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了解西部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问题并对此做出反思,以期为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助力。
二、文献回顾
郭国祥和丁建芳提出农村文化的概念,即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各个方面,其内容涉及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包括农村的地方戏曲,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婚丧嫁娶,群众体育等,它一般通过乡村风貌、乡民气质、民情风俗等加以体现。本文中所使用的农村文化的概念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有不同之处,其内容更为全面,表现更为具体,其概念与刘福兴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中所提到的大文化概念有相似之处,刘福兴所提出的大文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的普及新技术的传授,思想道德建设,普法宣传活动,环境及公共卫生的建设,核心是人的建设。其内容是对前者的补充,对于我们理解农村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指出了农村文化的现状即农村文化建设已经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受到腐朽、庸俗文化的冲击,家族文化、宗教文化活跃,传统文化日渐衰落、民间艺术萎缩。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1]
陈樾指出要积极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指导作用,特别提到要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的一个作用是:要着力做好县、乡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搭建及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县乡的紧密联合,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馆、村有文化室,并将之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
三、东西部农村文化生活对比
孙静等通过对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调查得知: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高涨;大众性文化活动是主渠道;农民对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的渴求日趋强烈;农民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染与继承,其中大众性文化活动包括看电视、聊天、读书读报、打麻将玩扑克、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较为丰富,上网聊天、打游戏是主流活动,外出旅游也成为农民的新追求。[2]在天津等沿海地区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对文化建设尤为重视,各区县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组织大量的戏曲活动,在人们农闲时节组织观光旅游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之外,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村民继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相对于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忙于农作即使在农闲时节也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外出打工,当农民的物质生活没有得到保障后怎敢奢谈休闲娱乐,这也就是当我们问及如何打发休闲时间时,很多农民怨声四起的原因,他们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农民总有干不完的活;再加上当地政府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建设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迟迟发展不起来。
四、数据分析
此次调研采用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前往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乡鹰嘴村、莱窑村、吴家川村;东湾镇三合村、大坝村、南头村;乌兰镇西滩村、西关村、东关村10个村庄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全组人员分成三小分队,由小队长带领队员进入村民家中通过问卷调查,无结构式访谈等形式进行,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基本情况
(1)被调查者年龄结构
关于年龄的选择,在问卷设计的最初,考虑到调查地点是在农村,中、青年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大多为少年及老年人,并且考虑到知识水平对填答问卷的影响,需要将12岁以下、75岁以上的人群排除。我们采用偶遇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同时对调查对象开展访谈。
结果显示:20至45岁年龄段的数据占到48%,46至59岁年龄段的占22.2%,20岁以下的占18.7%,20岁以下的只包含高中生和初中生。最终数据符合问卷设计的原则。
(2)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也在问卷设计的预料之中。上过高中的仅有28.8%,所以设计问卷的时候尽可能地把问题简化,并且调查员选择当地的人,每个小分队配有一名能用方言与对象交流的人。
(3)职业
在农村开展调查,农民无疑为主要调查对象,数据显示农民占56.1%。其他人员则包括:在农村经营便利商店的个体户,教师、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务工人员等。
2.农村文化娱乐现状
(1)是否设有图书室或图书屋及开放情况
有些农村并不缺乏图书室,虽然设有图书室,但并不经常开放,甚至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也不是说刻意关闭,而是图书室的设置不适合农民使用,里面的书籍、杂志、报纸,农民无法阅读,只因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得知,基础设施中最多的便是寺庙,占了29.1%。因为在西北的农村,戏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项目,所以寺庙是每个村子必有的。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逢年过节,村民都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听戏。
基础设施少,也是阻碍人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少人反映,农闲的时候想休闲也没有地方,没有设施,只好在家看电视或与邻居聊聊天仅此而已。也有部分人反映有些基础设施在村委会附近,离得太远。
基础设施少的应该增加数量,让农村的人们也有健身锻炼的机会;设施的安置应该以靠近村民为主,方便村民使用,避免设施的闲置。
(3)居民每天用于文化活动的时间
娱乐活动时间对于农民来讲,就是下完地,干完活,吃完饭之后的时间。劳作的疲劳,很多人表示只想好好的休息,缓解疲劳就好,不要求其他的娱乐活动了,最多的也就是看1到2小时的电视。那些有2小时以上的娱乐活动时间的其实是一些无法劳动,在家带孩子的老人家。
(4)居民每年用于文化生活的花费及家庭年收入情况
我们定义文化生活的花费为购买书籍的花费、旅游的花费、上网聊天、看电影电视、听戏、逛庙会等产生的费用。
收入较少的家庭,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如表所示,10000元以下的,他们的花费主要就是看电视的费用。10000元以上的,文化生活花费增多,原因是这部分家庭除了看电视,还会产生上网的费用,也还会去周边的一些县城游玩多出一些花费。
国家政府若能加大投入,帮助农民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不是让他们全部买单,那么农民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拖社会的后腿。精神的满足应该与物质的满足同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5)文化娱乐活动方式及场所情况
调查中可以看出,主要在家中进行文化活动的村民占到了所有调研对象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在空地进行文化活动的五分之一以上,占到了样本总体的60%,而在剩下的40%的调研对象中,又有20%左右的村民是在商店或寺庙进行文化活动,只有20%的村民是在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由此可见,当地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场所是极度缺乏的,村民的文化活动也因此受到限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是刻不容缓,对于村民的思想认识提高也已经不能忽视,只有硬件和软件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数据中综合可以看出,在“活动方式”中,仅看电视、听广播和聊天加起来,就已经有51.9%,可见活动方式的单一。在表“活动场所”中,则更明显的观察到在家中和在空地进行娱乐活动有60%,说明场地限制了人们进行丰富的娱乐活动。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村委会没有带动村民进行丰富的活动,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办一些传统的节庆项目。传统固然应该继承,给农民注入新鲜的文化和元素也非常有必要。
(6)村庄进行文化建设政策方面宣传的状况
进行过相关宣传的村子占38.9%,没有做过宣传的占56.6%。村委会在宣传和实际的投入方面都做得不足,会导致村民不了解国家的新政策、新理念,非常不利于新农村的发展。发展不是村干部们单方面的任务,只有带领村民一起行动起来,发展的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3.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度及态度状况
(1)村民的参与度状况
从数据分析中可知,参与度总体偏低。参与问题即积极性的问题,宣传不到位,因而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关注便不参与。但是不参与也不代表不需要,内心的需求无法表达,表达了却也无法得到满足。其中也不缺乏农事比较繁重的家庭,他们根本无暇顾及。
信息时代,农民当然也是急需新文化的,大众的需求多样化,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最需要的是新时代的人才去带领他们去尝试和探索多元的新文化。
(2)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否能够满足需要
综合数据可知,人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现状如此不堪;人们对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度一般,因为他们无从参与其中;他们不提出建议,因为没有人能真解决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太多太多,任重道远。我们的调查,也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数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只是说说而已。
五、问题及反思
在极其短暂的调研日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并作出了深刻反思。
1.主题模糊,成员难以确定。此次专业实践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确保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选择切合农民生活的主题以及作为调研主体的个人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践前期的准备阶段,主题选择和成员确定成为主要问题。
2.话题偏离,以文化生活现状为主题的调研渐渐演变为政治论坛。由于当地农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而且关系网盛行,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关注,并将中心放在政治层面。
3.农村娱乐休闲方式单一。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有看电视,跟邻居聊天,下棋打牌,庙会最为常见,少数村庄有广场舞,外出旅游更是少之又少。
4.农民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村民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生活还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村民认为跳广场舞是不务正业,参与度较低,并且在很多人看来农村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娱乐活动,就是请演员唱唱戏,农闲时打打球,再深一层的就是订几份报纸,建几个图书屋,更甚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对住房的统一规划和改造,新媒体下的文化生活无能力接受。
5.文化设施严重缺乏,即使有也利用率低。就我们所调查的地方而言,农民对本村健身器材的存在大多都持怀疑的态度,有的健身设施和图书屋都建在村委会,并且距离农户集中区较远,甚至有一半的村民都不知道有这些东西。另外我们发现三分之二的村没有群众性的文化场所,就算有利用率也不高。
6.村干部思想意识陈旧,村委会对文化生活宣传太少。我们在访问过程中发现,乡(镇)村干部方面存在着如下的问题:认为设立图书屋是浪费资源,根本没有用,而且还有对村里文化设施变卖的现象,当地政府以及村委会没有对村民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教育,以至于村民的漠视和冷淡。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村文化建设软硬件的不断发展。[3]
7.农民经济收入微薄,致力于家庭收入,无暇顾及其它。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知道大部分村民在农闲时间会去附近的工厂打工,以此来增加收入。文化生活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每年就只有过年的前后一个月时间是闲暇的,但由于身体的困倦需要休息,再加上年货的准备,也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
8.针对诸多的问题,我们意识到农村社会工作在开展经济扶贫的同时,文化的建设也是西部农村地区的重大需求。西部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的富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
[2]孙静、夏习英、张洪霞、崔宁.农民文化需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20期。
[3]徐学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成因及推进思路[J].中州学刊.2008年1月
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4年)
作者简介:
梁盼(1986--)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职业化、司法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
张彦龙(1994--)甘肃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