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层次性初探

2016-02-25郭守红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山东东营257237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层次性创设

郭守红(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 山东东营 257237)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层次性初探

郭守红(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 山东东营 257237)

《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环境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被幼教工作者所重视。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显性与隐性环境,当游戏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要努力发挥环境和材料的催化作用,让区域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区域环境;互动;有秩序;层次性;可操作性;操作材料

《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环境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被幼教工作者所重视。为此,我们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显性与隐性环境,在创设的过程中,和幼儿共同讨论、共同操作、共同创造,让幼儿真正成为与环境互动的主导者。当游戏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要努力发挥环境和材料的催化作用,为幼儿的游戏注入活力与生机,发掘环境更深层次的教育功能,让区域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一、科学布置区域环境,提高环境的育人性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的区域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 而环境作为一个“隐性课程”,对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打造区域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巧妙的运用环境暗示法,将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制定好的规则,蕴含在环境中,让环境说话。如:材料的摆放按标签对应,幼儿用完操作材料后要放回原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归位意识。标识对幼儿来说可以起到一个“错误订正”的作用。小班的幼儿使用活泼有趣的卡通动物,中大班的幼儿使用几何图形或物品配对,在材料归位的过程中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对于一些常规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设计标识图,并张贴在相应的区角里,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醒:小嘴巴上竖一根手指——这个区里要安静;一个纸团娃娃笑着跳进纸篓里——剪下的碎纸要送进纸篓中等等。通过标识的暗示,幼儿逐渐明白在活动区域中要遵守规则,学会了如何玩、怎样玩得高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2.创设有层次、可操作的区域环境

首先是视觉低处的环境,我们把此类环境划分为展示性环境、操作性环境、支持性环境、提示性环境。低处的展示性环境主要是幼儿能够自主的展示作品。如用硬纸壳包上印花棉布制成的三层立体挂架;用55个圆纸筒拼粘而成的花儿朵朵展示墙等。操作性环境则是在区域内的墙围上制作各种可供幼儿操作的墙饰,如小猫晒鱼场、热闹的十字路口等,既丰富了区域环境,又增加了幼儿和墙饰的充分互动。支持性环境是创设能够支持幼儿活动的环境,如方法提示、拓展思维等,。在提示性环境方面,一是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二是对活动常规进行提示的相关环境。如在“小医院”游戏中,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看病流程张贴在墙上,导医问诊一挂号一看病一划价一取药,游戏流程清晰明了,给幼儿以提示。

其次是空间中部的创设,我们主要借助与各类作品展示架。酒盒子、竹编垫、卫生纸筒等等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东西,经过教师的巧手设计,一经加工立显高大上,变成了孩子们自主展示作品的好去处。

在区域环境中的高处空间,我们多采用树枝悬挂,给人视觉上向上延伸的感觉。当幼儿亲手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悬挂在自己带来的形态各异的树枝上,活动室即刻因为孩子们自豪的欢呼亮丽起来。

二、合理投放区域材料,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1.材料投放突出共享性

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还始终坚持目的性、层次性、安全性、幼儿参与性的原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 同时我们班级区域材料的投放还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着班级区域活动创设的内容,同年龄班可以针对一项内容各自制作不同的区域材料,定期轮流交换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搜集和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可以节省资源,避免各班级制作材料的重复。

2.材料投放突出层次性

材料投放时,我们注重突出材料的多样性、实用性和层次性。针对同一种材料分层次投放,让每名幼儿都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内容。如《奇妙的方块》游戏,这是一个立体的俄罗斯方块游戏,精致的不织布盒子中装满了老师自制的各种俄罗斯方块图形,每个方块内部填充上丝绵,结实耐用。老师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玩法,并制作了让幼儿一目了然的台历式示例。对于能力偏弱的幼儿可以按照图示(图形、物体)拼一拼,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自己尝试任意创意拼摆,趣味盎然。

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对材料的操作频率及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使材料投放呈现出动态性。老师们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观察指导——调整环境、材料——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材料,引导孩子在实践探索——交流提升——丰富经验——再交流提升——再实践探索的良性循环当中发展。

[1]董旭花、刘霞、赵福云、韩冰川等编著《小区域 大学问》

郭守红(1973--)女,汉族,山东省高唐县人,现就职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文明幼儿园,本科学历。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90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层次性创设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