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野调查对民族教育研究的意义

2016-02-25孟亮何帆康祝婷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教育意义

孟亮,何帆,康祝婷

(1.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田野调查对民族教育研究的意义

孟亮1,何帆2,康祝婷2

(1.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在教育研究中,科学主义研究的范式出现越来越多的缺陷,渐渐占主要地位的是注重体验,强调定性与整合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研究范式。民族学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就是源于其范式,这种方法对于探寻民族教育的理论与反思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教育;研究;意义

1什么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具体内容是到现场实地考察研究,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故也称“现场调查法”。现代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成熟的标志就是田野调查方法的成熟。而人类学的中心内容,是以研究他文化已有的民族志和实地现场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从而达到对他文化的深入了解。要找到民族教育的根基,我们需要对该民族的社会和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田野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

2田野调查的基本原则

其一,价值中立原则。我们前往田野现场调查中唯有保持价值的中立,把自己放在一种客观冷静的角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才能让我们更本真的了解当地文化以及避免陷入当地社会关系中。其原则更强调的是在调查中应竭力抛弃已有的理论框架,去有目的性地收集符合自己结构框架的资料。

其二,整体论原则。整体论含义是将文化放置于此时特有的时空条件下从大局观上进行详细的理解,从可以避免由于只从某种单一视角而导致片面的观点。那么怎样在田野调查中把握好“整体论”,需要注意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性,要想对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要素与现象的准确详实的理解,唯有把其放置在“整体论”的联系性中才是可取的,这对于我们进行民族教育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三,文化的相对性原则。在人类社会中人类文化共同体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组成,多样性是文化的重要特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展开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给文化贴上标签“先进”与“落后”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会导致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变狭隘,更不利于我们看展民族教育研究。因此,我们进行田野调查要秉持文化的相对性原则,处理好民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释放到最大。

其四,发展性原则,在人类社会,教育是特有的产物,随人类社会进步而变化,并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相符合,民族教育同样,甚至在社会制度的变迁、各种文化相碰撞、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作用下,程度更为剧烈,给人类展现的景象也是复杂而多变,此时的教育已非彼时的教育。我们要把握文化所处的背景,充分了解时代赋予它的新变化,手机第一手真实的资料,细察现代民族教育的实情,因地制宜进行开发,描绘民族教育的鸿伟蓝图。

3田野调查对民族教育研究的意义分析

3.1田野调查属于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民族教育研究在田野调查下,拥有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从教育的角度有助于我们来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民族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少数民族群体,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比如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少数民族群体一直是社会强烈关注的弱势群体。

3.2田野调查有着跨学科、跨文化和实践性特点。民族教育的研究当然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需要民族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民族教育也具有跨文化特点,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民族教育研究应该在一般教育共同的问题基础上,还要探讨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差异性。在实践性特点上,指的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特定人群的实践行为,并且拥有强烈的地方性和适应性特点。在田野调查的范式下,我们民族教育研究者需要走出书房,走出固定学科,走进田野,走进多元文化学科,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运用田野调查对民族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跨文化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可以进行相互补充。

3.3质疑和反思现有民族教育理论,也是田野调查所体现的。目前,我国的民族教育理论还是处于一个建构发展的阶段。理论的完善,是一个既需要借鉴参考,又要不断质疑反思以及重新构建过程。原有的民族教育理论,已无法适应现在民族教育实践。这种非常滞后于现实情况的理论要改进,需要思考新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质疑和反思的眼光看待一切。笔者认为,我国的民族教育理论大多停留在普通性的认识和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多年来其发展非常缓慢,创造性的新思想新理论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特定区域民族的教育研究深度和广度的缺乏,导致对各民族教育之间的差异性的认识极为有限,因此无法对民族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方法上的保守,而且过分倚重文史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文史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样缺少验证。应该看到随民族社会变迁,过去的研究结果会陈旧,不能反映当前的状况,也会受当时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所以对文史资料进行实地考证是必要的。民族学研究注重深入实地对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语言文化等的考察,能反映民族的教育状况,但也是浅层次的,而且除非民族学研究者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否则他们去揭示民族教育的规律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教育理论的研究者,缺乏田野调查的技能,第一手资料获取困难,对民族教育发展动向不能及时掌握,故对理论是否适应实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无从知晓,使间接反馈回来的信息质量降低,这必然会影响理论创新的过程。民族教育理论应以服务于民族教育实践为旨归,这也是对理论进行质疑与反思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郑茸,贾红杰.田野研究及其对教育科研的启示.教育研究,2007(2).

[2]孙振东.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施爱东.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西北民族研究,2006(1).

[4]孙杰远,徐莉.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陈时见.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46-01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民族教育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