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气候成因的分析

2016-02-25孙恬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气候成因

孙恬(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区域气候成因的分析

孙恬(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摘 要:气候是自然环境要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研究自然地理的基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贯穿地理教学始终,也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气候是中学地理的必考知识点,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的判读不准确,因此,本文以东亚、西欧进行区域气候成因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气候;成因;多种因素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21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受多种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一般而言,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形成影响较大。

1.太阳辐射

影响气候的最基本因素是热量,而太阳辐射影响地表热能。根据各纬度接受的热量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热量带:

赤道带: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太阳高度角全年较大,是全球接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

热带:在纬度10一25°,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能最多,除回归线以外地区,其余部分太阳直射点将经过其两次,地表接受的热量相对较多。

副热带:位于纬度25—35°间,也称亚热带,是由热带过渡到温带的地区,无接受太阳辐射的机会。

温带:位于纬度35—55°间,受天文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太阳辐射能冬季获得的较少,温度低,四季分明。

副寒带:位于纬度55—60°间,由温带过渡到寒带,也可称为亚寒带。该地区昼夜长短差异显著,极夜极昼现象尚未出现。

寒带:位于纬度60—75°间,极圈内发生极昼、极夜现象,全年接受的热量都较少。

极地带:纬度75—90°,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全球昼夜长短差异最为显著。接受的热量年变化差异最大,日变化差异最小。

2.大气环流

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情况不同,因而产生了气压带风带。在赤道地区因全年接受的热量最多,因而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堆积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因纬度最高,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最少,因此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来自南北纬30°的暖气团分别南上与北上,与南北极分别南下与北下的冷气团相遇,在南北纬60°形成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因此在南北纬60°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气流又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在赤道与南北纬30°之间分别形成东南信风带与东北信风带,在纬度30°与60°之间形成盛行西风带,纬度60°与90°之间形成极地东风带。这构成了影响气候的三圈环流。

3.海陆位置

因水体与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使原本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切成块状。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在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进而对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形成起了关键作用。此外,由于大陆的存在,即有了距海远近距离,这再次对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形成造成了影响。

4.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般从海拔高度、坡向、山脉走向来考虑。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阳坡光照充足;迎风坡降水多;山脉走向影响暖湿气流的深入。因此,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尤为重要。

5.洋流

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降低,湿度减少。

二、综合运用

1.以西欧为例

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的地区,该气候区分布范围最广,其形成原因因遵循以上分析,步步深入,层层思考。

(1)太阳辐射

西欧的该气候区主要位于北纬40°与60°之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因形成温带气候。

(2)大气环流

40°—60°N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由于西欧西面临大西洋,常年接受西风带来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沿岸气温增高,湿度加大,海洋对该地区影响较大,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该地区全年降水均匀,气温的年较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3)地形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全球海拔最低的大洲。山脉又多呈东西走向,如: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均为东西走向。此外,西欧地形破碎,海洋深入内陆,因受冰川侵蚀的影响,多峡湾。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更容易顺着东西走向的山脉深入内陆,因此,西欧受海洋影响深远,气候海洋性特征突出。

(4)洋流

欧洲西部有一股势力强大的暖流,即北大西洋暖流,增加沿岸地区的温度和湿度,致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区一直延伸至60°N以北地区。

2.以东亚为例

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为东亚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其原因与海陆位置密不可分。位于亚欧大陆——全球最大的大陆,东临太平洋——全球最大的大洋,因此是全球海陆热力差异最为明显的区域。冬季,陆地降温快,在亚洲北部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停留在洋面上。因此,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从高纬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冬季降水少,气温低。夏季,陆地增温快,在亚洲南部的南亚地区形成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之停留在洋面上;海洋上形成势力强大的夏威夷高压。因此,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对东亚地区增温增湿,因此夏季降水丰沛。

3.以南美洲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例

该地区位于赤道与30°S之间的大陆东岸,20°S穿过其中部地区,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本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气候。

该区域位于东南信风带内,因东南风带来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空气湿度增加,带来丰沛降水。此外,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经南美洲东岸,增温增湿,进一步加强了该区域的湿度。由于水分和热量条件的改变,该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由此得出,气候的形成因根据具体的地区进行分析。在大陆西岸应注意着重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大陆东岸应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外,气候的形成不是单一的受一种条件的影响,在对气候成因做出分析时,应进行多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李万龙.新教材(人教版)插图分析[J].地理教育,2005,06:26-27.

[2]王赞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与主要气候类型判别[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8,09:69-74.

[3]黄春玲.大气环境专题重难点突破[J].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12,Z1:94-98.

作者简介:

孙恬(1995---)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气候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