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2-25梁勇建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定向运动适应人格

梁勇建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梁勇建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和人格的促进效应,以期为普及和推动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教育部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随机抽取丽水职业技术学院134名学生进行为期近一年的实验观察,并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适应和人格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适应和人格的大多数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定向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适应,积极影响大学生人格。

关键词:定向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人格

0前言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因素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体育运动对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所具有的独特效用也得到学术界的基本认同。但从文献搜索的结果来看,研究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状态关系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体育锻炼方面,极少研究涉及到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2004年才成为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2004年将定向运动定义为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分别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的检查点的运动[1]。定向运动可以由个人单独参赛,也可以由两人以上组队参赛。定向运动通常在校园、公园、野外等自然条件下开展,在这种环境进行身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还能培养其冷静果断、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有关定向运动心理效应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定向运动对缓解焦虑、抑制不良情绪、减轻人际关系敏感、提高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效用[2]。但从方法学角度上看,已有实证研究结果的效度存在较大的可疑性,原因在于部分研究通过比较定向运动参与者与非参与者两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来说明定向运动的心理效应,但实际上这种差异比较仅仅只能反映两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无法凸现出定向运动的心理效应,而其它实证研究在被试选取上多采用自然分班的方法,这违背了随机抽样的原则,使得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前的心理水平可能就存在差异,因此就有这种可能出现:实验开始前实验组被试总体的心理水平就比控制组要高,那么试验后实验组比控制组心理水平高就不足以完全说明来源于定向运动。基于上述研究不足,本研究拟通过较为严谨的实验设计,探讨定向运动在高校推行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效应,以期对大学开展和普及定向运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的高职学生,从定向运动班中随机抽取学生66名(其中女生22名)作为实验组被试。另外从其它公共体育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学生68名(其中女生31名)作为对照组被试。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依据研究的内容,围绕定向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过CNKI、EBSCO、Elsevier数据库查阅了定向运动、健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本研究的基本方向。

1.2.2问卷调查法。心理健康调查采用了教育部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经过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校标效度、结构效度的多重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三份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两次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1.2.3数理统计法。实验前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差异,以此来验证定向运动是否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效应。

1.2.4教学实验法。从定向运动班和其它体育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定向运动教学,对照组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分别在实验前后用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心理状态的测试。

1.2.4.1实验设计与控制。

(1)实验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的高职学生中,从定向运动班中随机抽取学生66名(其中女生22名)作为实验组被试,另外从其它公共体育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学生68名(其中女生31名)作为对照组被试。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的初始水平相当,进行了实验前测。前测项目包括心理健康、人格以及适应能力。实验组进行定向运动进行学习与锻炼,对照组按照日常生活习惯和学校规定进行学习和锻炼,通过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差异,以此来验证定向运动是否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效应。

(2)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教育部课题组(2005)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作为测量工具,该系统共包括四个分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以及《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由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反映的是一年内学生对所经历过的事件的评价,从时间跨度上不符合本研究的要求;此外,《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的条目描述的都是具体的外部事件,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一些负面事件,如“考试失败”、“被人误解或错怪”、“家庭经济困难”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这些影响因素与本文所研究的定向运动相关不大。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本研究采用的心理健康量表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以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3)实验前后测试项目。

①实验前测项目。前测:实验前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心理健康的初始水平, 第一次测试在2013年9月第4周的体育课中进行。

②实验后测项目。后测: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复测,第二次测试是在2015年6月第2周的体育课结束后进行。

1.2.4.2实验控制。

(1)首先,为保证两个样本的同质性,在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初始水平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

(2)在实验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外部因素进行控制,如实验班和对照班都采取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条件及设备,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3)在实验的过程中未告知两个班的学生在进行教学实验,从而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在进行教学实验而引起态度异常,直接影响测试的结果。

(4)为防止出现由于时间间隔过长而造成实验的内部效度的降低,选择在实验开始与结束的1天内进行实验前测与后测。

(5)定向运动具有区域大、人员分散、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前需要事先考察练习地形,对危险区域在地图上圈注,并用警示带在实地标记,路线设计上也要避开危险区域,以降低潜在的风险[3]。

2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2.1.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上的比较分析。将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在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表1的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等十二个维度总评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实验前的心理健康处于同一水平,在比较试验后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直接利用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2.1.2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适应七个维度上的比较分析。将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在适应七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表2的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七个维度总评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实验前的适应处于同一水平,在比较试验后两组被试的适应水平时,可直接利用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表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水平比较

表2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适应七个维度水平比较

2.1.3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格七个维度上的比较分析。将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被试在人格七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同质性检验,表3的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利他、重情以及随和七个维度总评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实验前的人格特征量处于同一水平,在比较试验后两组被试的人格特征量时,可直接利用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表3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格七个维度水平比较

2.2 实验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2.2.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健康各个维度上的比较。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上可以看到,实验组被试在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被试,说明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定向运动课程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被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焦虑、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和冲动五个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抑郁和依赖两个维度方面,实验组得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焦虑、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冲动、抑郁和依赖方面的改善效应更为明显。

表4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十二个维度水平比较

定向运动对大学生焦虑症状的改善在于定向运动是一项在户外进行的有氧运动,当学生置身于校园、公园等户外环境中,首先获得的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4]。此外,有氧运动能大范围调动身体肌肉活动,并易于兴奋递质的神经传递,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流畅体验。

在心理健康量表中,自卑往往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信心,经常担心、阻碍自己的行为,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5]。定向运动改善大学生自卑的途径是,定向运动参与者面对复杂陌生的地理条件时,需要精确判定方向,选择正确的路线,每次准确找到一个标记点,都是对学生努力行为的正向反馈,当其完成全程时,这种成功经验的积累将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从而降低他的自卑症状。

定向运动除个体项目外,还包括团队比赛的形式,这要求选手们必须相互配合,群策群力,这种团队氛围使得学生在定向运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对他人的信任感。此外,定向运动还强调与竞争对手间的合作,因此定向运动还能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退缩和社会攻击心理。

参与定向运动大学生在“冲动”维度上的提高在于,定向运动是在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进行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将导致方向选择失误,耗费参与者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因此定向运动要求大学生在极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决策,这能培养大学生处乱不惊,冷静思考,主动适应的心理品质。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定向运动对降低大学生抑郁情绪有良好的效果,这是由于定向运动是具有较长的比赛过程,并且在开放的户外环境中进行,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亲近自然,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这种空旷开阔的环境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自身的渺小,从而弱化了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压力。此外,从生理角度分析,定向运动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神经递质如β-内啡肽、儿茶酚胺、5- HT等能引起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心理应激和交往增加,愉悦感增加,压抑感减轻。

参与定向运动的个体通常会面临独自决策的环境,这种环境就强化了参与者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个体在困难面前迅速决策的判断力,这使得参加定向运动大学生在“依赖”维度的得分显著降低。

2.2.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适应各个维度上的比较。从适应各维度得分上可以看到,实验组被试在适应七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被试,说明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定向运动课程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适应在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被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适应七个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人际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以及满意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定向运动对大学生适应中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和择业适应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人际关系适应上,参加定向训练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被试,这与前面心理健康量表中社会退缩与社会攻击维度的结果一致(见表4),说明了定向运动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说明了本研究具有良好的效度。定向运动对人际方面的改善已进行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表5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适应七个维度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参加定向运动课程的实验组学生相对于对照组,他们的校园适应能力有了显著性提高,定向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失利情景提高了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定向运动,大学生能认识到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阶段成功的积累[6]。这其中还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他们从中体会到困难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主动适应去解决困难,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自我评价。

定向训练大学生在择业适应能力上也得到显著提高,这是由于因为定向训练是一个开放性的项目,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跑步、跳跃、穿越障碍等基本体育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地形,再作出决策的全局统筹能力,对地图的识记还提高了其短时记忆的能力。定向运动还要求选手需要掌握地理、动植物、气象等自然常识,这也使得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得到提高。此外,定向运动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项目,大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规划出一条完美行进线路,这条线路必须经过实践,作出修改和调整才能成为一条真正最佳的线路。这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择业选择上更具有目标性,自身能力与应聘岗位更具有匹配性,不至于迷茫、盲目、眼高手低。

定向训练实验的学生在情绪适应能力上也有显著性提高。情绪状态是衡量一项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在学业和工作机会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这会导致使学生间人际关系淡化,交往减少,从而产生抑郁、紧张、焦虑、去人性化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经济能力上的比较所造成的心理失衡,恋爱过程中的挫折体验会导致失落、悲观、自我价值缺失等心理障碍,而定向运动训练可以将这些不良情绪通过不断地奔跑及时宣泄出来,从而保持正负情绪的平衡。

由表5可知,定向训练大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学生,这是由于定向训练虽然是一项有名次高低的项目,但与其他项目相比,它并不强调与对手的对抗性。其他项目里,与对手竞争的失利将使个体感受极大的挫折感,从而产生低落、沮丧等情绪。而定向运动更是一项自己与自己比赛的项目,选手可能在最终的名次中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找到赛场中的各个标志点,并且最终完成整个全程的成功体验是其他对抗性项目无法具有的,大学生在定向运动中更容易体验到阶段性胜利所带来的喜悦以及技能提高的满足,从而获得更高的满意评价。

2.2.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格各个维度上的比较。从人格各维度得分上可以看到,除“重情”维度外,实验组被试在其它六个人格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被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适应七个维度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严谨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在活跃上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距(P<0.01),在坚韧与随和上的差异达到了极为显著(P<0.001),说明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人格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和随和维度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

表6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人格七个维度水平比较

活跃主要是反映个体合群和活跃的倾向,高分表明擅长与人相处,且积极主动,温和自然;低分则表明在与人交往中紧张、拘束,不擅言辞等,甚至被动退缩[7]。由表6可知实验组大学生的活跃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参加定向训练的大学生更善于与周围的朋友、同学、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与人沟通,这是由于定向活动很多是集体项目,需要队员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才能保证顺利完成所有目标。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分歧和争执,因此需要队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向队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还要耐心倾听队友的意见,做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制定出一致的计划。

坚韧主要是反映个体坚定执着、努力进取的倾向,高分表明目标明确,坚定执着,且踏实努力;低分则表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和容易放弃等。参加定向训练大学生的坚韧得分要远高于对照组学生,显示了定向运动在这一维度上的显著效应,这是由于定向运动是一项长距离、多目标的项目,良好的体能和坚强的意志是每一位定向参与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外,定向运动要求参与者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完成各个标点,这种规则保证了每一阶段目标的清晰,同时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参与者,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善于设定明确、合理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严谨主要是反映个体仔细认真、严谨自制的倾向,高分表明认真做事,遵守规矩和自我克制;低分则表明放纵随意,别出心裁。表6的数据显示,实验组被试的严谨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被试,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被试做事更为谨慎,有规划。究其原因,一方面,定向运动包含了许多的规则,参与者必须遵从这些规则其最后的成绩才会被认可,这使得参与者能明白规矩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按规矩行事;另一方面,定向运动不只是参与者奔跑能力和耐力的比拼,还是识图辨向能力的考查,为避免绕行以确保在最短时间达到目标,需要参与者在向目标进发之前,仔细观察地图、明确点标位置,谨慎规划出最优的行进线路。

随和是主要反映个体敏捷机智、柔顺温和的倾向,高分表明机智灵活,乐观诙谐;低分则表明拖沓愚钝,刻板敏感。参加定向训练大学生在随和维度的得分要远高于对照组学生,显示了定向运动对大学生随和人格的塑造力,而这种影响力的来源在于,虽然定向运动参与者多会在出发前依照地图规划周详的行进路线,然而与地图相比,现实情形无疑更为错综复杂,这就要求参与者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地比对现实情形和预想标志物,并根据对比结果做出调整或重新决策,从而强化了参与者机敏的人格特征[8]。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近一年定向训练后,参加定向训练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尤其是在焦虑、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冲动、抑郁和依赖这几方面的改善效应极为显著。

3.1.2定向运动对大学生的适应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适应中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适应和择业适应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3.1.3定向运动对大学生人格的多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人格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和随和有显著的塑造力。

3.1.4开展定向运动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奔跑能力和识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困难能力。

3.2 建议

3.2.1建议大学体育选项课中加大力度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使学生在定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和改善自我心理健康水平,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2.2受现实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虽然在变量的控制上尽量做到了对干扰变量的排除,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实验误差,希望在后续研究中采取更合理的实验设计,减少误差,更加精确地评价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

3.2.3本研究对定向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缺少对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考虑,如被试的性别、年级、家庭条件等,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将这些变量纳入实验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孟昭莉,吕永新.定向运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程宝玉,赵传生.定向运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37-38.

[3]蔡春霞.定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53-55.

[4]杨勤,肖琴.定向运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8(3):98-100.

[5]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102-108.

[6]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7]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88-94.

[8]张力.定向越野运动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223-226.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Orienteering 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NG Yong-jian

(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shui 323000, China )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whether orienteering can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and personality. The results of study will offer the practical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orienteering promot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study takes 134 students from Lis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and conduct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 with China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 (CCSMHS), China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ity Scale (CCSPS), and 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 (CCSAS). After the orienteering training through two semesters, we contrasted objects’ mental health data collected before the experiment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scores of most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and personality from experimental group are better than that from control group, and orienteer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and personality.

Key words:orientation;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adjustment;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1-0085-06

作者简介:梁勇建(1978-),男,浙江丽水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体育休闲旅游,学校体育学.

收稿日期:2015-08-07

猜你喜欢

定向运动适应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新兴智慧型体育项目——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浅析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