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2016-02-24周荷花
周荷花
【摘 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与呵护。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给予学生的是满满的信心、高涨的积极性和活跃的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45-01
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是“他主学习”,学生学习缺少动力与热情,推一下动一下,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习惯于依赖教师告诉“标准答案”;而新课程则倡导“自主学习”,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焕发,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它与“合作”、“探究”一道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打造着亮丽风景。
一、给予学生真诚期待,增强自主探究信心
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灌输,阅读课文就会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则畏缩不前。而教师的真心呵护与热情期待,能够帮助学生鼓起学习信心,焕发学习潜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台阶》一文,在“学讲”思想指导下,笔者一改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鼓励学生自己读书提问,自己在书中寻求答案,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在学生经过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然后再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弄清问题答案。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不时低声和学生讨论。大约10分钟过后,进入提问环节。笔者针对学生的提问题梳理出如下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一)围绕“台阶”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二)“台阶”有什么特殊含义?
(三)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四)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五)造完台阶后,父亲发生了什么变化?
鼓励学生继续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汇报展示环节,各小组代表踊跃发言,对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如围绕“台阶”,作者写了父亲用一生的时间辛勤劳动,筑造台阶。台阶是文章的线索和重点。围绕标题提问题,通过阅读找答案,学生都表现得非常主动,笔者给予了表扬。学生听了非常兴奋,学习态度更加自学,氛围更加活跃。
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与呵护;同时也用自己身体力行的示范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老师是你们学习的亲密伙伴,一路同行,我们定会有收获。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给予学生的是满满的信心、高涨的积极性和活跃的思维。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给予学生探究动力
每位学生都具有探究的潜能,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走进文本,探究学习。譬如,教学《醉翁亭记》,学生在笔者的带动下,以“美点寻踪”的方式展开学习。笔者引导学生将该文与《岳阳楼记》一文作比较,将发现、体验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两篇文章在内容、结构及语言风格上的异同,从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由对文本的陌生感转变为亲切感。在笔者的点拨与引导下,学生调动了自身已有的阅读体验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带着自己对课文的情感迅速地融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与探究活动中,开始独立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欣赏、品味。最终达到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沟通。
三、精心设计“主问题”,激发强烈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够调动读书兴趣。因此,教师务必要深入研读文本,抓住其中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好“主问题”。比如教学《木兰辞》,笔者通过“你心目中的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这一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花木兰的性格特点。学生自己品读诗歌,讨论、探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础止,笔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自主探究,一
步步完善学生对木兰的印象。通过自主阅读与组内交流,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一个真实感人、有情有义的“女英雄”从此定格在学生心中。
初中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愿望,也拥有学好语文的潜能。教师的责任就是唤醒与激励,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
境,使之扎扎实实地投入到读书实践中去,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采取种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态度与方法的影响,为此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点和引导,注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时为他们的学习搭建脚手架,克服学习障碍。比如,阅读《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笔者运用媒体呈现主问题:“杨志步步警惕,但他为什么最终失掉了生辰纲?”学生默读后对答案仍然较为模糊,笔者进一步引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杨志的性格特点,之后进行阅读交流,形成了共识:杨志表现得虽然谨慎、精明,但是却非常粗暴,不注意方法,导致内部矛盾。由于这篇小说篇幅较长,所以必须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倘若时间有限,学生只能勉强读完课文,不能进行充分地阅读、思考、感悟、发现,最后教师只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将答案告诉学生。
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谈谈小说在构思或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评价,借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文本内涵及表达形式上值得借鉴之处。